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6 01:05:46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研究干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法:采取群体施测方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0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录入系统,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20名学生中有136名总分≥160分或因子分≥2分,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各因子分≥2分中,检出率前三位分别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SCL-90因子总分、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因子方面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都面临着如何实现由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本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敏感的人际关系、恶劣的医患关系、严峻的就业压力都给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新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015年4月对某高职院校大一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护理专业大一在校生,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1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1份,问卷有效率为95.90%。其中男10名、女210名,年龄17~20(18.31±2.7)岁。

1.2方法

采取群体施测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接受调查,由专人负责调查,调查前须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内容及意义,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数据录入统计系统、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专业满意度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修订版),该量表共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等10个症状因子[1]。采用5级评分制,包括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差[2]。将符合SCL-90≥160分或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2分者视为存在心理问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CL-90量表各因子检出率见表1。2.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护理专业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医药类专业的学生[3]。刚刚步入大学校门,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一方面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承受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且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因此,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本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在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因子等方面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探讨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社会矛盾:目前医患矛盾急剧激化,伤医、伤护事件层出不穷,“高风险、高付出、高责任;低回报、低发展、低地位”的窘迫职业困境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负担[4]。患者及家属往往“重医轻护”,护理专业社会认同感差、辛勤劳动得不到充分的承认和尊重、不能从工作中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抵触及恐怖情绪增加。②学习方式改变:由于恶劣的医患矛盾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社会矛盾,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于录取分数线有下降的趋势,生源质量略有下降,学生存在一定自卑、悲观、厌学的情绪。学习方式由高中时的被动学习转换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并且护理专业要求有极强的操作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学生还会担心出现医疗事故、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投诉等情况。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学习要求的提高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自信心的下降。③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方式由以往的国家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国各类高校大量扩招,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就业压力成为学生最大的心理负担。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家境情况一般,家庭负担较重,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但与目前护理工作存在强度大、负荷重、待遇低等情况相矛盾,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未知性和恐惧感,深感前途莫测,容易出现强迫、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④人际关系:大学阶段,一方面社团活动增多,人际关系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另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社会交往要求迫切;若两者难以同步发展则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另外高职院校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可能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导致人际敏感、强迫、焦虑等负面情绪或行为。⑤缺乏心理疏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健全,健康的心理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生异地求学感到生疏、孤独、无助,缺少了与父母沟通;加之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环节相对薄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对学生身心健康存在潜在危险。

3.2干预对策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使护理教育真正由“生物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备精湛业务水平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学生心理疏导,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品质,更好地融入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正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之所在。3.2.1加大普查和宣讲对入学新生、在校生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评估,并将评估成绩记录在案,以便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困扰,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提供依据。向新生做好入学教育,开展入学心理适应性专题讲座,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积极性,加强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学校组织优秀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把握方向,做好定位,更准确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3.2.2创造和谐环境教师应建立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能够自觉寻求老师的帮助,及时得到正确的心理指导,恢复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形成固定帮扶关系,设立学生辅导员,高年级同学以自身经历对低年级同学传授经验,互吐心声,坦诚相待,遇到问题共同分析、解决。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园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能够施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发挥创造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能力。3.2.3重视心理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挫折训练,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与控制,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面对复杂的社会[5]。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如心理咨询热线,书信、网络咨询等形式搭建沟通平台,向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辅导员或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应定期找学生谈心,调节学生不良的情绪,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的重点跟踪对象,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建立“1对1”制度,明确其存在问题的性质与原因,在家长配合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治疗。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3]BeckDL,HacketpMB,SrivastavaR,etal.Perceivedlevelandsourcesofstressinuniversityprofessionalschools[J].NursEdu,1997,36(4):180-186.

[4]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9.

[5]侯依兰.心理卫生课程教育对低年级大学生SCL-90评分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3-285.

作者:梁红梅 石军 唐省三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上一篇: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下一篇:造纸复卷机结构的技术改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