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艺术

时间:2022-10-08 03:29:22

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艺术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洋溢于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氛。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怎样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呢?从教师的主导作用讲,需要教师把握好“激情度”的调控艺术、提问的艺术和教学语言艺术三个要素。

一、“激情度”的调控艺术

所谓“激情度”是指为迫切实现某一目的而爆发的或被激发的积极的、奋进的激动情感的强烈程度。

苏姆霍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然而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激情必须适度。这就必然需要教师掌握激情度的调控艺术。

1.教师自身激情的调控

调查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一潭死水,何来教学氛围?因此,老师进入课堂,必须充满激情、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对教育事业、对本学科、对学生的爱溢于言表,以此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高效而不知疲倦地学习。

2.对学生激情度的调控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与激情度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知识点的难度与其对学生激情度的需求呈反相关。因此,教师课前应吃透教材,把握准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学生的激情度。课堂教学时,巧妙地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艺术、难易恰当的提问及其他教学手段去调控学生的激情度,使之与知识难易程度相适应。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心平气静地去学习。对难度较小或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二、提问的艺术

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教学氛围下,不应该只是追求形式的热烈、活跃和参与,更应激发学生丰富的心智活动,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讲,提问都不失为创设教学氛围的一大要素。问得恰当,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调控气氛。反之,若问得突兀,学生必感愕然,不知所措;问得过浅,学生脱口而出,不用思考,流于形式;问得过难,学生无法回答,不去思考,出现“死寂”。因此,教师运用提问调控教学氛围,就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

1.要问得深刻而有趣味

提问应针对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调控学生的参与激情。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可先提出一问:今有一参天古树,欲量其高,怎么量?学生很感兴趣,思考一阵便有人回答,爬上树,用尺子。追问:你能站在树梢上不掉下来?一阵笑声之后,学生积极参与此类问题解决的激情便被激发出来了。

2.要问得难易适当

提问稍有力度,但留有一定思考的余地,使学生既要“跳一跳”,又能想得到。这样才能既不流于形式,又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自信,增强持续参与的自觉性。

3.形成发问的蓄势

提问前,应创设发问的情境,做好心理的、知识的铺垫,形成发问的蓄势,而不应是突兀的、硬逼的随口便问。例如,在教“切割线定理”时,若教师画出图形,告诉已知便问:图中线段之间有何关系?这种问法显然是突兀的、硬逼的,学生必定茫然不知所措。若教师先让学生练习“已知PT是圆O的切线,PAB是圆O的割线,交圆O割线及圆O于A、B两点,求证:PT2=PA*PB”。再问:谁能将这道题编成定理?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

三、教学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起伏的波澜,那只能像一只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丝毫没有活力。相反,有的教师的语言就像兴奋剂,像磁石,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并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也不失是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

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应是直象性。动态性和简洁性的相互交融。

1.直象性

所谓直象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直观、形象的美感。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多地借助外物(教具、图表、仪器等)或借助比喻,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感人的意象。例如,说明几何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借助图形我问:有一狗在点A,一块肥肉在点B,狗欲吃肉,它应走什么线路?学生顿时情绪高涨,人人都能答出:线段AB。

2.动态性

教师语言动态性的体现首先应是“抑扬顿挫”,不过,这四个字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怎样把握好“顿”和“挫”,这应是值得我们永远探讨和体会的。其次应是“富有情感”,用情感将语言动态化,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再者应是“富有启发性”,用好语言、语调、动作、表情启发思维。

3.简洁性

教师教学语言的简洁性指的是教学用语简明生动、新鲜活泼,不呆滞冗长。做到这一点,需加强对教学语言的提炼,做到“炼意”、“炼句”、“炼字”,尽量删除一切赘述,不用废字。

上一篇:好关系胜过好教育 下一篇:“四自一点评”的旁批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