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困境及建议

时间:2022-10-07 11:45:36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困境及建议

【摘要】通过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现状及理论分析,表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不足的原因是政府过多管制、金融机构定位不合理、产权界定不明晰等。本文提出完善制度体系、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外源性融资 对策建议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现状

股份制银行正在进行对科技型企业的专业化融资管理的探索,但其融资创新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影子银行体系是信用、担保型融资的重要依托部门,但其融资信息披露体制不健全,城市商业银行是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的重点,但此类银行受区域性限制,贷款对象范围小。风险投资与创业板运营模式在我国缺乏独立性和专业的风险规避机制,因此它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不大。适合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种类少,融资量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中心已成立,多层次征信体系也初步形成。但服务性质的金融中介机构包庇现象仍层出不穷,孵化器、创业基金应用范围狭窄。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问题

(一)政府融资管理手段灵活但无序,监管效率低下

首先,“一行三会”各自制定相关政策,在金融机构的放贷标准上缺乏一致性,对风险投资的管制过多,对金融租赁的管制过少。其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各融资主体之间信息交流误差大。

(二)融资政策体系建设漏洞大,与实际脱节

法律制度缺乏创新性和适用性,新型融资方式的实施缺乏法律保障而发展缓慢,养老金、民间资金等社会资金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途径缺乏融资制度的保障,既有的融资交易程序繁琐,交易效率低。

(三)各类金融机构业务定位不准确

金融中介机构对自身职能认识不到位,融资专业化服务水平低,无法维持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机构的金融业务供给的平衡。各类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专有机构仍然比较缺乏,且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交流障碍,合作范围狭小。

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

企业融资事务的规范进行需要政府履行其立法与执行职能来予以保障。在立法方面,对投资人、融资企业、金融中介机构权力分配的法规制度不甚明晰,融资企业内部缺少保障资本结构合理的行政条例。另外,中央与地方政府对于融资管理的权利分配不明确,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对于适合区域特点的融资模式开发受限。

(二)融资各利益相关群体的信息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

首先,社会征信体制建设不完善,在政府、企业、金融中介机构之间传递的相关融资信息出现失真,给各融资主体带来过高的信息搜寻成本。其次,各融资机构之间缺乏信息联动体系的建立,在产业创新上无法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准确定位。再次,融资企业内部因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三)各机构资本管理过程中产权归属不明晰

首先,金融中介机构性质多样,其功能定位对金融服务的价值给予重视,因此缺乏专业的服务项目和评估标准。其次,银信、银证等合作带来资本、信息等资源的重新分配,而滞后的金融市场环境而导致实际运行搭便车现象严重,进而增大违约风险和隐易成本。

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健全金融管理体制

政府协助构建健全的金融管理体制和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设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设融资市场环境,包括与市场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多元化融资的金融扶持政策。其次,完善融资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加强区域融资平台的建设。

(二)各类型融资机构优势互补,加强金融创新

银行转变传统贷款意识,提供集约化、低成本的多元化融资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加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进行内部管理的前提下,针对科技型企业研发融入风险管理工具的金融产品。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融资机构的协调、匹配

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融资战略及长短期融资策略。短期企业进行专业的科技银行借贷、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融资等;长期可按企业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初期利用天使基金、政府提供的创新创业基金;企业成长后可利用风险投资,努力探索并尝试适合自身的可转换债券等。

(四)宣传正确的道德意识,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融资主体需培育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真实、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减少审批程序、建立高效率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特别地,政府拓宽监管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金融产权交易的有序进行。

五、小结

本文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问题进行现状描述并分析原因,进而找到影响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关键主体和关键因素;最后对我国科技型企业有效融资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李翀.促进科技创新的美国投融资机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4).

[3]李小菊.美国、日本、德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借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4]董奋义.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2009(02).

[5]吴超,李文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及政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12).

[6]杰夫·马杜拉(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89).

作者简介:闫澍(1989-),女,汉族,山东省枣庄市人,青岛大学,硕士在读。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开展服务营销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