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请你讲规矩

时间:2022-10-08 07:42:06

为了迎接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包括每月11日“排队日”的“创举”。很多人都不怀疑排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明,但是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也有很多人对这种举措能否持续下去持怀疑态度。排队是种规矩,一种最起码的规矩,可这种规矩要成为规矩看样子不是很乐观的事情。

市民刘先生是位内退的老工人,这两天他一直在为自己亲眼看见的一件事而闹心,昨天,刘先生在和笔者说起这件看似很平常又很简单的事时,还是很激动,并一个劲地说自己心里不是滋味,感触实在太深。

那天下午两点左右,刘先生去他家附近的工商银行存钱,当时银行里有两个窗口前人挨着人在排队。其中一个窗口有一个欧洲人也在办理业务,这位欧洲人发现紧跟其后有一女孩,距离很近。这位欧洲人立即轻推了女孩一下,说了一句“站一米之外。”那位女孩当即红着眼睛就走了。女孩走后,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又立即替代了女孩的位置,紧随着这位欧洲人。这位“老外”发现后面又紧跟了一个人,于是又说:“站一米之外。”刘先生说,这位戴眼镜的先生看上去是个有文化的人,这位文化人让开了一些,还对“老外”说:“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这位外国人立即回答说:“但你们最不讲规矩了”。这位欧洲人办理完业务后走了,刘先生和其他一些在此办理业务的人却愣了好长时间。刘先生说他实在心里堵得慌。

那位欧洲人的举动和言语应该让我们深思。“一米线”在各家银行都有,“一米线”表示着对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各个国家的人都在默默地遵守着这个规定,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在实际生活中就会毫不留神地越过“一米线”?

类似让人心里不舒服的事件还有许多,这里不妨引述南京某媒体记者亲历的一个事件:

2007年12月26日上午8时40分,一位女青年从公交车下车后,急匆匆地走到大洋百货门前的淮海路十字路口。迟疑了数秒后,她一步踏进了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此处没有人行道线,辅警见状,遂将她拦下。可她一边推脱阻拦,一边继续横穿马路。此时,正在值勤的交警见状,一边向她敬礼,一边走向她,示意她从人行道过街。已走到道路中间的女青年未加理睬,继续过街。交警只好将其拦下,又敬了一礼,劝其遵守交通规则。

面对交警的敬礼,女青年突然表现出不悦。她说,自己急着要上班,所以横穿马路。交警再次敬礼,拦住她请她从人行道通行。女青年更加不悦,当即指责交警推了她,声称要投诉他。

争执,就在十字路口中间继续。细心的记者注意到,为了劝阻女青年,这位交警前后共敬了14个礼。最后,在路人的指责下,女青年“愤”然而去。据值班的交警说,每天早晨7点半至8点半,他们都会碰上近十位坚决不肯走人行道的行人,其中女青年占了绝大多数。

这起在南京淮海路路口发生的一起“纠纷”,考验了一位省会城市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道德规范。其实,受考验的何止是一个普通市民?!何止一个南京?!

北京作为首都,应是首善之区,可是,我们在这个城市的公共场所看到了什么:

有人随地吐痰,有人说“脏口”,有人高声喧嚷,有人为丁点小事动粗……

在公交车上、地铁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身体强壮的年轻人心安理得的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在公共场所明令禁烟的场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不少男士喷云吐雾。

当这些现象司空见惯时,特别是我们看到更多更让我们头痛的问题时――如日常生活中行贿成风,政治生活中的高官腐败,消费领域的假冒伪劣,文化生活中的拿当有趣……可曾想到,这些现象的背后共同的东西却是不守规矩?小到对行业规矩的破坏,大到对国家法律蔑视和肆意践踏。

无论是法规命令禁止的,还是道德规范要求的,相当多的人已经把这些违规不当回事了;一些有着管理职能的部门,也未必把这些事情当回事。于是,每个人都可能不受规矩,每个人都敢不守规矩,每个人都可以不守规矩,于是……社会在抱怨中按照旧有的惯性前进。

规矩是什么?规矩是一个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底限要求。连起码的底限要求都不去遵守,我们还能指望什么?

讲规矩、守规矩,是最基本的国民素质。一个连起码规矩都不遵守的人,会遵守法律?一个连起码规矩都执行不好的部门会有诚信?一个连起码规矩都树不起来的社会会有进步、文明和美好前程?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北京对外号称是国际性的大城市,但从一些市民的表现来说,我看不出哪一点有国际性。很多到过国外的人,他们对这些别国城市最直接的感受除了环境优美、洁净卫生之外,最突出的感受是这些国家的市民特别守规矩。

今天,我们在讲“与国际接轨”,我想,首先应从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做起――而最基本也是最亟待提高的就是守规矩的素质。

上一篇:李佐军:“三农问题”根在“人” 下一篇:刘剑:让志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