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走进数学世界的怀抱

时间:2022-10-07 12:54:02

如何引导小学生走进数学世界的怀抱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学改革要求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大力发展数学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方式,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知识储备都得到提高,形成适应未来长久学习的良好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思考;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6-0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的多边学习的过程。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形成主要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对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广大教师们应怎样去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引导小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数学呢?

1.学习数学要引导学生会"问"

2012年,笔者做了一项"数学创新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数学教育实验课题。通过对各年级学生深入细致的调查,我发现当前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而且年级越高,缺乏越严重,培养起来也越困难。但众所周知,"问"是"探"的开端和主线,缺乏问题意识,探索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也会沦为流于形式的地步,偏离新课改的要求,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问"会"问",广大教师们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问题预习法、提问听课法,不断的问自己问题、问老师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在引入新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课题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师生互动,共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发问思考,从而引导出本节课要讲的核心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感到本节内容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听讲,达到培养问题意识、积极学习的目标。比如,笔者在讲解"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中就采用了类似的方法: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然后提供多种材料制作的正方形和纸片上的正方形,让学生去探索正方形的周长和四条边的关系。该方法就是在一定情境之下,以问题意识为线索来"做"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在脑海中发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和四条边有什么关系?",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学生高效听课和自主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好数学,要引导学生"玩"

少年儿童的天性就是"玩",新课改下的数学要抛弃传统古板的面孔,让学生在学习中好好的"玩"。如果说"问"是学习的开端和主线,那么"玩"就是探索主线的活动方式。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们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通过具体的"玩"的过程,开发学生的认知,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有情感交流的,这种情感交流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系统,能使学生处在愉悦的、积极的心灵状态下,主动的去参与教学过程。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该模式成功的把过去的"要我学"转化成了现在的"我要学",对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与体验,学生越学越爱学。比如笔者在教授小学一年级习数课时,提出了下面问题:"5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请大家用手里的小棒摆出来?看一看你能找出几种摆法?"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组成5的两个数、三个数、四个数・・・・。通过这种趣味操作的方法为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打好基础。

3.学好数学要引导学生"悟"

"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悟"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悟,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形式。如果操作、实验是外在的动,那么"悟"则是动脑动心的内在的动。"玩"可以为"悟"提供原材料,而"悟"则是"玩"的进一步升华,使"玩"的质量更高,获得的外部信息更丰富、更有价值。如果只是"玩",学生的学习就只会停留在感知的浅层上,只有把"玩"和"悟"紧密结合起来,互相联动,才能达到数学学习的最佳效果。

4.学好数学要引导学生会"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复杂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产生与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根本。在《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教育部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及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为了不让小学生感到数学的枯燥无味,教师们就应该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来装饰数学学习。那么,教师们就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来从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4.1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数学知识大都是抽象的,但它们都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小学生凭借他们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和现象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教师则要善于运用身边的趣味生活现象来引入课堂知识,那么学生就会对课堂知识产生亲切感。比如,笔者在讲解《平均数》一课中,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8个班去帮助农民伯伯摘桃子,每个班摘桃子的重量分别是:60千克、50千克、55千克、48千克、53千克、54千克、63千克、48千克。请问平均每班摘桃子多少千克?这种生活问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2 结合生活实例学习新数学知识。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术性的学科,所以学习数学要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思维尚未发育完善,抽象思维欠缺。所以为了他们能轻松接受数学知识,教师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程。比如:笔者在执教《认识千克》一课中,我分别出示同样大的一袋麦子和一袋核桃,要求学生比较两者的轻重,所有学生都认为是核桃重,但那次我在两者重量上做了下来"手脚",让他们无法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比较出来,那么就需要用秤来称量,即引出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实践证明,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授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们要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们带入数学世界怀抱,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下一篇: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信息技术课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