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串”设计例谈

时间:2022-10-07 07:26:38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串”设计例谈

【关键词】高中地理 问题串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43-01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情境+问题串”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问题串”的设计成了一个关键点。但是,一些地理教师误以为“问题串”就是“给学生提一大堆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答”,使高中地理课堂成了问题的堆砌。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串”要切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教学内容层层设置问题,要能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思考性。

一、突出重难点,要有针对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串”不能只是基于简单问题堆砌的随性而问,而是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问题串”要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问题串”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要学到什么”,从而让课堂提问真正引领高效的地理课堂。

例如,《大气的运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其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针对这些重难点,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串”: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有哪些形式?②形成热力环流的条件有哪些?③大气在水平运动中所受的力有哪些?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风向?⑤谈谈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设计这个“问题串”,笔者主要考虑了三点因素:一是前后问题的衔接;二是问题的针对性;三是问题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由于综合考虑了这三点因素,这个“问题串”实现了对教材的梳理、总结、提炼和提升,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有关大气运动的知识,同时,能促使学生思考大气与地球、人类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由易到难,要有层次性

设计高中地理课堂的“问题串”时,教师不仅要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应注意“问题串”的层次性,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教学《气候特征》,该课涉及我国的各种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课程学习周期长,学生不易理解。笔者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问题串”:①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气候,这些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②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特征,这些气候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③我国的气候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表现在哪里?⑤思考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这个“问题串”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需要,笔者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同时充分考虑了如何使问题发挥对教学的承上启下作用,不仅解决了由课程周期长所引起的教学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真正实现了“跳一跳,摘得到”。

三、预留空间,要有思考性

课堂提问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问题串”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思考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串”的设计应具有思考性,要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教学《世界的人口问题》时,笔者将“问题串”设计如下:①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什么?②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哪些人口问题出现?请举例说明。③人口停止增长或者减少会不会带来人口问题?④怎样才能使人口合理增长呢?

在这个“问题串”中,前面的问题设计得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回答,但越到后面,问题涉及的内容越多、知识面越广,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找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等,这个过程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设计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串”,不仅考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同时也考验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应重视“问题串”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思考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能力,使高中地理课堂更有效。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下一篇:实现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