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预防及急救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07 05:30:00

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预防及急救中的重要性

【摘 要】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在我国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80%以上的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的大量失血使产妇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直接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还可能引起席汉综合征。产后出血大多病因较明确,产前及产程中护理人员对诱因的观察、评估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急救产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避免严重并发症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出血;急救预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6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11年,我院收治的产妇中,共发生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者18例,其中在我院分娩16例,外院分娩因产后出血转入我院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37岁,平均31岁。全为单胎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13例,难产2例,顺产3例。出血量:500~1000ml16例,1100~1400ml1例,≥1500ml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5例, 胎盘因素2例,软产道损伤1例。产前评估:有妊娠合并症9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妊娠因素17例。产前检查:有 16例,无2例。

1.2 预防护理

1.2.1 妊娠期 应为孕妇建立孕期保健卡,保证其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如妊高征、出血性疾病、肝炎、贫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高危妊娠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加强健康教育,重点跟踪,提前住院分娩。

1.2.2 分娩期

1.2.2.1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胎心音,宫缩等,定期肛查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绘制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发现产程延缓和停滞,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使用宫缩剂专人守护、滴速正确、严密监测。指导产妇宫缩间歇期休息、进食,避免产妇的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高危妊娠者提前配血,做好预防大出血及抢救准备。

1.2.2.2 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术;积极保护会阴,胎头和胎肩娩出时助产士要实施堵、引、顺手法使之相隔3分钟左右[];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1.2.2.3 第三产程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确认胎盘剥离后于宫缩时以左手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于子宫后壁并轻轻按压,同时右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发现胎盘胎膜缺损,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1.2.2.4 胎儿娩出后,立即将集血盆置于产妇臀下收集阴道出血。如果2小时阴道出血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及全身情况,检查宫缩和阴道流血,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的症状。

1.2.3 产后期 产妇需在产房监护2小时,重点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每30分钟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注意保暖,产后半小时哺乳,刺激子宫收缩。视情况保持静脉通道,充分作好输血及急救的准备。

1.3 急救护理 一旦发现患者产后出血,立即通知抢救小组到位,由在场职务最高、医术最好的医生担任组长,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首先明确患者出血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全方位、有效的急救措施。

1.3.1 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立即将左手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于子宫后壁均匀而有节律地按摩子宫;遵医嘱将宫缩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宫体注射;如任然无效,则协助医生填塞宫腔、结扎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必要时立即术前准备行子宫次全切术。

1.3.2 软产道撕裂伤造成的大出血,要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

1.3.3 确定为胎盘因素出血者,协助医生及时将胎盘取出,必要时协助刮宫。

1.3.4 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大号针头穿刺,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做好化验和交叉配血,及时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心电监护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及宫缩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并作好记录,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并报告医生。正确掌握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速,过快发生肺水肿。保持环境安静,产妇取中凹卧位,注意保暖。

1.3.5 保持呼吸通畅,及时吸氧,调节流量为4~6L/min[],密切观察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

1.3.6 护士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安慰患者,告知患者有最好的医生在她身旁,给予肢体抚摸,解除患者恐惧情绪,用积极的心态配合抢救。

2 结果

18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抢救成功。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生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从确定早孕开始即应及时筛选出高危孕产妇,作到重点产前监测,促进住院分娩;分娩期避免各种诱因、密切监护,发现问题正确诊断及时处理;产后2小时密切监护各项指标。实践证明,作好产前,产时的检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及时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2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正确的诊断、及时有效地抢救措施能够挽救产妇生命、降低死亡率。抢救工作的基础是早期发现、原因判断、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谨慎的工作态度,病情观察要仔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病例,护士要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作到争分夺秒,沉着应战。同时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妇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使产妇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3.3 加强健康教育,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健康知识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首次产前检查开始,护理人员就应做好孕产妇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其卫生保健意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06.

[2] 于 磊.产后出血的急救处理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

[3] 马瑞华. 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第1期.

上一篇:15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护理 下一篇: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