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9 12:26:15

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民工人数众多,这样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状况,是当前我们要提高城镇化率,要统筹城乡发展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文章以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为研究视角,力图对当前农民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措施,促进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民工;思想;教育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已有2.6亿左右,已近全国总人口的1/5,这样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状况,是当前我们要提高城镇化率,要统筹城乡发展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农民工和其他人一样,有思维,有需求;但也有困惑,甚至有心理疾病,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关怀他们,党和政府已经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以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为焦点,在对多地多方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力图对当前农民工的思想状态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探究,进而提出如何完善措施,促进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进行深入研究。

一、当前我国农民工的思想状态

据课题组调查农民工的思想状态,从总体上看,其主流是好的。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是为经济利益和自身发展而来到城市的,能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积极参与城市的经济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地域观念、文化素质的影响,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社会化管理,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度贫乏,尤其是远离亲人,独自在异乡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孤独寂寞容易使一些人误入歧途,因此农民工的思想状况还是不容乐观。据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想表现:

1、急切的谋生挣钱心理。农民工中大多数人因生活所迫出来谋生,他们有一种急切的求富意识,产生快速摆脱贫困的欲望,因此他们在工作中看重的是挣钱的多少,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老板能按时发放他们的工资,不要出现拖欠现象。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快速致富心理的驱使下,当“淘金梦”无法变成现实时,往往会走向极端,为了金钱和财富而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择手段。

2、淡薄的法治意识。农民工中一些人缺少最起码的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抱团结帮现象严重。其中一些人在从事商品制作、销售过程中,违反卫生、环保等有关行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健康;有的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国家监管,制假、贩假,偷税、漏税;由于长年累月“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少数农民做出偏激举动,寻求性刺激甚至犯罪等。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3、反城市的倾向。据调查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就向往城市,所以尽管受到种种歧视、偏见与不合理对待,仍然坚持在城市劳动就业甚至是长期定居向市民转化。但农民工强烈的城市融入意识在遭到冷遇后,很容易产生孤独心理,淡化城市融入意识,把自己看成“外来人”,对于城市缺乏爱心,不服管理,有的甚至故意破坏公共设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报复反城市倾向。

4、易发精神疾病。农民工在城市的“孤岛”生活导致形态各异的精神疾病的产生。除遗传因素外,农民工患三种精神障碍:一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休克”型精神障碍;二是工资拖欠等重大打击造成的急性精神病;三是农民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心理问题。这些病症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打人、说话凌乱、丧失记忆和奔跑、非法同居、严重时有自杀行为。

社会稳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社会稳定从根本上说是人心的稳定。农民工因相当困难的生存条件以及种种不公正待遇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正在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可能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二、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存在的问题

1、户籍管理不完善,影响他们接受系统教育和引导。传统户籍制度的存在是产生农民工恶劣社会环境的根源,身份不属于城市,身体又不归属于农村的边缘人的地位使对他们的管理出现无序化、无主化。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在企业上班却不被企业纳入正式的职工范围, 因此丧失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和参与企业正常管理的权利, 在城市住但社区等组织却不给他们提供与市民同样的受教育机会。

2、教育和引导的主体不清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进行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的组织。这是当前农民工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存在着教育的主体不清晰的问题。首先,企业作为以盈利为中心的主体,承担农民工思想教育就意味着承担一种社会责任,而且还要花费一笔预算之外的成本,加之农民工流动性强,对于企业来说这种长期投入在短期之内是难见收益的, 所以企业缺乏承担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其次,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既难归口于社区、也不属于街道办和其他群团组织,这种尴尬的处境使得思想教育的主体难以确定。

3、教育和引导的内容体系不科学。一是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相对少于负面影响的宣传。据课题组调查城市的管理者、新闻等大众传媒的工作人员,对农民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基于农民工进城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进行的教育,对农民工坏人坏事的报道宣传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更是不利。二是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据课题组调查95%以上的地区对农民工的教育也大都服务于就业率,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由于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财政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农民工的培训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培训多是让农民工掌握实用技术和技能,拥有一技之长,对于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惑却极少关注。

三、完善途径建设,促进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

1、明确教育主体。目前在农民工居住的地方,农民工与当地居民交往很少,形成一种互不相干的二元社区。这既不利于农民工的“城市化”,也不利于社区的建设。课题组认为,首先,企业作为直接的雇佣者应承担起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说是缺乏动力的,政府作为行政主体, 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激励企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企业是农民工最近最可依靠的组织。如何让企业承担起这份责任? 政府应该从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优惠上入手。其次,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完善的工会组织有利于农民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工会应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农民工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帮助其合理合法的维权。由于条件所限,让每家企业成立工会有难度,但可以采取建立工会联合会的办法:即以社区为单位,成立一个工会联合会,凡是这个社区的职工都可以入会。以工会联合会为龙头,多方合作,通过加强农民工的党组织建设与民间团体建设,确保农民工的思想教育组织严密地运转起来。政府要积极发挥行政主体作用,采取措施,激励工会联合会的成立和运作。

2、优化农民工思想教育环境。一是要改变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和“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现象,保证农民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二是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所在的社区也应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场所,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吸引他们的网络传媒工具,充实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最后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消除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要扩大对农民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增加对农民工贡献的报道,以激发农民工的上进心,引导市民客观地评价农民工;传媒也应关心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开辟农民工专栏,关注他们的生活,道出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养料。

3、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农民工爱岗敬业,把城市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为他们工作的企业献计献策。二是要对农民工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要加强对他们的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能在中遵纪守法,文明行事,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和家庭观教育,减少农民工因家庭问题而出现的负面影响。三是要加强农民普法教育。部分农民工的法制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不是诉诸于法律,而是采取非法手段解决,因此触犯法律。因此要加强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减少农民工因不懂法而产生的各种纠纷。最后,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对农民工开展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及形势政策教育,自尊、自信、自强教育等。

4、完善制度设计。一是政府必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解除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制度。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和工伤赔偿制度,积极探索和尝试建立农民工失业最低保障制度,通过国家、单位、农民工三方共同出资,有条件的逐步建立农民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建立教育公平制度。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绝大多数农民工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建立教育公平制度中要着力解决教育歧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进,《转型时期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

[3]韩雪松,《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与解决策略》,西安社会科学2009

[4]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中国社会报2011年1 月

(本文系河北省政研会2013年立项课题,编号:HBSZKT―201371,课题组成员:严志海 沈志学 谢淑玲 李建强)■

上一篇: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下一篇:加强军队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