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说“性”等

时间:2022-10-07 12:17:19

马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9岁的女儿,活泼可爱,时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包括对她自己的身体,常常会因为身体的变化提出许多问题,我也总能满足她的好奇心,有问必答。但是,当涉及性器官方面的问题时。我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对如何给孩子说“性”不知所措。请马老师给予帮助。谢谢!

新疆乌鲁木齐 李惠文

李惠文朋友:

您好!您的来信让我想起一次国际会议。在这次国际会议上,作为中方专家代表之一,我的发言中就谈到了这个怎样对孩子说“性”的问题,引起各国与会者的很大关注。看来,这是各国家庭教育中都很敏感的一个问题。

说来真是令人费解,迄今为止,我们的儿童性教育似乎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尽早地让孩子心灵上产生对性器官以及有关性问题的羞耻感、罪恶感。这是我们应努力摆脱的误区。因为这极不利于孩子们的性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实践告诉我们,虽然有关性的错误观念及性反常行为常出现在成年期,但其原因却常植根于童年和青少年期,如对性的不惑感、神秘感、罪恶感和压抑感,便往往形成于早期而使人备受其害。因而家长直该在孩子小时候,抓紧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

您一定理解赞同上面的说法,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对孩子说“性”呢?由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绝非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这里,我们只能侧重对幼儿的性启蒙教育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况谈点看法。

如果孩子发现了自己的性器官,大人怎么办?

有些孩子对性器官有不健康的特殊的关注心理,许多大人对孩子发现性器官的神经过敏、大惊小怪是个重要诱因。本来,孩子最初发现自己的性器官时,他们并不觉得这与耳朵、脚趾有什么两样。父母就该像看待孩子的其他发现一样,为孩子的新发现而高兴,就该像给孩子讲其他自然常识一样,用适合孩子的语言给孩子讲讲性器官。这有助于孩子对性器官形成一种轻松自然的心理。

如果孩子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大人该怎么办?

孩子最初玩弄性器官跟玩弄耳朵、脚趾一样,也许大一点的孩子玩起来时。会有一种。这时怎么办?也无需大惊小怪严加斥责,最好视而不见。一会儿,他会自然地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如果死活不肯让孩子玩,那最好的办法是用有趣的活动把他的注意力引开。记住:大人一定要处之泰然。如果一看见就像着火了,那麻烦得很――也许孩子就会由此染上玩弄性器官的习惯。

如果孩子发现男女性器官的差别时,大人怎么办?

男孩发现女孩没有小会觉得奇怪:她的小跑哪里去了?女孩发现男孩有小也会惊奇:我怎么没有?丢了,还是藏起来了?此时大人应顺其自然,巧加引导。告诉他们:“你是男孩。长大了跟爸爸一样”“你是女孩,长大了要当妈妈”,“能看出男孩与女孩不一样,真聪明!”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知道“我是男孩”“我是女孩”,这是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精神面貌的基础。有些大人千方百计限制孩子的这一认识,既不开明,也不高明。由于当今家庭结构的特点,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往往较晚,又多是在与别人家的异玩耍时获得的。对此,大人更应该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切莫总是联想到丑恶与罪过。

孩子如果问有关性的问题,大人怎么办?

孩子对一切都是好奇的。“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不知让多少妈妈感到难堪。于是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常常是“你是从外边拣来的”之类。这是让幼小的心灵多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在他心里只有伤心和痛苦:原来他的生命来自一个“悲惨的世界”!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一位作家的妻子对孩子的答话值得借鉴。

一天,刚上小学的孩子问她:“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是不是你和爸爸在一起才有了我?”她用很自然的态度回答:“你不是见过鸡蛋吗?由鸡蛋可以孵出小鸡来。妈妈肚子里也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像蛋那样的东西,叫卵子。爸爸身体里也有一种小而又小的东西,叫。爸爸的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变成一个受精卵。它很小很小,但它会长大,在妈妈肚里经过10个月就变成一个小孩子。到时候,妈妈肚子收缩,孩子就从妈妈身下一个通道里生出来了。好孩子,你就是这样来的。为了生养你这小宝贝,妈妈可吃了不少苦呢!”

类似这样的回答,没有欺骗,全是真话,也没有涉及什么不必要让孩子知道的内容,一些细节又自然地放到未来。性神秘感没有了,又避免了一些歪曲的知识,而且又把思路引到母子亲情上来。真是睿智!谈到难为情,那实在是大人“自作多情”,孩子的心里没那么多东西。因此,孩子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总的原则是,成人应坦然相告,既不回避,也不说谎,既不压制,也不渲染,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知识,做到有问即答。当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国情和家庭情况,但是,不管怎样都不应再对孩子淡“性”色变了。

您的孩子9岁了,应该及时补课了。虽然和幼儿有所不同,但原则是一样的。从来信看出,您是一位很关注孩子教育的妈妈,是一位有素养的妈妈。只要您对孩子的性问题能够坦然面对,相信您会像对待孩子的其他问题一样,用恰当的方法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孩子要转学

马老师:

您好!暑假结束后,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由于搬家,孩子上!学远了一点,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我们打算趁着这个时机给孩子转学。您看给孩子转学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湖北恩施 柳 嘉

柳嘉家长:

这是个非常实际而又不好轻率处理的问题。先听听转学的真实故事好不好?

一对夫妇找到我。他们的孩子读二年级,上学早,比同年级孩子小一岁。暑假里,他们乔迁新居,想给孩子转到离新家近的一所学校。我跟家长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孩子个人的态度如何?家长说,起初没跟孩子谈,也没想跟孩子谈,想到时候转学过来也就完事了。昨天跟孩子提起这事,她不太愿意。我说,做好孩子的工作是这件事的关键。因为转学后孩子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比如,你们想让孩子转学后还读二年级,不谈好的话,孩子会不会感到是留级,是不光彩的?学过的课程再重学,孩子能不能认真对待?这一切,工作做得好,孩子有良好的充分的心理准备,转学就会成为孩子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契机。否则,也许会误了孩子。第二,跟新学校沟通如何?家长说,这一点是想到了,我们准备跟新学校的老师详细谈谈孩子的情况,请老师帮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我说,上面两个问题解决好了,转学没问题。后来,又见到这夫妇俩,他们说,孩子在新学校适应挺好……

一位父亲跟我诉说他儿子的情况:孩子在原学校念不下去了,我就把他转到一个新学校。这孩子真是太气人了!就在转到新学校的当天,我还没离开

老师的办公室,下课时,孩子又跟同学打起来了。我这个急呀!跟老师和对方孩子的家长一个劲地道歉。原来是下课后,别的班的同学看到一个新同学坐在教室里,就手指着他议论起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这孩子见状就以为这几个同学是在说他的坏话,冲出去就大打出手……您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我直言相告:这似乎不能单怪孩子。孩子是因为在原学校呆不下去才转学的。他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上肯定处于一种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对己不利的刺激。于是,就在根本没听见别人说什么的情况下而“出击”了。如果在孩子到新学校前,家长把这些可能的情况都做一个大致的估计,让孩子心理上有个适应的准备,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了。因为孩子既然到一个新学校了,绝不会一开始就想搞坏自己的处境。这位父亲直点头:当时是把我急糊涂了,转到新学校前没顾上跟孩子谈这些……

故事的启示是:不管是如第一个故事那样的主动转学,还是如后一个故事那样的被动转学,都应慎重对待,应把转学作为孩子良好发展的一个契机,前前后后要做好许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孩子本人的心理准备工作。这样,孩子才能过好转学这一关。

宝宝玩具的困扰

马老师:

我女儿1岁半了。每次到外边玩,别的小朋友都要她的玩具玩,玩了就不想还。她想要回来又不敢去要,每次都是躲在大人的身边向大人求助,大人也不好意思去讨。所以好多次玩具带出去就没了。我看到一本书上说,1岁多的孩子们应该有较强的占有欲才是健康的。我怕这样习惯了。会让女儿产生自己的东西可以随便送人或什么都无所谓的意识或怯弱的性格。请问宝宝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

福建南平 骆智慧

骆智慧家长:

1岁半的宝宝,刚刚有点自我意识的萌芽,还不能搞清物品的所有权这样的概念,还不会分“你的”“我的”。别的小朋友玩完了玩具不还,自己不去要回来,都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从另一面说,由于l岁半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的萌芽,就形成了初步的自我中心意识。于是,他们见到玩具只会想到自己要玩,而不知道替别人着想。所谓的“占有欲”也是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既然不知玩具归谁所有,于是,我喜欢我就想要,为什么要还?你的宝宝也是这样的心理:想要玩具,是因为“我喜欢”,并不因为知道是自己的应该要回来。有些孩子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也是这样的心理。由此看来,不必担心孩子产生自己的东西随便送人的意识,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所有权”。

你们宝宝表现出来的性格也不好说是“怯懦”,应该说是依赖性。就是说,孩子不去要玩具,不是不敢,而是依靠,是依赖,是喜欢靠妈妈,依赖妈妈,唯独不习惯靠自己的行动来满足需要。如果推测不错的话,这个宝宝平时什么事情都喜欢靠妈妈,喜欢依赖妈妈。宝宝所以依赖妈妈,根源是妈妈也喜欢“越俎代庖”,凡事替宝宝代劳,替宝宝全方位服务。因此,妈妈要特别注意,不仅在得到玩具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消除孩子的依赖性。这应该说是每个年轻的父母都应该注意的。说到这里,具体的做法似乎不用赘述了。只要坚守一条原则:凡事不要越俎代庖,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事,多多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动口、动脑,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面对,去锻炼。就说玩这件事,放手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就是了。在主动的自我活动中,在小朋友们的交往中,孩子就会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太小住校好不好

马老师:

您好!看过这个专栏,很有帮助,也想向您咨询一个问题。我儿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弦子学习很好,很健康。我和他爸爸做生意,晚上很忙,通常晚上5:00~8:00是他自己在外面跟小伙伴玩。我怕这样不好,想让孩子到学校住宿,他自理能力还挺好的。我这样的想法对吗?孩子住校会不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辽宁营口 李 燕

李燕朋友:

你好!关于孩子住校好不好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说孩子太小,不宜长期住校,不宜长期离开妈妈。但是,如果确实是家庭具体情况的需要,如果确实父母不便照顾孩子,如果确实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强,如果确实学校的管理到位,也是可以考虑让孩子住校的。就来信介绍的情况看,你们的孩子就可以考虑住校。当然这个决定权,最后还在你们做父母的手上。

如果决定让孩子住校,请注意做好这么几件事。一是去学校实地考察一番,包括和老师进行具体沟通,确认学校管理很到位。二是做好孩子的工作,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同时交给孩子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处理办法,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三是孩子开始住校生活后,家长不能完全图省心,特别是最初阶段,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住校的情况,保持和老师的联系。四是每周要让孩子回家,父母要拿出时间好好陪陪孩子,因为亲情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在亲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心态,化解孩子的问题,促进孩子的成长。

总之,这些工作做好了,就可以避免住校生活对孩子心理的不好影响,还可以通过住校生活,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

上一篇:签份独特合同书将女儿送进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下一篇:早餐补蛋白质提高孩子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