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时间:2022-10-07 05:13:28

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摘要: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基本技能课程贯穿音乐学习的始终,包含了音乐学习的必备理论基础与技能基础,并且对音乐的深入学习供给音乐思维、音乐情感等方面的音乐意识。针对目前视唱练耳课程中存在的西方音乐占据比重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民族音乐的渗透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民族音乐感性感知及理性思考,并进一步形成与西方音乐相并列的民族音乐视唱练耳体系。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材;民族音乐;西方音乐;民族音乐思维

视唱练耳课程受到其起源、发展的地域影响,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西方音乐的范畴,具体体现在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视唱、听记、音乐分析等。此种教学模式与教学规划对学生西方音乐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一定的教学强化作用,但不利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思维并建立民族音乐情感与自信。我国拥有历史悠久、体系完整、影响深远的文化主体,忽视对本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和音乐内在联系的培养,会很大程度的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销声匿迹。纵观音乐历史长河,音乐之父巴赫、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歌曲之王舒伯特等知名的音乐家无一不把自己深深的植根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中。在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音乐的种类与形式得到并列的发展,在学生的音乐思维中得到不同的体现。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视唱练耳课程,渗透教学民族音乐,有利于避免学生的自我否定意识、增强民族自信意识,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教学着眼点,为振兴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民族精神而努力,从而推动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

一、视唱素材的选择

关于民族音乐,在俞仁豪等人编写的《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可以说,民族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还包括我国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各地域风俗人情和各个时期不同民族的等,通过对民族音乐各个类别的接触与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感性上体会一个民族存在历程的、痛苦和欢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理性上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生命力。

在目前大多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对民族音乐各类别的音乐素材涉及较少,甚至有的类别完全没有涉及。在部分院校的教学应用中,把民族音乐做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立于视唱练耳课程之外,大多采用音乐欣赏的形式进行,并没有将其与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相理合。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不仅体现在较高难度的技能训练,更多的应体现于音乐语言的感知训练。因此,将传统民族音乐的各个类别素材按教学进程合理的融入教学内容中,是目前视唱练耳课程甚至整个音乐教学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节奏训练的范畴

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架,同时,也可以独立于旋律之外,作为单独的音乐元素而存在。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将节奏分为几个部分进行练习,一方面同旋律相结合,按着难易程度逐步训练;另一方面,将其作为独立的章节,按着单声部与多声部的顺序逐步训练。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将节奏划分为相等的份数进行组合训练,所采用的节奏型也多以西方音乐素材为主。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包含有很多具有我国地方音乐特色的节奏,如:戏曲中的“锣鼓经”、中国传统的锣鼓乐等已形成固定规范的演奏模式,将其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节奏本身的学习与传承,而且有利于对民族打击乐器,如鼓、锣、擦、拔、板等的了解。

三、多声部音乐的方向

对于多声部音乐的训练在传统的音乐课程规划中大多局限于合唱课程,在其它课程中体现较少。作为音乐基础技能课程的视唱练耳课程,不仅包含单声部的音乐训练,而且应该包含多声部的音乐训练。在训练形式中,可以有人声,也可以有乐器;可以有音高,也可以无音高;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多个人完成。在训练内容中,可以是人声合唱作品,也可以是器乐合奏作品;可以是西方音乐作品,也可以是我国民族音乐作品,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完整的多声部音乐教学不仅应将其作为音乐合作的一种体现形式,更应将其看作立体音乐思维的一种培养方式。在教学中,还可融入音乐创作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结合创新适应新时代的音乐形式和作品。

四、教学乐器的选择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多采用键盘乐器――钢琴或相关的替代乐器等作为教学乐器使用,对其它乐器,尤其是我国民族乐器基本没有涉及,容易造成音乐听觉的局限性,出现听觉能力受音色影响的情况,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作为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课程不仅应针对歌唱课程进行训练,更应广泛地结合中西方乐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训练。在针对不同乐器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对乐器的存在因素、发展进程等有所了解,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语汇,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生动起来,拉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培养全面的、具有本民族文化情怀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将不同的音乐课程相结合,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音乐文化相结合,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将民族音乐传承作为一项事业,地方高校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考虑音乐本身的教学,而且要考虑音乐内含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技能的基础课程、音乐思维的启蒙课程,更应该将民族文化传承视为己任。

【参考文献】

[1]俞仁豪,周青青,李咏敏,蒲方.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张东东.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游姣婧.以传统音乐视角观照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民族化趋向[J].戏剧之家,2015(07).

上一篇: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古今结合、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