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与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07 11:58:09

中学音乐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与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作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在教学中,应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呢?尤其是在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教学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初中的音乐课中。在从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里,我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寻找着开启学生创造之门的金钥匙。

一、创新教学,做百变“主持人”

一节好的音乐课,不仅仅要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实践以及创造音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热爱音乐,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而不是盲目的呆板的做“听众”。

因此,音乐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之外,还要具有灵活的头脑及创新的思维。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出学生容易接受的好点子,使课堂有亮点,有创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音乐课变成电视上的娱乐节目,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到知识,老师就是那个百变的“主持人”,而学生是参与活动的“嘉宾”。

二、学习与新课程标准相符的教学法,做“节目”的“策划人”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的特点是综合性、即兴性、灵活性。其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他认为音乐教育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的综合教育。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学生们喜爱,不仅是孩子,连成人也会情趣盎然。一般来讲分为音乐、动作与舞蹈、语言三大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很难把它们分开,而必须将它们富有意义的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将这几个部分有机结合,会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教材,为本课的内容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系统的规划。同样的课程,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其中包括不同的导入方式;新课教学的环节变换;课后小结的多样化等等。通过摸索与实践,提炼出学生最容易接受且教学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变,而教师就是这节“节目”的“策划人”。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做学生的“总导演”

(一) 在语言中创造

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中的确是奥尔夫体系的巨大贡献,也是奥尔夫教学法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中学生已进入变声期,虽然他们很喜欢唱歌,但由于自身嗓音的变化多数同学不愿开口唱歌。在《踏雪寻梅》一课中,我是从歌词入手进行学唱的。先给大下一种最简单的二拍子节奏型(如|××|雪霁|××|雪霁)不断反复,形成一个固定节奏型。一起有节奏的念,当大家基本念齐后,再加一个新的词组(不同节奏的),如 (|×××|,天晴 朗|×××|天晴 朗),然后可分成两个声部念。如果学生们基本按节奏念整齐了,还可以加上第三个节奏型 (|×× ××|X―)(腊梅处处 香―),这样全班就组成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了。如果再在练习中把音量大小、速度快慢,以至音色(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加进去。三个小小的单词可以使学生们享受到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它又绝对是人人容易学的。通过这个练习,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了。在语言练习的基础上老师演奏歌曲主旋律,同学们按照老师弹奏的节奏朗读歌词,不知不觉就会唱出旋律,在同学们自主的体验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二) 在声势中创造

《行进中的歌》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热身运动”作为课前导入。先请同学们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组!”(数字)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这个活动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在欣赏几首进行曲片段(《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之后,我让同学们分成5组分别创编一个行进中的节奏型。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节奏 X X |XX X作为连接5组同学创编的节奏,和同学们玩一个节奏接龙的游戏。老师先拍基础节奏,然后指到哪一组就由他们来拍自己创编的节奏。同学们兴致盎然,每一组拍的都很认真。接下来引导同学们选择其他的方式打出同样的节奏,例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等。我们也可以在拍打节奏的同时为节奏加上音符,这样同学们就创作出一段简单的进行曲。无论是音乐欣赏课还是唱歌课,结合教学内容加入声势训练能使学生亲真正的体会到“创造”与“实践”的无琼乐趣。

(三) 在演奏中创造

在教学中,引导同学从生活中出发自己创造乐器,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创造力。例如《大海啊,故乡》一课中,同学们用米粒和沙子来模仿大海的声音;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用饮料瓶吹气模仿风的声音,用鼓来模仿雷声,用来模仿雷的声音。还有的同学把沙粒装入饮料瓶中便成为自制沙锤等等。

在教学中也可以将“语言”“声势”“乐器”相结合从多声的节奏朗诵,声势转换成节奏乐的伴奏、合奏。奥尔夫曾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机体相近的乐器……为这些乐器设计音乐的方式,是从在乐器上演奏本身产生。”

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以上要求及标准,同学们可以达到哪些标准?你是否在课堂上从未让学生创造过?在你的课堂中是否剥夺了学生创造的权利?请不要轻视创造力的培养,请不要忽略创造力的培养。“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把原本性的音乐引进学校,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此外也作为培养品性、促进幻想力克服交往困难,以及加强一切生理和心理力量的基本手段”。请和我一起创新教学,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培养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旋律”!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作文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