企业“绩效链”管理

时间:2022-10-09 01:52:08

企业“绩效链”管理

所谓绩效,是企业实现各项战略性价值时的效益和效率,所以,绩效的管理,应该是对企业价值链的整体管理,而不是对结果,甚至利润或企业营业额的结果考核。

平衡计分卡(BSC)理论确实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的思路,但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改进的空间:

第一,BSC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股东(所有者)价值,客户价值是实现股东价值的途径,团队的成长与进步也是为股东价值服务的,对社会价值和员工价值关注极少。

价值链上的任意环节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决定的,更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绩效链管理是对上述价值链的全过程控制,这就是“绩效链”管理,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及其分解,责任体系、流程与作业规范、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经营分析与企业诊断等要 素,其关系见下图(图二):

第二,BSC更多的是关注计划和结果,对过程关注甚少,虽然也有“运营指标”,但仅仅是“过程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

第三,BSC关注的更多是“执行”的内容,其本身对企业管理的体系平台所涉甚少,如企业的职责体系、作业流程体系、企业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体系等,这样,“执行”缺少保障。

为此,笔者认为基于价值和价值链管理的“绩效链管理”(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详见《企业管理体系的神与形》),可以作为BSC绩效管理的升级,是在绩效管理方面更具系统性的一个管理工具。

价值链的结构如下(图一):

图二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从制订绩效目标开始,经过目标分解、流程与作业优化、系统控制等环节,进入一个新的PDCA循环。

目标系统:目标系统的建设,分两条线,一条可称之为计划执行线,一条为职能体系线。计划执行线用常用的两个工具:BSC(平衡计分卡)和3―1―Q做纵横分解即可。职能体系其实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职能体系的支持,计划的执行恐怕是无本之木,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可能会“嫌麻烦”,或认为效果太慢,而予以忽视,或草草而为。

企业的职责系统和目标计划系统只是企业的良好愿望,要使企业职责和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员工,企业要帮助员工建立个人战略,近期来说,就是员工个人工作目标,中远期来说,是员工的职业规划。

实施系统:时下管理界有个非常流行的词,叫“执行力”,让一些人炒得玄乎其玄,一时间,什么“请给我结果”、什么“没有任何借口”等论调充斥管理界。其实这种结果导向型的管理,应该很早就被淘汰掉了,将企业和员工的工作方法规范起来,是绩效的保证。

这个工作的方法及其实际的运用,可称之为“实施系统”,包括:职能-项目-流程-制度-作业-工具-标-准等,大体可分为职能与项目管理、流程作业管理以及执行管理三部分。

职能和项目管理是所有工作的表现形式,项目可大可小,飞机制造厂制造一架飞机是一个项目,餐厅服务一个顾客也是一个项目,但项目构成绩效管理的“细胞”――基本单位。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

流程与作业管理是职能与项目得以高质量完成的保障。在企业中,有成百上千的大小流程,流程不同于制度,制度是刚性的,静止的,是最低的保障,而流程则是动态的,是对工作过程的一种规范,流程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暂时改变。工作流程出问题的后果很明显,那就是混乱。工作流程出问题主要表现:一在于输入(前提条件,即5W)不完整,丢三落四;二在于顺序不科学,颠三倒四;三在于时间上不吻合;四在于对输出(工作成果)及整个过程缺少监控。

执行管理的原则在于:说到、做到、看到,即按照流程与作业标准,一丝不苟地做,做完之后,应该留下工作的相关记录。

控制系统:一说控制,可能就会让人想到绩效评估或考核,应该来说,这是不完整的,绩效评估仅仅是绩效控制的一部分,不管是一季度一次的评估还是一月一次的评估,都是事后的评估,很少及时的点评和指导,有效的绩效控制最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工作结果的检查。

即上述所指职能与项目的完成情况,很多企业用工作合帐的形势来体现,这是不错,但一定要注意汇总,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

第二,就是通常所言之绩效考核与提升。

绩效考核与提升应注三个关键问题:第一,部门或员工个人的绩效指标是为公司的整体战略服务的,而不是零散或主观的;第二,绩效指标应经事前双方讨论、确认好的指标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权重等,以契约的形式――绩效合同或绩效责任书――正式确定下来,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契约/法律关系;第三,绩效考核的重要环节不在统计考核的成绩,而在于绩效沟通。此外,诸如“激励要讲究时效性”之类,已是老生常谈,毋庸多言。绩效考核的指标结构,目前最流行的当然数BSC,但本文所言,BSC还是有提升空间的,笔者尝试设计了如下结构(图三):

第三、经营分析与企业诊断。

经营分析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事后控制。经营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经营成果分析,经营各要素分析、营业结构分析、区域(或连锁店)营业分析、内部原因分析,宏观原因分析、竞争分析等。

企业诊断是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全面评估。企业诊断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哲学、企业战略、企业品牌、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四大板块。

经营分析是对价值的深入研究。企业诊断是对企业管理体系的深入研究和评估。所以,以上:者均是属于绩效评估与控制的升级。

此外,危机管理也应该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项保障职能,它不能产生效益,但谁要是在这方面疏忽,带米的可能是灭顶之灾,所谓“致富千日功,火烧一日穷”。对待危机,第一要预防,从股权结构,到企业战略,到合作伙伴关系,到企业作业中的防火、防盗、防毒等细节,都需要定期“扫描”,及时发现危机苗头。第二要隔离,合作伙伴、子公司一定要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外地公司最好注册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安全建起一堵“防火墙”。第三,要有应急预案。第四,企业最好有一个组织(成员兼职)专门负责危机管理问题,一旦出现危机状况,立即投入工作状态,免得真有事情,临时抽调人手,手忙脚乱。

上一篇:阿拉善――神舟升起的地方 下一篇:血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