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就是让家静下来

时间:2022-10-06 12:45:50

奢侈,就是让家静下来

家居黑白配

“摒弃惊艳的设计风格,王杨家的基调只是极简的黑白,这个完全是基于对柏林的静思生活状态的喜好。”

相比上海,王杨似乎更喜欢柏林。奢侈,其实是有时间可以浪费,只跟着兴趣而走,形而下转向形而上。在柏林的王杨,可以长时间发呆,在上海的王杨,天天需要动脑筋。原本想过惊艳设计的她,最终决定让家静下来,基调就变成她和老公都喜欢的黑白。

黑白,何尝只是表面上那么乏味?否则它们又怎么能够左右上百年的时尚界?当决定黑白打底,如何把黑白调出味道,就是王杨的功课。

东西不能太多,实用第一。整个房子面积不是太大,那每一处空间的利用就得精妙,比如厨房必须打开,卫生间不能变成黑色。

当逻辑在设计中开始运用时,出来的东西未必扎眼,但一定使用舒服。王杨设计出稿,便交给装修队装修,其间没有改过一处,住到现在,夫妻俩都没觉得有遗憾。

只是,寻觅黑白的过程很是辛苦,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黑白染色,比如地板,白是常见,但黑却需要挑剔。他们的空间,不允许墙为黑,当墙做了白色,地板毫无选择地必须是黑色。于是,“千与千寻”的故事发生在了地板上。

夫妻俩寻了一程又一程,先是寻色的不易,好不容易想到了老地板,王杨又不喜欢黑色里还掺杂了木纹――那不够纯粹,快要放弃的时候他们想到了订做,但心里依然忐忑,才100多平方米,有谁愿意接单,惴惴不安地问人,居然有一家说可以,马上订做,地板OK了。

接着便是一小片的墙纸。尽管定调为黑白,但一抹到底的白墙又太不具有设计感,王杨在局部加了条纹墙纸的设计,原本以为条纹墙纸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材,到了真正选的时候,条纹墙纸又成了独此一家。

长时间的寻材,这回运气并不好,这样的数量,没人可以订做,于是只能选了现在的。她原本的设想是,“那些条纹里还应该有一根绿”,那是跳的颜色,别的家没给她这种出挑的机会。

1. 烛台和各类瓷器都是去往各地时搜集而来,有时点上一根蜡烛,就会打开一层回忆。

2. 顶天立地的书架,最好地利用了空间,而电视柜设计在底下,也打破了空间的单调感。

3. 用条纹来映衬黑白,不花哨,也跳脱了太多黑白的压抑感。

4. 华裔画家单凡的作品,用一条古旧条凳作映衬,浑然一体。

细节很温暖

“为了不让黑白空间令人感到沉闷、冰冷,王杨在家居细节中下足功夫,力求让空间焕发温暖感觉。”

除了睡觉,王杨待得最多的地方是客厅的书架下,“在书架下看书很舒服。”

家里的客厅,兼作了书房。她设计的书架,浩浩荡荡,顶天立地,但至简的只是一个个方格子,每本书住在里头,不局促,想看书,眼睛一溜,就能找到。

书柜中间,挖了一块,做了个电视柜,小面积的精致利用,使得书架的设计也不显得单调。

王杨最得意的是卫生间。“原本想要用马赛克拼出图案”,后来一想,简化,于是,全部白色小瓷片贴满一个空间,只在一处镶了黑边,画龙点睛。

她把洗手盆也用了马赛克,一个斜面,导水入盆,好像斜倚的,越看越有味道。

看惯王杨设计作品中的大金大红,在完全素裹的她家,还真有点不习惯她的这种宁静,但每一根不太用力的线条,还是让我们认出了这定是王杨的设计。

厨房的设计,符合她的饮食习惯。她是在那种从小就喝着咖啡的环境中长大的,小时候住在外公外婆的公寓里,经常吃着蛋糕、巧克力,瞅着外公外婆的“咖友”们过来Party,人未必被殖民,习惯已被殖民化。

在没有美食只有健康的德国待了6年,王杨和先生已经不习惯油烟缭绕的中国式烹饪,2006年回到上海,她的饮食,更为西式,这为她把厨房开放出来做了准备。

厨房里有个大大的烤箱,这是王杨必备的,她喜欢烤蛋糕、烤各种好吃的。有空的时候,和老公坐在吧台兼餐台上喝一杯咖啡聊聊,这是很温馨的时刻。

点缀不做作

“身为家居设计师,一定会在自家放置自己的得意之作,而王杨也将这些摆设恰如其分地点缀得体,彰显独特气质。”

出国之前的王杨,科班出身,中央美院的熏染。“以前学国画,老先生说过,功夫在画外。”做了设计师,她的眼光也老是望向设计之外,这才有了“惊”一类的作品,似乎寻常,却波澜不惊地滚动在一批“50后、60后、70后”的心尖。据说洪晃经常拿着王杨的暖瓶送人,且一送一个准。

但家里的空间,她居然没有放上她自己的一幅画,连“惊”这样的水瓶,也被拿回了办公室,偶尔的几件作品,都能看到她的童话情结。

卫生间的墙面,一个大镂空镜,坚定地贴着墙面,向四周伸展的叶片,总觉得有Versace的影子。她说,这面镜子叫作“魔镜”,她设计的时候有两款,另一款是水晶,挪到家里太奢华,她把不锈钢的这面做了装饰,每一天的美丽都有诚实在映照。

而客厅的那款不规则茶几,是她非常得意的一款设计。每样物件放在茶几上,像是镜面倒影随行。而晚上,当灯光穿透几面,钻石般的光华四射墙面,“很梦幻”。

问她,家里的餐盘是否也用了自家的东方明珠盘,她却说是一些欧洲的古董餐盘。在德国的时候,每到周末,她会去逛各种古董市场,一把茶壶,一个餐盘,历史就这样吃喝在家常中。

过道那边,也有历史,那是从国外买回的老地图,很多都是小镇的地图,她都走过,想想沧海桑田,原来一两百年的版图会有如此的变化,人在这样的时间面前,是想不到做作的。

因而,王杨的家很简约,只是不小心,露出点古典元素,但都很自然。

1. 和的木偶,王杨从台湾淘来,她非常喜欢其中的幽默感。

2. 王杨最爱的镜面不锈钢茶几,如钻石般璀璨夺目,成为客厅焦点。

3. 王杨从可口可乐总部亚特兰大买来的瓶子,搭配得当,就是一件完美摆件。

4. 德国有个小镇专产巫婆,德国的特征在这样的小摆件中一览无余。

5. 威尼斯的面具,妖娆而华贵,放在书架上,这样的陈列,增添了历史感。

6. 尼泊尔的刀具做工精美,与书为伍,有文有武,相得益彰。

7. 每到一处,王杨爱搜集当地手工艺品,这个在尼泊尔收来的泥塑面具,喜感十足。

8. 这是王杨从尼泊尔搜来的古董,做工精美,分布电视机两侧,婀娜与威严同存。

9. 王杨的烛台作品,很明显的王杨特征,东方明珠的幽默化体现。

10. 又是一件尼泊尔木雕,简洁的工艺,质朴的语言,很有人文气。

11. 用乐高搭成的作品,每一色块都与沙发的条纹迎合,童趣中也有设计感。

耐用才环保

“如果你稍一留意,会发觉她家的简洁还有很多古典的成分在,那是先生的爱好,喜欢收一些老旧的家具,有时候是一个条凳,有时候是一张沙发。这也是王杨的家居主张:耐用才最环保!”

为了迎合这种爱好,她就得改装。条凳是两个人在农村看到的,有线条感但缺乏时尚感,王杨拿回家重新打磨上漆,摆在了著名华裔德籍画家单凡的作品下,倒也不显突兀。

单凡,这个在德国艺术界有着话语权的艺术家,和王杨先生的关系不错,当闻听两个人回国时,就把这幅画送给了他们,这样的画作,无论摆在哪种色调里,都不突兀,王杨的顺手,也是锦上添花。

王杨还让盘子也上了墙,一排六个,是他们从欧洲带回的,有清淡的,有浓艳的,分别来自六个国家,大大小小占了一大条。这些装饰盘带出的回忆,很多时候缘于一幅看中的画。

在德国时,王杨由于不会垃圾分类被邻居投诉过,到了上海,环保就成了潜意识,但她不作秀,用的还是两个人都喜欢的木,因为木,扛得住时间,但她找了最好的装修队,保证每一处精工细作,只要耐用,就不会浪费,只要不浪费,就不会过多索取,而环保其实就是这么自然。

王杨说:“家应该是让人感觉舒服放松的地方,起码让人觉得呆在里面不烦,坐得住,很放松。”翻开她家每一页,都没有一惊一乍,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硬,但当坐下喝一杯茶后,柔软从底下慢慢流淌出来。

家,是让人住的,不是让人看的,生活,原本就是柴米油盐最浪漫。

1. 这些瓷盘是她在欧洲游历时分别从各个古董市场淘来的,每个瓷盘都是一个国家。

2. 先生爱淘老家具,王杨负责搭配,做旧也成了设计。

3. 这些都是以前在国外时从古董店淘来的,看上去不起眼,但每次看到,都有时间的沉淀在里面。

4. 德国家居崇尚简约,而王杨在家中点缀的花也是素雅简洁的情人草。

5. 虎视眈眈?可惜尾巴露了馅,这样有喜感的摆件在王杨家比比皆是。

王杨设计心得:家是人住的,舒服是最重要的。

德国人的设计很实用,有时候你会看到他们会为了一个芦笋设计出一种工具,而这种工具只能用于这个物品。在家的设计中我也很受他们的影响,也很注重功能。

1. 客厅一般是家的设计重点,但我们家客厅是最浪费的空间,因为平时我们不太看电视,在客厅我就看看书、听听音乐,所以客厅又兼作了书房,现在回来坐在那边书架下的沙发上,看看书很放松,就会觉得待在家里非常舒服。

2. 厨房的设计我一开始考虑到比较小,如果封闭的话,空间会很局促,而且我不喜欢有油烟的烹饪,就打开了,然后在和餐厅连起来的地方设计了一个吧台,吃早饭蛮方便。

3. 卫生间的设计我最满意,水晶灯,全部白色马赛克配上一点黑颜色线条,整个看上去跟外边的空间蛮搭调,有小奢华的感觉。不过马赛克是很注重做工的,越简洁的东西越考验做工,我很满意我们请的工人,他们干的不错。

上一篇:家电的低碳呼吸之系列――“白色低碳家电” 下一篇:倒计时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