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创造能力

时间:2022-10-06 03:08:07

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创造能力

新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是多年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身上仍套着一副沉重的枷锁,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倾听,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趣丧失殆尽。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语文教学富有个性化,就成了当代语文教师亟待探索和创新的主要任务。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可谓图、文、情并茂,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主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起学生的审美心理,让学生在对这些美的事物的感受、情感的陶冶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归还给语文的真面貌,真情感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营造民主和谐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去学,主动地去探索。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开动脑筋,思考、理解问题的能力会明显增强。由此可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探究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现在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是反复地识记生字词,机械的背诵课文,模糊地理解文章,针对此类情况,我采用“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迁移”这一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古诗《归园田居》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首诗,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用创新思维来探索古诗教学方法,我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的。第一是让学生自学古诗,感悟诗的意思;第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其中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第三是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启发指导、领悟诗情、诗的韵律、节奏与诗的内容、情感。第四是通过完成作业和实际操作,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乡村晨景》为题,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美丽的画面再现出来。

三、挖掘师生情感源,喷出情感火花

情感源的挖掘,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关键所在。从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到教学者的情感,教学过程可谓“枝枝叶叶总关情”。我们可以从教材和教学主客体三个方面入手,浪里淘金,挖掘三大情感源中的情感因素。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离开了教材,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予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情思。

(2)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一般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施加电压”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发光体”(于漪语)。而教师引导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爱好兴趣和情感水平,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激发,避免不到位或曲高和寡。

(3)挖掘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是激感的主动者,是导演。通过“情境教学”的实验得出“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求真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性格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语文教学应是灵性的催发,灵魂的唤醒,是塑造有血有肉、有灵有性、有气有节的人的事业。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理应挖掘人文性很强的语文教育,使教育富含个性,富含人性,富含灵性,以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生命的创造激动,张扬独特无二、活力四射的个性,唤醒天性中最灵动、最美好的本真,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人素质,成为新形势下的综合人才。

上一篇: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闲而不适” 下一篇:阅读,从欣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