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情感因素教学

时间:2022-10-06 01:46:31

课堂中情感因素教学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敬佩知识渊博、仪态大方、真诚坦率、体贴学生的教师,所以教师本身必须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树立起自己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智慧魅力、形象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也要掌握其它各科知识,因为各科之间是相通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使你的教育过程充满活力。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也充分体现了情感因素在新课程中的地位。

2.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爱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爱会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师生情感的交融对师生双方、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积极的优化作用。这种优化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期望效应”,它满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欲望,乃至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的培养等都起到作用。师爱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这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问题。这种关爱特别是对学困生,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以及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更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他们由于自身的弱势,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非常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与尊重。如果教师不去关爱他们,他们可能在身心发展中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产生对社会的逆反心理。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比较注重班上弱势学生的情况,针对他们成为弱势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由于成绩差造成的,除在言语上激励以外,更多的是给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对家庭情况特殊、身体残疾和智障的学生,更注重情感关注,让他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树立上进心,增强自尊心。2000年,我接手的五年级是一个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的班。班上有一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哥哥因盗窃入狱,他成了一个没人管教的孩子。长期的孤独造成了他偏激的性格,经常与别的学生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从我走进班级的第一天起,我就觉得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并且有一股肯吃苦拼劲儿。他的叛逆是由于家里没人关心他,在学校里,小伙伴讥笑他。找出了原因,我对症下药。在班上,我鼓励他;在课下,我关心他的生活;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在班上给予他诚恳的表扬,树立了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竟然从打架大王变成了班上受同学尊重的班长,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如今,他已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将要成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以人为本,从多种视角看学生,在管理中,要宽严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随着每一次成功的经历、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而逐步形成的,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让每一名学生都相信自己一定是最优秀的。

3.兴趣是最好的向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讲清楚知识点,更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感与情景是相伴而生的。经研究表明,处于轻松、快乐的状态下,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记忆力最强,学习效果当然最好,速度提高35—50倍。不言而喻,激起学生快乐的、愉悦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光要注重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的是以情促知的教学方式。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生越是成功,往往更乐于学好这门功课。

4.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教学内容是对人类实践活动及人类在此活动中的思想感情的直接反映,不可避免的包含有情感因素。因此,教师要对此情感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使学生能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情感,最终形成整体的精神建构。比如说,在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凡卡》这一课时,当学生看到“九岁的凡卡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天,连双鞋都没有,在老板家,他挨冻、挨饿、挨打,他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时,学生与我一起流下了同情的泪花,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同时被感染,很容易的进入了教学情景,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对小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同情。无疑,这样的饱含深情的教学能使学生学的更投入,理解更深刻。何愁学生不认真听课、不积极发言呢?所以,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一课教学内容字面与背后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自己品味出其中的奥妙,学生在学习中,与所学内容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丰富和提高,从而养成乐学、爱学的习惯。

总之,在各科教学中,教师都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情感因素的各个方面整合起来操作,利用情感教育来促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以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班风,给每个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

摘要: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作了有关情感因素与课堂教学关系的探索,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以身示范的作用。其次,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再次,要发挥兴趣的向导作用,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后,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情感,最终形成整体的精神建构。

关键词:情感因素;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上一篇:教学法 下一篇:班主任教学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