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时间:2022-10-08 05:11:01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要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新的要求,这些内容也同样适用于课外阅读,是符合时展要求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出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浅见,能引起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学生包括城区学生,提笔、开口都如同牛啃南瓜一般不知从何开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教科书以外,他们很少读甚至不读课外书。因此,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进而丰富阅历积累素材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来引导呢?

1 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利用语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乃第一要务。笔者常年坚持开展优美句段摘抄、美文推介、名作家奇闻轶事收集介绍三项活动并辅以其他活动(如习作比赛、话题即席发言等)以促进与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优美句段摘抄活动绝不是抄抄了事,而是在选抄的基础上进行摘抄交流。因为定期组织对摘抄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这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利用课前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时间开展美文推介活动,按座位让每一个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选取一篇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者可以对文章进行全面的介绍,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入手进行推介。推介者为了向其他同学介绍该文,必须深入透彻地阅读,而其他同学如果听了介绍后,产生了兴趣,也会找来细细一读,即使不去读的同学,听了介绍,也对该文有了初步的涉猎与了解,达到一人读书众人共享的结果。而且推介活动既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有利于调动极个别“懒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主动性,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

名作家的经历尤其是奇闻轶事总会令好奇心特别强的中学生感兴趣。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在上课时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收集整理并借课前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时间介绍给同学,以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笔者在教选入初中教科书里的第一篇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引导学生去收集整理鲁迅“周氏三兄弟”的成名原因、鲁迅与郭沫若以及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面旗帜”的逸事、鲁迅的作品归类、鲁迅的名言名诗句。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鲁迅这位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中占有分量的作家之作品的浓厚兴趣;这样做,也让学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选入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

长此以往,语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课外阅读。

2 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使课外阅读有明确的指向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光调动阅读兴趣也不行,还得必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但以下两点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第一、阅读有利于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大教育家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第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样一来,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明白了意义,读起课外书来目的就明确多了。

3 强化课堂阅读教学指导,传授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非一朝一日之功,教师除了培养兴趣、明确意义,还要注重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否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只是一句空话。

课外阅读指导初期,教师要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作用。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如学习《海燕》、《紫藤萝瀑布》、《爱莲说》等课文的象征手法时,就指导学生读读《松树的风格》、《风景谈》、《小草赞》等文中的语段,以便加深对象征的理解。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就指导学生读《北京立交桥》中的语段,进一步了解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像这样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有教科书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开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的阅读课。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定了内容之后必须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其内容概况、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的文章,采用浏览法。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需要品味语言、揣摩构思、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理解写作特点、陶冶性情,采用精读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可作深化阅读、可将读写有机结合的文章,采用读书笔记法。

4 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措施,着力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了浓厚的兴趣、明确的意义和科学的方法,还必须辅之扎实持久的训练、点拨,才能养成习惯,提高能力,达到最终的课外阅读的目标。

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当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犹如天方夜谭,尤其是倡导课外阅读之始。因此,向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成为一种必需。第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因人而异地让学生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与阅读数量。第二,阅读的同时要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或摘古诗文名句,或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第三,精读的文章要写读书笔记。读与写有机结合,重在有所得,使读与写互为促进。第四,阅读时要思考。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造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感悟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这项措施也要将“写”融入,否则就落不到实。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将成为学生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使之成为精神生活的必需以享用一生,途径与方法绝不止以上几招,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只有做好了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两个“文章”,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满足终身学习(阅读)的需要。

上一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吴仕斌的垂钓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