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文句的意蕴

时间:2022-10-08 12:39:10

摘 要:写文章应讲求文句含蓄,有意蕴,它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实际写作时考生如能写几处有意蕴的文句,或形象描述,或化用诗词,或点缀警语,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留下艺术空白,可使文章熠熠生辉,甚至能救活一篇文章。

关键词:文句;含蓄;有意蕴;发展等级

画家作画,讲究有蕴藉含蓄,追求有包孕的片刻;我们写文章,也应该借鉴这种“画格”,讲求文句含蓄,有意蕴。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或“含义”。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过:“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文章饱含感情,言此意彼,将意蕴蕴含在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让读者经过思考,透过字面的意义去了解其中的底蕴;能让读者阅读时被深深地吸引,阅读后能掩卷沉思,有咀嚼回味的余地。这就是文句有意蕴,“文句有意蕴”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它属于“有文采”的范畴,是写作中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句有意蕴”呢?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象描述,飘逸诗情画意

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加以表达,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和意蕴。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断:

梦里,一弯小溪,几处青山。山脚的老房子沐浴在如水的月色中,一{微黄的灯光在寂静的夜里守候,守候写满归情的信纸,守候炉火边的喧嚣,守候风雪夜里的归人。只望何日重阳,乘一叶小舟,荡回我灵魂的归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个文段聚合了“小溪”“青山”“老房子”“灯光”“信纸”“喧嚣”“归人”“小舟”“白露”“明月”等富有文学意蕴的意象,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创造出了一幅温馨而有诗意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语言含蓄,富有意蕴,而且文采飞扬。

形象描述构成一种诗的意境,还可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哲理,激发读者悠远的情思。

二、化用诗词,浸透书卷气息

诗词名句,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我们可以将平时厚积的阅读素养在考场上薄发出来,直接进入语言艺术的制高点,既暗合文章内在旨趣,又浸透文化人浓郁的书卷气息。下面是《感受诗意》一文的精彩片断:

要感受诗意,首先就得擦亮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无限诗意。在春天的田野,可去欣赏润如酥的天街小雨,可去欣赏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在夏日的湖中,可以荡一叶小舟,去感受无穷碧的接天莲叶,去感受别样红的映日荷花;登上秋日的高山,看无边落木萧萧下,赏不尽长江滚滚来。踏上冬日茫茫的北国,体验它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擦亮你的慧眼吧!

以上文段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化用诗词不露斧凿之痕,浸透了浓浓的书卷气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三、点缀警语,收意约言丰之效

警语又称警句,是含义深远而精练的语言,它包含着丰富的意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规律性的认识。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里的“片言”就是指具有警策性的话语。文章的好坏,当然不是取决于有无警句,但如果在全文或一段的紧要处有一个立骨警策句,确可使文章增色生辉!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旧社会把闰土折磨成一个衣食无着、精神麻木的人,造成了他与“我”心灵的“隔膜”,鲁迅先生对此无比痛心。然而,他没有失望,深信将来不会再如“我”的“辛苦辗转”,再如杨二嫂的“辛苦恣睢”,再如闰土的“辛苦麻木”。作者将这一思想提炼成了这样一段寓含哲理的警语: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一段精粹的警语,生动形象,意蕴深刻,发人深省,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下面是学生作文《脚注失败》中的一段文字:

失败固然可惜,却可以通向成功;成功固然可喜,却容易沦为失败。世上没有恒常的失败,也一定没有永远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失败中不要失去向上的信心,在成功中更不要失去警醒的心。

以上文字就是作者自创的相当精彩的警句,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与转化的哲学观点,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阐释得极为精辟、辩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四、理性思辨,高扬人文精神

有时候,文句有意蕴就是文章语句具有思辨色彩,有哲理情趣。或用哲学观点阐述自己对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某一现象的独到见解,或由一则故事引发哲理思考。如:

高尚的品格是人生最好的名片。所谓名片,是他人对你建立认识的媒介。高尚的品格正是我们呈现给他人最好的名片。人皆慕君子而耻小人。品格低下,必遭唾弃排斥。品格高尚,必受尊重敬仰。秦桧奸佞贪婪,狡诈狠毒,诬陷忠良,危及国家,为当世所不容,为后世所不齿。岳飞精忠报国,爱民忧国,征战沙场毫无怨尤,为当世所称颂,为后世所敬仰。严嵩玩弄权术,奸相骂名难消;于谦清廉耿直,贤臣盛名犹在。低下与高尚,正如黑暗与光明,一个被厌恶嫌弃,另一个被追求称扬。这个世界是属于正义、属于光明的。拥有高尚的品格,才不会为世所弃,方能立于世。

充满思辨是这一文段的神。作者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通过对一些经典事例的理性思辨,对比剖析了品格高尚与低下不同的人生意义,抉择人生价值的取向,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其中“高尚的品格是人生最好的名片”“人皆慕君子而耻小人”“低下与高尚,正如黑暗与光明,一个被厌恶嫌弃,另一个被追求称扬”等语句激荡着哲理的火花,考生严密的思辨性跃然纸上。

五、巧设悬念,留下想象空间

有时候,文句有意蕴就是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凭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加以补充、创造。一般多在文章的结尾处,或为故事设下几种可能的结局,任凭读者去想象;或为人物的命运设置多种可能,任凭读者去猜测;或宕开一笔,留个问号给读者。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一位考生写的《香茗》,通过品茶及听对门父女俩的对话来表达“弱者总给自己找借口”这一主题。在文章结尾写道:

“对门的谈话,让我思绪万千。我又呷了一口绿茶,确实很苦,但很快我就品尝到一股源自心底的清香,使我十分坦荡舒心。我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绿茶,向对门走去……”

“向对门走去”,去干什么呢?没有写,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同时也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当然,欲使文句有意蕴,说到底还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基于作者对人生的探究,对生命的自省,对社会百态的思考,对历史人文的观照,对自然万物的关怀,这些都是使文章语言有张力、有内涵、有意蕴的基础。考生平时要从文学精品中吸取人类语言的精华,从课本中、从报刊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和活用语言的技巧,用纸的砧、心的锤去不断锤炼它们,唯有思想的深刻和凝重,才能达到“文句有意蕴”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谭新红.清词话考述(上)[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45-147.

[2]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4.

注:“以校园诗联文化引领语文读写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批准号:XJK012CZXX049)

上一篇:作文写真才感人 下一篇:浅谈初中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