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扶贫面临的新情况

时间:2022-10-08 05:34:05

[摘要]在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西部地区绝对贫困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缓解,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当前西部经济蓬勃发展,总量全国增幅最快,占全国比重不断提高,但人均总量还需继续提高,第一、三产业发展还显滞后,收支结构和城乡差距亟待提高,城镇化进程仍须加强。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扶贫形势还很严峻,作为全国扶贫的主战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发展战略给西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西部 贫困 扶贫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2-0094-04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西部一直是全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贫困问题异常突出。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在中央多管齐下的政策扶持下,西部各省区奋发图强,绝对贫困状况得以根本缓解。本文对西部发展中的贫困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助决策部门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西部发展的贫困难题,促进西部全面发展。

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经济总量增幅快,占全国比重不断提高,人均GDP水平还比较落后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总量显著增长,2007到2011年5年间,西部是中国经济增幅最快的地区,GDP增长了104%,同比中部增长了53.72%,东部增长了77.72%。西部地区经济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7年占全国18.5%的比重提高到2011年的21.02%。西部经济欣欣向荣,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人均GDP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远远领先于中、西部。西部2011年人均GDP只相当于东部的52%,全国平均水平的79%。因此,只有西部、中部地区经济迎头赶上,才能保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从经济结构看,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西部地区以小规模农、牧业为主,二、三产业相对滞后。2011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全国最低,第二产业发展进步快,总量比中部地区大,全国占比达到23%,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是最低的。从一、二、三产业结构看,西部跟全国平均水平比,工业化进程稍落后于全国,但第三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收入低,恩格尔系数高,收支结构和城乡差距都亟待改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但西部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同全国水平比较,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都是最低的,恩格尔系数也是最高的。西部农民还是以小农生产经营为主,工资性低于其他地方,且城乡差距最大,城乡收入比西部是2.46,东部是1.76,中部是1.81,这表明西部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加大了反贫困治理的难度。

(四)人口降幅大,城镇化进程需加快

根据统计年鉴测算,2011年西部总人口3.6亿左右,占全国人口比重27%,是全国人口比重最少的地区(东部人口占全国比重为41%,中部人口占全国比重为32%)。西部人口比重这些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西部地区人口降幅最大,下降达到1.11%。城镇化率反映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西部2011年城镇化率是42.99%,全国最低。

二、当前西部地区贫困状况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反贫困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2.5亿,贫困率30.7%,下降到2010年2688万人,贫困率为2.8%。

(一)绝对贫困大幅度下降,但全国贫困人口2/3仍集中于西部

西部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5731万,下降到2010年的1715万,降幅高达70%左右;贫困率从2000年的20.6%,下降到6.1%,是贫困人口下降最大的地区。但是西部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2000年为60.8%,2005年下降到59.2%,2010年却又上升到65.1%。说明西部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任务艰巨。

(二)扶贫标准低,西部贫困问题被低估

2000年和2005年,我国统计的贫困人口只包含绝对贫困人口,没有计入低收入人口,贫困人口被低估。2009年我国把低收入人群也纳入贫困人口,提高了扶贫标准。

2011年,我国扶贫标准上调到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首次超过世行低标准的贫困线,导致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度超过1亿以上,西部贫困人口增加到8000万人以上,贫困率高达23%左右。随着扶贫标准提高,西部扶贫形势异常严峻。如果按照世行中等国家(如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等)采用人均每天2美元的标准(按2011年PPP换算为3036.8元/人),我国扶贫标准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西部贫困人口数估计将过亿。可见,西部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率高,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越来越大。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战略给西部扶贫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最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公布实施,扶贫开发战略进入全新阶段。我国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为基本思路,带动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目前全国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2个就坐落于或横跨西部各省区。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成为当前西部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有效突破点。如何通过加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带动、搞活西部全局的扶贫开发,加快西部扶贫进程,改进扶贫绩效,成为当前西部扶贫开发的新方向。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希望通过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自我发展。新时期扶贫开发对西部贫困地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从人的发展来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不再局限于原来单纯解决温饱的收入贫困。但这也给西部贫困地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不仅要做好扶贫开发,更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综合配套,实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三、结论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指引下,西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GDP的增幅全国最快,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不断提高,人均GDP大幅度增加。但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还需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地促进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支出结构,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须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解决。

在经济普遍向好的同时,西部依然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贫困人口众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西部经济发展如何带动脱贫致富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还是难题。随着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主战场,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的战略调整,西部应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区域发展来带动贫困农户能力提高,真正实现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上一篇:农民工市民化的“三步走” 下一篇:西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