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关系探析

时间:2022-10-09 06:46:31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关系探析

[摘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只顾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而不顾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整体利益应该一致,财务目标的实现过程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冲突,二者应是一种共荣的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目标;财务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2-0088-02

传统企业目标理论认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其目标就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传统的思想越来越受到挑战:企业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品、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这要求企业对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应该有一个新的定位。而当反思那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劣质产品、坑害债权人及企业犯罪行为等社会问题时,我们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公司在获得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什么样的企业责任认识,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目标随企业责任的变化而变化。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基本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应履行的义务。与企业存在和运营密切相关的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即: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等都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对社区、国家、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盈利过程中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摩擦的调整,为了保障企业活动过程中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必须给予企业经营活动一定的限制,使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致企业与利益关系人利益之均衡。

企业财务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准绳、财务行动的依据和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在西方财务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众多的财务目标理论。这些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相关利益者最大化”等,这些财务目标基本反映了西方企业对市场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不同时期产权主体利益的不同偏好。

二、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和领域,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大大增加了社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另外,企业还必须创造更多财富、实现更多利润、积累更多资金,以保持其长久的盈利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税收和更好的社会福利条件。

企业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责任的认识。具有发展眼光的企业决策者,从企业长期发展考虑,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或目光短浅的企业决策者,则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经营决策上追求利润,忽视甚至损害利害关系人利益。

福特汽车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一直流传着被世人称道的“开明思想”。早在20世纪初,当很多业主还在为赚取更多利润频繁使用各种有损利益相关者的手段时,福特的经营理念中就反映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例如在员工工资问题上,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作为领导者,雇主的目标应该是,比同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他将工人每天的工资底线定为6美元,而且,工作时间由9小时缩短为8小时;在关爱消费者方面,有一年的利润比期望值高出许多,福特公司自愿返还每一辆车的车主50美元;为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福特通过调查发现,7882项工作中,有4034项并不需要完全的身体能力,使得上万名残疾人能进入福特工作而获取正常工资。正是这种“开明思想”使大量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使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进而一次次地推进技术流程改进和效率提高;使消费者及整个社会对福特的信赖感和美誉度长盛不衰。

中国企业也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公司法修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引入瞩目的是,修订后的公司法特别强调公司的运作行为不仅关系股东、职工等内部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是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必将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拥有正确的社会责任观,企业能树立兼顾各方利益的财务目标,进而影响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同时社会责任能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社会形象,这些都无疑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朝着企业财务目标迈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企业应该把社会责任纳入到组成企业财务目标的因素中,企业在这样一种目标下的行为才是与当今和谐社会相匹配的。所以,企业财务目标是追求“利润/价值最大化”,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企业追求目标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责任的约束,符合社会和商业道德的规范,这也是必须的。可以这样理解,对目标的追求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承担社会责任又保证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利益相关群体以及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好,因此,这是一种企业与社会双赢的关系。

三、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冲突与协调

站在“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角度,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价值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终目标,以追求利润为天职,为此而“不择手段”。然而,作为庞大经济体系中的一员,企业还背负着实现社会利益最大的义务,这绝非企业的原始动机,在企业或企业家的意识中,社会利益通常不会被他们时刻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上。

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但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譬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企业的有害行为主要表现为利己行为和短期行为。利己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顾及自己的利润,而不考虑环境代价或环境成本,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其根源在于,对企业而言,利润归自己享有,环境代价却由社会承担。企业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利益,如把相对稀缺的资源用于低收益生产,破坏稀缺资源的持续利用等,企业短期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虽是潜在的,但有时却是巨大的。

对一个企业而言,周围环境的好坏并不是由它自身所能决定,而是由政府、居民、企业共同创造的,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全社会范围内的理想和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国家的扶植和资助,没有社会居民提供的劳动力和消费能力,一个企业要想顺利成长是不可能的,这是企业必须讲求社会责任的外部原因。而我国目前信息不完全、市场不统一、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氛围没有形成、行业自律缺乏、社会组织欠发达、政府行政职能转变未到位以及法制不健全等因素的普遍存在,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使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诸如“苏丹红”食品、接连不断的矿难等逃避企业社会责任的事件。

当企业面对意味着一定成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时,如果履行与否都不影响企业增加近期或远期的利益,或者抑制近期或远期利益的减少,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不作为。可以断言,企业在现阶段基本上不具备与生俱来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基因。当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约束力,不能使享有权利却逃避责任者遭受惩罚,不能使不履行社会责任者得不到相应的社会资源(也即权利),企业社会责任就会名存实亡。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企业与社会存在一种共荣的关系。企业作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在竞争性的经济制度中,除谋取本企业的最大利益外,还应当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人那样,在享有一定公民人身自的前提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讲对国家的贡献,而且要对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负起责任。实践证明,那些容易被消费者和社会认可的企业都是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仅仅增加其成本,也会为其带来潜在的收益,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平衡好企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必将为自己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

上一篇: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