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小议

时间:2022-10-09 01:25:06

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小议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我们有效教学的出发点,而问题是学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支点和路径。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问题中学习,学会思考,是落实新课程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可能答案很多,但这里有三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没有问题怎么加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问题就是在一个人面临某种不认识的东西而又不能应用某种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它时产生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做好“圈套”,学生“钻”进去,然后教师再解套,无需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有的甚至害怕或禁止学生有自己的问题,认为那是“胡思乱想”。新课程实施后我们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可现在问题的是: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没有自己的问题,怎么能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呢?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数学课堂,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

1 “逼”。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逼”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学前预习,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作为学习主题,通过研读至少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疑问。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提问题的本身,遵循“低要求、重行为、多鼓励”的原则。

2 “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与他人(家长、同学和教师等)合作,借鉴和吸纳他人的思维方式,渐渐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3 “激”。充分认识到学生本体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资源,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细腻的人文关怀”等形式,激发学生自我设问的天性,逐渐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从中体验到带着问题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有了问题怎么办?

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但有的不是不能预设的。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素养,就是在备课时就应该想到学生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必须着重解决,以及如何去解决。有经验的教师心中会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生“问题库”,这样在上课时就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学生预设的问题有的可能很“无聊”,但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筛选、归类。

学生的问题大多产生于课堂教学中,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念上高度重视问题的意义。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我们不要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回避学生会产生问题的情况,更不能淡然置之或扼杀学生的问题。二是注意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学生的问题形成后,应该注意解决方式,传统的方式是教师解决、学生观摩学习。这是典型的接受式,这种方式在现在依然很重要,但教师更应该利用学生学习共同体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或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三、学生走出数学课堂。没有问题怎么办?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等观念,期望把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把学习过程肢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而真正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消灭问题,还要创设问题,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堂。怎样做才能行呢?

一是以总结促进反思。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梳理知识体系,但不要忘记留有时间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等等。

二是以文化延伸兴趣。大数学思想也是新理念所提倡的,而且数学文化往往比数学知识本身让人更容易接纳。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知识引导学生把探索兴趣延伸到课外,深刻体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

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学信息,进行实践验证。

上一篇:假如孔子活在今天 下一篇:“无厘头”话语的源起与语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