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注入活力

时间:2022-10-07 04:24:15

让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注入活力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它是拓宽学生进行实践性、创造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如何将实践活动课上扎实,上生动,是摆在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题材,体味数学价值

实践活动课有着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储备、成长经历和心理水平都有所不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会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因此,在选择题材时,首先要分年级的高低而定。如,低年级的活动课情趣性要强一些,我们可以采取游园的形式,简单的问题蕴含在自然景物中,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玩耍中体味到数学的价值。中高年级的侧重点可以放在让学生体味数学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上,理性的东西更多一些,很多问题需要他们自己亲身经历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从而促进他们综合应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选题材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强调学用结合,体现材料的价值性、实践性。

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之后,通过一张简单的A4纸着手,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又发现了很多奥秘,在折纸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与人分享,学会合作交流

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活动课有自身的优势,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去秋游”中,每人所需的费用、集体乘坐旅游车的费用以及设计秋游最优化的方案,这些实际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因此,笔者将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所有的学生都豁然开朗。这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新的境界,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合作交流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圆柱的认识”一课,一般老师都会沿着圆柱的高将圆柱展开,然后让学生观察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而我是安排学生同桌合作,利用课前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合作解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有几种剪法?学生在操作中互相讨论,加上我的启发,学生欣喜地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图形。在合作交流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与生活链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最终还是会回归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平时实践活动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从数与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与生活有效链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学习了奇偶数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有趣的奇、偶数”活动,学生认识到奇数加奇数得偶数,偶数加偶数得偶数。班上有学生玩过有奖转盘,于是我又结合“有奖转盘”小摊,问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为什么总是总得不到那些较为值钱的物品?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有一起讨论的,也有凝神沉思的,最后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恍然大悟,那是一个骗局!按摊主所给的规则,转到奇数格,加上该奇数结果则是偶数;转到偶数,再加上偶数,结果还是偶数,因此,要转到有奇数格则永远不可能,所以只能得到几个廉价的小东西,那些贵一些的物品只是个诱饵罢了。孩子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揭穿了“有奖转盘”骗术的奥秘,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追求“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每次实践活动课之后,我都不会忘了让小组汇报活动后的收获与遗憾,组际间共享经验,并安排一定的实践作业,使活动得以延伸与补充。我听取学生的发言之后都能及时将意见收集整理好,并为他们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写小结,便于学生在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时迁移方法。我还注重将实践活动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比如,认识人民币,课上我设计了模拟商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在学生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在某个路段收集某一时间段的交通工具的流量,并制成一张统计表。学生在自己收集、整理和制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统计的知识,又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信心与耐心,为学生腾出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产生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近海小学)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适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转观念 优方法 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