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6 07:52:13

奢侈品消费论文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1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需求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表明,世界经济减速将成为事实。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7%,比2007年放慢1.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0.5%,放慢1.7个百分点;欧元区增长1.4%,放慢1.2个百分点;日本增长1.4%,放慢0.7个百分点。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汇市、股市、债市、期市及商品现货市场都受到冲击,对各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以上因素决定了我国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出口增速减缓和贸易顺差的缩减将不可避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正在减弱,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在这一形势下,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由于奢侈品的需求潜力很大,因而,正确规范和引导奢侈品的消费,对于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于奢侈品的内涵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现在,奢侈品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人们消费奢侈品看中的往往是它的炫耀,觉得奢侈品是过度消费消耗的东西,以至于挥霍等。

例如,“捷达”和“奔驰”轿车都是代步工具,在代步方面没有价格所显示的那样大的差异,差别在于他们代表的意义不同。“奔驰”的符号价值在于成功、财富和身价。在西方经济学中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将消费品分成了必需品与奢侈品两大类,把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即需求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的消费品称为奢侈品,另一类则称为必需品。在我国的传统概念里,奢侈品消费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

其实,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奢侈品消费实质上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演变,许多昨天的奢侈品已经变成今天的必需品,而今天的许多奢侈品也会变成明天的必需品。例如,在13、14世纪,糖和香料是奢侈品,但在当今社会它们却成为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内涵的变化反映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当前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奢侈品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奢侈品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奢侈品更新周期短且对市场的刺激效果显著

作为奢侈品的商品,除了具有商品本身固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一种炫耀,即显示消费者身份和地位的功能,所以,奢侈品应当是引领时尚的前卫商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奢侈品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具有较短的更新周期。

以服装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的功能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都市人追求时尚,展现自我,服装的发展渐渐淡化了它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其装饰和炫耀功能似乎已成为服装的灵魂。例如高档的时装,面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作为普通服装的基本功能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失去,但作为高档时装的炫耀不久就会减弱,奢侈品的消费者更看重其装饰和炫耀功能,因而会随着流行趋势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在消费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很难想像一成不变的款式和风格能立足于激烈竞争的服装市场上。有市场眼光的厂家总是紧追流行趋势,不断推出个性化的款式,开发风格迥异的服装,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求个性的需求。一面是厂家层出不穷的新款推出,一面是消费者为追求时尚而不断膨胀的时装需求,这造就了服装市场供销两旺的局面,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市场销售额。

2008年,尽管雪灾、地震、股市泡沫破裂、经济衰退预期不断打击着消费者的信心,但纺织服装国内零售2008年1-9月却持续维持25%以上的高增长,屡超市场预期,直到2008年10月行业零售增速才出现放缓,显示了服装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的问题是需求仍然不足,2008年1-9月,行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增速维持小步上升态势,纺织品与服装的库存金额却分别同比大幅上升了33.10%和25.09%,显示行业产需矛盾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刺激需求。

除时装外,其他奢侈品消费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对市场有显著的刺激效果。据报道,上海顶级私人物品展集中展示了顶级名车、游艇、私人飞机、珠宝名表、名酒以及各类豪宅别墅、高尔夫俱乐部、私人会所等。据统计,顶级私人物品展3天一共接待了超过7000位富豪,成交量达2亿元人民币。

(二)奢侈品需求潜力大且能充分吸纳购买力

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这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的增长就会更快。奢侈品不像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小的必需品那样,受所谓消费饱和的约束,即使收入水平提高,人们也不可能较大地增加消费。例如,对于食盐这种商品,即使人们收入提高了,人们也不会因此而增加消费。奢侈品消费就不同了,以旅游为例,当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还不敢奢望旅游,一旦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就会增加这种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从普通旅游变为豪华旅游,从国内旅游转向国外旅游,国外甚至已经开发了太空旅游项目,所消费的资金可想而知。可见,奢侈品消费的需求潜力是很大的。能够充分吸纳新增的购买力。

目前,由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我国2007年的基尼系数达到0.458,已进合国规定的收入差距过大的范围,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拥有大部分的居民储蓄。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越高其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因此,高收入者的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消费,大部分收入沉淀下来,这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发质量好、价值高、品牌响、炫耀功能强的奢侈品,以刺激高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吸纳他们充裕的购买力。将沉淀的资金通过消费引入市场,转化为生产资金。

汽车领域的世界十大奢侈品牌:法拉利、福特、大众、宝马、莲花、宾利、凯迪拉克、菲亚特、奥迪、劳斯莱斯,大部分已进入我国的高端汽车市场,正在充分吸纳富豪们的购买力。我国每年的奢侈品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以年20%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上海国际品味生活展”纷纷亮相中国,世界顶级品牌纷纷在中国选址开店。美国高盛公司关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法国精品企业联盟“科尔贝委员会”预言,中国将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在这种形势下,应当致力于打造本土的奢侈品品牌,比如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国第一裁缝”的永正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如南京云锦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奢侈品品牌的生长基因,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奢侈品品牌的符号,使我国的奢侈品市场被本土奢侈品占有,提高奢侈品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奢侈品消费能够催生新的服务项目并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奢侈品消费首先催生的是商业广告。在许多情况下,奢侈品消费具有炫耀性动机,是一种“显眼的消费”、“装门面的消费”、“摆阔气的消费”,显富、炫富比使用商品更重要,因而要求商品或服务除了具有较高的质量以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要广为人知,甚至人所共知。这就要借助商业广告的力量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在重要媒体的黄金时段反复地广告宣传,将“某商品是名贵商品”的概念植入消费者的意识中,使社会公众形成共识,公认某商品是名牌商品,从而使该种商品具有了显富、炫富功能。这种运作模式便催生并极大地刺激了商业广告的发展,为广告商提供了大量的业务,也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更高的附加值,同时也为有此需求的消费者造就了可据以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名牌商品,从刺激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种积极有作为的措施。许多名酒、名车、名牌服装等名牌产品都离不开商业广告的宣传。如果没有奢侈品消费对名牌效应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催生商业广告的土壤。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电视行业广告总额是450亿,央视广告收入为110亿。足见打造奢侈品品牌对商业广告的贡献。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种需要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正是如何使稀缺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这种需要最初总是表现为对奢侈品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又会产生新的奢侈品需要,再度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由于人的需要层次不断地提高,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消费需求热点,休闲娱乐便是其中之一。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和娱乐,文化娱乐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将会明显地提高,我国已进入文化娱乐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消费就会出现“脱物化”的倾向,人们开始出现普遍的文化娱乐和旅游动机,费用的投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休闲娱乐方式需要的不断创新,使得许多高新技术,甚至当代科技的前沿都被广泛应用于娱乐项目和游乐园的设计当中,这势必会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又例如体育健身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满足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体育健身业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将成为今后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此外,奢侈品消费还极大地带动了服装、住房、汽车、家装、保健、旅游、信息等行业的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过度和畸形的奢侈品消费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助长人们的炫富攀比心理,误导社会价值取向;资源配置可能偏离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大量的奢侈品被富人无节制的挥霍,扶贫工程所需资源却得不到满足;纯粹“装门面”、“摆阔气”的奢侈品消费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应当正确规范和引导奢侈品消费,使之真正成为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何莽,夏洪胜.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29)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2

[关键词] 4V营销理论;营销策略;奢侈品消费动机

[中图分类号] F713.54 [文献标识码] B

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社会的经济与信息科学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企业的信息与消费市场信息的传递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导致企业的营销环境也发生转变,进而推动了企业营销相关组合理论的进步。针对于市场需求,企业应当更为顾客着想,注重他们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营销组合理论不断演化进步,由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4P理论发展成为以做到顾客满意为新核心的4C理论,最终形成现在以顾客的忠诚为核心的4V理论。4V理论的出现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生产企业的利益,同时兼顾顾客的需求,对于企业构建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上升,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奢侈品消费潜力的市场之一。但是,国外的奢侈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我国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品牌上的差距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差距,本文基于4V组合理论对我国奢侈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为我国奢侈品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奢侈品的概念以及我国奢侈品市场

(一)奢侈品的概念特征

当前,世界暂未对奢侈品形成统一完整的概念。一般,人们将奢侈品定义为某种超出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具有独特性、稀缺性等特点的消费物品。有学者将奢侈品定义为不属于必须需要的物品。Lancaster则认为,奢侈品要求购买者的收入弹性大于1,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奢侈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分别是“量”和“质”。沃尔冈・拉茨勒认为,奢侈本身就是一种由于产品或者服务界定的奢华的生活方式。当然,现代更多的人认为使用奢侈品本身就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奢侈品的含义与生活、存在的方式紧密联系,涉及到人的欲望和内心。我国学者王宁在《消费的欲望》中指出,奢侈品具有十分高昂的价格以及稀缺性的特征,其“地位宜示”能够与经济替代。总而言之,奢侈品可以说是一种超出人们基本需求的消费品,能够展示出人们尊贵、精致的生活方式。

(二)奢侈品的消费动机

人们之所以会消费奢侈品,是在一定的消费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要做好奢侈品的市场营销工作,分析奢侈品的消费动机非常必要。本文中对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基于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与我国传统的文化以及价值观相结合。不少国外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动机中,“面子”问题占到非常大的比重,对于促进消费行为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传统的儒教文化中,集体注意文化理论对于奢侈品消费同样产生影响。我国学者朱晓辉认为,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动机应当与儒家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相结合,其认为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动机在于两种,分别是社会性消费动机与个人性消费动机,前者主要包含炫耀、从众心理、社交需要以及体现身份象征四种,而后者则是追求精致有品质的生活、自我愉悦以及自我赠礼三种。结合更多学者的论述,笔者认为,我国奢侈品的消费动机主要来源于心理因素。

(三)我国的奢侈品消费环境

当前,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以及消费行为都开始发生转变,奢侈品的享受者越来越多。根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的相关资料指出,在我国,有能力消费奢侈品的人口有约1.175亿人次,占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3%以上,其中超过1300万人是较为活跃的奢侈品消费者。此在还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我国大陆地区的奢侈品消费超出86亿美元,首次超过亚洲最大的消费市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到2014年,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销售额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挑战性最大、最具有吸引力的奢侈品市场。综合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我国具有消费能力的人众多,奢侈品需求空间非常大。我国的中产阶级在2010年能够超过全国人口的13%以上,他们都将成为推动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重要动力;二是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主要群体为年轻人,最为旺盛的消费层年龄集中在25-45岁。但是在西方却不一样,奢侈品的消费年龄段普遍偏高。消费群体的年轻化,生活负担更小、观念非常新颖,使他们成为消费奢侈品的主力军;三是我国的奢侈品营销渠道较为单一,主要在高档商场以及展会上进行营销,同时没有优质的售后服务作为支撑;四是缺乏本土的奢侈品牌,在INTERBRAND公司的领先奢侈品品牌价值排行中,没有上榜的我国奢侈品品牌,这就说明我国只是奢侈品的消费大国,而非生产大国。

二、“4V”组合营销策略

“4V”营销策略中将维护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作为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一是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综合优势,在产品的生产、销售渠道以及广告和售后服务方面做好,区别于市场中其他的品牌和产品,形成突出的差异;二是功能化,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作为重点,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要,增加或者是减少某些商品的功能,实现系列化的奢侈品产品;三是附加价值化,企业利用高水平的生产工艺、创造品牌的文化价值以及有创意的营销广告等,使产品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四是共鸣,企业在持续占有一定份额市场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价值创新,让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将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的“4V”营销策略探讨

消费者的行为在于消费动机的驱动,消费动机发生差异会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方式以及购买的产品都产生区别。奢侈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其消费也是区别于普通产品的形式,尤其是消费动机中包含有特殊的心理因素。企业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满足消费群体的要求,本文根据不同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分析“4V”营销策略的实际应用。

(一)差异化的消费动机

人们消费奢侈品主要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优越感,尤其是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动机中有一大部分是为了炫耀以及追求高品质。企业应当抓住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品质,实施差异化的策略,生产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经营不一样的品牌形象、为顾客提供更为贴心的售后服务,促使消费者的动机得到满足。差异化的策略主要表现为:

1.生产独特的产品,以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独具特色的奢侈品产品是满足消费者炫耀的重要因素,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优越感,满足其语种不同的品位与追求,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优于生产同类产品的商家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全球奢侈品的发展历史不断,有着很多经过百年流传的国际品牌,满足消费者的动机是实现品牌价值的基本条件。SK-II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只是一个小品牌,但是价格的定位非常高。在宝洁公司的引导下,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中挤入全球高端护肤的前十列。主要原因就是SK-II分析消费者的动机,为女性的肌肤实施贴心的考量,以特殊的角度实施产品线的策划。酵母发酵方式在全球都是非常领先的护肤理念,能够极大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品的销售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2.创造良好的销售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细心经营品牌形象。消费者在炫耀以及自我愉悦等动机的影响下进行消费,会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消费环境,高雅、舒适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厂家可以从价格、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上入手。著名奢侈品品牌PRADA在东京的品牌店经过单独的设计和建设,犹如一座庞大的水晶宫殿,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视觉体验。

(二)功能化的消费动机

相较于普通产品,奢侈品更应该注重功能化需求,通过顾客的反馈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改进,增加需要的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功能。整体设计的优化让消费者觉得自身是在引领时尚潮流,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奢侈品生产企业应该基于“概念”进行调整,如“工艺概念”、“产地概念”、“艺术概念”以及“限量概念”等,从每一个细节上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三)附加价值化的消费动机

在奢侈品产品中融入高新技术,通过高科技的设计与生产,从技术创新向价值创新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文化品牌效应,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会越来越重视品牌追求,这是一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所以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非常重要。

(四)共鸣

共鸣的策略是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实现价值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消费者的价值统一起来,为其提供基础服务至上的增值服务。如世界上最奢侈的手机――VERTU,其尊贵之处不仅在于华丽的蓝宝石屏幕以及钛金属框架,为顾客提供的增值服务也令人惊叹。用户只需要按下特定的功能键,手机就会自动与公司的24小时服务柜台相连,工作人员能够为用户代办几乎一切能够实现的服务,如交通出行、旅游娱乐、文化餐饮等等。消费者得到很大的让渡价值,企业也能够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

[1]李柱,葛庆.“4V”营销组合理论运用策略分析――基于奢侈品消费动机角度[J].改革与战略,2010,26(6):75-77

[2]吴琪,丁俊杰.奢侈与炫耀:基于炫耀性消费的奢侈品传播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2013,35(6):110-114

[3]施卓敏,范丽洁,叶锦锋,等.中国人的脸面观及其对消费者解读奢侈品广告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1):151-160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3

关键词:奢侈品 奢侈品品牌 整合性理论框架

奢侈品理论概念性框架

奢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然而奢侈品品牌的产生大致发生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的进步与全球化的发展,奢侈品产业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并快速成长起来。对于奢侈品的学术研究,也开始于这期间。近年来奢侈品领域的研究可以归结于几个领域:第一,奢侈品的概念与人们对于奢侈品态度的研究;第二,奢侈品购买动机行为与市场区隔研究;第三,奢侈品品牌管理与品牌文化。笔者认为要对于奢侈品领域有全盘性的了解,重视前人研究的方向很关键,因为它们虽然各自独立但是又相互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奢侈品研究领域的整合性框架,为中国研究者提供研究的脉络与基础。首先奢侈品定义的研究为整个研究的范围提供了界定,再者社会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对奢侈品发展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社会对于奢侈品的普遍性态度也会影响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奢侈品的消费族群区隔。站在奢侈品品牌管理的角度,品牌管理者将针对奢侈品市场区隔,采取相应的品牌管理策略,影响奢侈品品牌的文化。而最终奢侈品品牌文化又反向影响社会群众对奢侈品的态度,因此造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影响过程(见图1)。

本文即在这样的一个整合性框架研究中,对奢侈品的理论进行回顾与评析。

奢侈品理论回顾

(一)奢侈品的概念界定与消费者态度

至今关于奢侈品在学术领域上尚未有一公认的定义。这归咎于奢侈品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见表1)。Veblen早在1899年就提出奢侈品的范围不能单从产品的品质与功能角度定义,更重要的是奢侈品在社会-经济背景上的价值。Alleres以此为背景建立了一个奢侈品产品位阶,以“可获得性”来决定位阶的高低。《牛津美语辞典》对于奢侈品的广义解释为:“极致舒适且挥霍的生活调性;非必需品的,心中渴望的、昂贵的或是稀有的商品。”从操作性定义而言,艾莫利大学法律历史研究员查尔斯莱得将奢侈品的操作性定义设为:“这类商品有95%是专门提供给金字塔顶端人使用的,也就是只有5%的金字塔顶端消费者负担得起的商品或服务。”若从奢侈品市场区隔切入,奢侈品大致上是针对高收入、高品味的顾客市场,着重于使用最上等质料,设计出高品味的产品。法国高等商学院教授卡普雷说:“有别于其它商品,奢侈品是人人所想要的,但却只有少数几个幸运儿所能拥有,才能称为奢侈品。”Nueno and Quelch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奢侈品是“功能性价值”占“价格”比值低的的产品,也是“有形价值”占“无形价值”比值低的产品。此定义点出了奢侈品的特点:无形价值的重要性。从产业范围定义,2001年,摩根史坦利公司发展出的全球分类标准GICS将奢侈品产业与纺织业分开。提出奢侈品产业是包含高级成衣、配件(手提包、行李箱、手巾与皮带)、珠宝及手表。根据GICS对于中国产业的分类,服饰、服装与奢侈品被分为同一类。其定义主要针对服装、服饰与奢侈品制造商,包括那些生产名设计师手提包、皮夹、行李箱、珠宝和手表的公司。麦肯锡将奢侈品定义为:“定价高于一般大众消费品的商品,估计奢侈品市场的分类,包括香水、珠宝、钟表、服饰、红酒、礼物制品、汽车、高级餐具等八个产业。”总体而言,奢侈品可以从广义的社会经济角度定义为“超出消费者基本需求之外的消费品”。而狭义的定义则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中最高级类别的消费品”。

对于奢侈品态度的研究,Dubois and Laurent发展了一个34个项目的量表,以法国学生为对象,测量了人们对于奢侈品的态度 。其后Tidwell and Dubois复制同样的研究在澳洲的学生上,并得出了结论,即文化的差异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态度。韩国的学者运用Dubois and Laurent的量表,针对韩国、日本与中国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三国的学生对于奢侈品的态度都是同时存在正面与负面的态度。另外针对20个国家的跨国实证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态度是矛盾与多样的,甚至会在同一人中出现矛盾的现象。根据研究,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态度主要有四大点:中心主义与极端炫耀、有个人距离与不易接近、愉悦与高度兴趣、指示价值。还可以更进一步将其归类为三种类型:精英主义、民主主义与距离主义。其中精英主义者认为奢侈品是属于少数精英人口。而民主主义者正巧相反,认为奢侈品是大众化商品。距离主义者则是对奢侈品望之却步,认为奢侈品不属于他们。总体而言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可因文化、生活习惯、人口统计特征、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区别,其中又以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

(二)奢侈品品牌购买动机与市场区隔

Veblen首次提出奢侈品的炫耀性动机,界定了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主要的原因为炫耀性。而后Leibenstein提出了从众、独特与炫耀性三种动机。从众性是为了获得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同,以获得群体中的社会价值; 独特性是为了感觉与他人不同,以获得独一无二的价值; 炫耀性是为了炫耀其财富与社会地位,以获得虚荣的价值。以上三点指出了奢侈品动机的社会性导向。Mason同样在社会导向方面,强调了社会地位与角色在奢侈品购买动机中的重要性。Dubois and Laurent则于稍后发展了一个34个项目的量表作实证研究,除了社会导向动机外,提出了“享乐主义”与“完美主义”的购买动机,认为享乐主义者是为了一种自我的实现,以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价值; 完美主义者则是为了获得高品质的保证,以获得质量价值。这两种消费动机的提出,首次在个人导向动机方面做出了贡献。Vigneron and Johnson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奢侈品消费者行为”的概念性框架,整合以上五种购买动机,分别为炫耀性、独特性、从众性、享乐性与完美主义,将购买奢侈品的个人导向动机与社会导向动机结合,认为这五种动机皆同时存在于奢侈品消费中。

台湾的学者针对自我导向动机方面,发展了一个28个项目的量表。针对全球945个受访者,遍布亚太地区(中国香港、新加坡与日本)、西欧地区(德国、法国与英国)以及北美洲(美国与加拿大)所做的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发现了在自我导向的奢侈品购买动机,存在四个维度,分别为自我取悦、自我赠礼、内在一致与品质保证,为奢侈品个人导向动机提出了新的维度。Danziger以美国有钱人作为奢侈品调查对象,将奢侈品购买者归类为四大族群:蝴蝶型、隔绝者、名位追求者与奢侈品热爱者。蝴蝶型购买者以购买奢侈品作为追寻生活中新意义的途径,不认为炫耀性消费是他们的目标; 隔绝型的人以奢侈品作为他们自我认定的一种方式,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东西,对自我肯定而言很重要; 名位追球者不追求感觉或经验,而是将奢侈品作为表达身份的一种象征;奢侈品热爱者则是将全部的精力与金钱沉溺在奢侈品世界中并以此为乐。具体内容见表2。

传统上针对奢侈品市场的分类是以富裕程度为指标,主要购买者“富裕人口”又分为上流阶级的有钱人与暴发户两种。一直以来奢侈品是提供给最富裕阶层的有钱人,但是随着新品牌与新产品线不断地推出,中产阶级已经渐渐地被列为目标族群,当今市场对于奢侈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一般消费大众。因此奢侈品的新市场区隔产生了一个新兴族群,称为偶尔购买者。这样的移转被称为“奢侈民主化”过程。Rémaury认为因为文化的差异,奢侈品向民主化过渡的现象,美国比欧洲更明显。

另外,随着近年来股票、软件与网络的创新,使得一群富裕的新贵产生,这群人有别于传统的富裕阶级,她们对于奢侈品市场相对陌生,对奢侈品品牌的认识、知识与态度皆有限。第二,这群人对于奢侈品的购买行为,会套用原来习惯购买的模式,例如:价格导向与重视功能性等。此外她们的教养、教育水准、生活型态皆与传统的富裕阶级迥异,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突然富裕症,带给了原本的奢侈品市场新的冲击。

奢侈品产业的发展轨迹历经了四个阶段(见图2):从百年前的欧洲市场,到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市场,70年代后的日本市场,与当今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主的新兴市场崛起。而消费族群也从原本的传统欧洲上流社会,过渡到一般消费大众与新兴富裕族群。

(三)奢侈品品牌文化与管理

Roux and Floch认为奢侈品品牌是伦理与美学的结合,奢侈品品牌提供消费者一个感性的世界,奢侈品品牌总是一致与不间断地传达给消费者一种梦想与情感,使得消费者忘却经济上的实际考量。他认为“伦理”与“美学”是形成奢侈品品牌的两个维度。Kapferer认为“工匠艺术”与“原始创始人的历史传承”是奢侈品品牌的重要资产。也有学者提出奢侈品品牌的六个特点为:极佳的品质、昂贵的价格、稀缺性、美学价值、传承历史与非必须性,这些学者为奢侈品的品牌文化构成建立了框架。

Vigneron and Johnson认为奢侈品品牌能够提供消费者五大价值,分别为炫耀性价值、独特性价值、社会地位价值、享乐价值与品质价值。学者认为这种象征价值是奢侈品溢价的最主要因素。而其中独特性价值一直大量的被学者提出研究。“稀少与独特”一直是奢侈品品牌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太多人拥有奢侈品品牌,那么奢侈品提供给消费者的独特性价值就会被侵蚀。Dubois and Paternault以美国家户为单位作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奢侈品梦想公式”,指出奢侈品梦想=知名度-购买。研究发现奢侈品品牌的知名度在目标市场内越高,则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高,同样的奢侈品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则对于奢侈品品牌的梦想渴望程度也越高。但是一但消费者购买了奢侈品,则原有的梦想也随即破灭。奢侈品品牌必须一边提高品牌曝光与知名度,一边小心掌控销售量,以维持奢侈品品牌提供的梦想价值。因此学者提出奢侈品品牌最重要的品牌资产为“渴望性”与“不可拥有性”。Wong and Zaickowsky认为奢侈品的品牌资产有六个要素,分别为品牌识别、知名度、感知品质、与自我一致的忠诚度、顾客关系的建立、购买的简单化。尤其在销售点上以及售后的服务态度,与和顾客关系的建立对于奢侈品品牌管理而言尤其重要。

有鉴于“奢侈”对消费者的程度与定义相当模糊,Vigneron and Johnson以澳洲学生为对象作实证研究,发展出了奢侈品品牌指数量表,测量单个奢侈品品牌的强度。他认为奢侈品品牌的强度应由五个维度组成,炫耀性、独特性、品质、愉悦性与自我表达的程度,品牌管理者可藉由对消费者的调查来检视自己奢侈品品牌的强弱。

奢侈品理论的评析

奢侈品在学术上尚未有一公认的定义标准,目前大致上从广义的社会经济价值与狭义的市场结构中两方面切入。然而定义奢侈品品牌,笔者认为将“文化”作为奢侈品的定义基础也是必要的,因为奢侈品品牌传递的除了极佳的品质以外,更多的是一种传承的文化涵养。

观察发达国家奢侈品购买动机发展历程,主要从一开始的炫耀性、从众与独特性等社会导向动机,转向到偏自我导向的自我取悦、自我礼物、内在一致与重视品质。Economist指出已开发国家与开发中国家的奢侈品消费方式都在改变。已开发国家的消费者消费方式,不再是以收入来决定要不要消费奢侈品,而是以态度表彰的影响力决定。因为已开发国家已经进入一种奢侈民主化的阶段,对奢侈品的购买已经是一种习惯,不会受景气影响,也不会盲目追求名牌,讲究的是品牌与自我一致的生活态度的关连性。而开发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态度,正因为财富的提升,而重演着20年前已开发国家消费模式成长的走势,新富阶级通常渴望藉由大量消费旧时富有阶级钟爱的奢侈品品牌,来确认与表彰富有的身份与地位。

Vigneron and Johnson提出以炫耀性、独特性、品质、愉悦性与自我表达等五个维度作为衡量奢侈品品牌的品牌强度。笔者认为可以以此为基础,审慎评估其如何影响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资产与基于市场产出的品牌资产的关系。

因此,笔者提出一个“奢侈品品牌资产测量模型”,由奢侈品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分别为昂贵的价格、稀缺性、美学、工匠艺术与历史传承与生活风格。观察其影响消费者的五大感知价值,分别为炫耀性价值、独特性价值、愉悦性价值、品质保证与自我表达的价值,因而提出了基于消费者心智的五大品牌资产维度,分别为品牌知名度、渴望性、忠诚度、感知品质、与感知品牌文化,同时与基于市场产出的两大品牌资产:溢价与顾客心智占有率连结,形成一个完整品牌资产测量模型(见图3)。

结束语与研究方向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奢侈品在全球蓬勃发展,引起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与管理学者的关注。根据美林证券估计,奢侈品产品在过去的10-15年于全球快速成长,全球奢侈品产业营收于2003年达到90亿美元。其中亚洲成为奢侈品的最大市场,2004年日本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41%),中国排名第三(12%),紧接于排名第二的美国(17%)之后。高盛证券预估,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产品的需求,将以每年20%的成长率上升,在2015年将占全世界销售额的29%,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一。奢侈品产业在中国正当走红,且深度地影响中国的消费文化。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4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群体 消费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以及消费者不断走向成熟,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数量大幅增加。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大陆各大城市中,上海排名第一,北京排名第二。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

一、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

1.我国奢侈品市场消费状况

1991年,意大利男装品牌杰尼亚在王府饭店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专卖店,成为首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奢侈品牌。今天,接近80%的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都进驻中国内地并展开激烈竞争。经济危机以来,欧美各国奢侈品销售下降明显。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更是对日本这个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费国造成了巨大打击。在全球奢侈品销售额不断下降之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内地日渐成为全球高档奢侈品的新宠。

2008年,中国购买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奢侈物品,中国人花费了86亿多美元(该金额不包括在国外购买的物品);2009年,在北美、日本等成熟奢侈品消费市场预计出现16%和10%大幅衰退时,中国奢侈品市场预计仍有12%的强劲增长。奢侈品消费总额增至9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7.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107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增长速度迅猛,2004年中国奢侈品份额在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排行第三位;2006年中国是第二位,占25%;而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由1月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上涨了3个百分点。预计5年后,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份额,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顶峰。未来5年内,愿意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将从4000万人上升到1.6亿人,二、三线城市将是奢侈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越来越多的全球奢侈品企业已经开始陆续抢占中国市场,如今,上海和北京奢侈品门店的数量已和纽约、芝加哥相当。很多奢侈品品牌已经在中国的二级城市(如哈尔滨和沈阳)建立了大量的销售点。

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最近报告认为,中国有望在未来10年内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目前,日本以占据41%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美国为17%,欧洲为16%,中国占12%。到2015年,中国消费的奢侈品将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30%,而日本将会下降到28%。中国势必成就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

表1 各国奢侈品消费额占全球总额比例

表2 部分奢侈品公司或品牌在中国情况

2.我国奢侈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奢侈品市场潜力巨大,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相比,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的不成熟性是明显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例如奢侈品牌聚集地上海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8838元(相当于4300美元)①,北京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38元(相当于4000美元)②,正是这些人居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发达城市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不断显示我国奢侈品消费的强劲势头。

奢侈品在中国尚属较新的行业,其发展速度高于法国、意大利等其它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其它成熟市场。与更为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市场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奢侈品的消费形态。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仍然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奢侈品随处可见,常常被戏称为“民主化的奢华”。在超市里,人们甚至也可以买到最顶级的美食。而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地方还不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奢侈品的理解也不够成熟。另外,在奢侈品行业国内企业集体缺位,国内还没有真正的奢侈品牌,眼睁睁看着国外品牌抢滩中国,无法参与竞争。

二、国内奢侈品主要消费群体

2003年,约4500万中国消费者的年购买能力超过3万美元。20岁至30岁的消费者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这一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人数要比日本高出11倍。调查显示,中国人在2007年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大部分是年龄在25~50岁之间的白领人士、私企老板、社会名流,其中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

表3 奢侈品消费群体年龄构成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大, 逐渐形成了三类消费群体:“财富新贵”以商人为主,一般年龄在35岁以上;“时尚新宠”以白领阶层为主,年龄在20~35岁之间;“尚酷新族”是未来的奢侈品市场生力军,是20岁左右的独生子女。在奢侈品牌的定位上,中国企业应采取“时尚新宠”为主,“财富新贵”、“尚酷新族”为辅的市场定位。在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表4 中国奢侈品主要消费人群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至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专家分析指出,与欧洲等成熟的奢侈品市场比较,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有其特殊性,即在消费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中国奢侈品市场显示出很强的虚荣消费,也就是炫耀性消费。中国讲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购买奢侈品主要是给别人看的。和国外不同,中国式奢侈品消费最大的一个特色是满足商务送礼需求。在中国官场里,礼品层次体现了一个人的权力价值。据贝恩咨询公司近日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近12%,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其中50%的奢侈品消费用来送礼。

四、总结

通常“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社会消费结构会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曾经的奢侈品将变为必需品”。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04年全国已经有35个大中城市超过1万元人民币。虽然贫富的悬殊使中国依然处在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之列,但有13亿人口作基数,中国仍是一个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中国的经济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大张旗鼓地消费奢侈品的程度,但是,各种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已经形成,已然成为全球高级时装、饰品和其它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并且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范旭光.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二[EB/OL].新京报网站,2009,2,18

[2]赵晗梓.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广告传播方式研究——以五大奢侈品牌为例[D].硕士论文,2011,3

[3]丁家乐.奢侈品“下潜”[J].21世纪商业评论,2010,1

[4]赵爱玲.奢侈品市场的中国机会[J].中国对外贸易

[5]李春雪,张舒泽.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市场,2011,6

[6]吉启明.中国奢侈品市场与营销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2007,4

[7]朱江.中国奢侈品市场结构与整合营销策略[D].硕士论文,2006,11

[8]刘婷.奢侈品牌传播规律与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2008

[9]潘丽丽.论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J].大众商务,2010,1

[10]楚齐.奢侈品消费:13%中国人的盛宴[J].今日中国,2010,12

①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10

stats-sh.省略/2003shtj/tjnj/nj10.htm?d1=2010tjnj/ C0814.htm.

②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0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5

【关键词】奢侈品 价格差 海外代购

一、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奢侈品国内外价格差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了我国奢侈品消费外流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认为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是解决奢侈品消费外流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希望在原因分析上更加深刻,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政策建议,从而有效的磨平国内外奢侈品之间大幅的价格差。依绍华(2011)对国内外奢侈品存在价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我国奢侈品价格奇高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奢侈品品牌定价机制,二是消费观造成奢侈品有稳定的客源,三是国内各类税费较高。针对奢侈品消费外流的现象,依绍华提出了适当降低关税、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奢侈品品牌、树立健康的消费观等建议。郭宏宝、伦玉君(2012)从理论评价和经验分析的角度对调整奢侈品关税进行了分析,调降关税可能产生三个效应,即消费回流效应、财政收入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从消费回流的角度分析,只要国内外奢侈品存在价差,消费者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的行为就不会停止,所以,调降奢侈品进口关税对消费回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也受消费环境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奢侈品的定义及其现状分析

从经济学的理论上来看,奢侈品是一种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的商品。经济学家Simon Kemp(1998)对奢侈品的研究证实奢侈品的价格弹性高于必需品。奢侈品是一种随着收入的增长,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商品,奢侈品的恩格尔曲线呈下凹形的商品。从产业的视角,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oratory)(2005)指出,当前世界奢侈品品牌涵盖的领域比较广,总结起来可以分为高档时装、珠宝、化妆品、酒店服务和交通工具等领域。中国大陆已成为“奢侈品消费巨头”之一,大中华地区(包括港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连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正处在扩大内需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和优惠措施来拉动居民消费,因而应借此时机推动国内奢侈品价格下降,将数额巨大的海外奢侈品消费拉回国内,作为刺激内需的有效手段。

三、奢侈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差距成因

1.我国高税率

中国现在对于奢侈品进口的关税是15%至25%,化妆品等某些可以达到50%。在每个销售阶段还有层层的费用,使得中国的奢侈品价格会高出原产地售价的30%以上。在中国加工后的产品不能在中国销售,否则税收增大,所以要出口转进口,而奢侈品的进口关税高,推高了价格。

2.奢侈品公司营销方式

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解释,为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从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出发,是幸福本身,而非财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当消费的效用接近或者超出欲望时,得到满足会感到幸福。同时,如果目标单一,会降低效用。

3.我国物流成本过高

近年,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双重发展促进了物流业的快速崛起,但国内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仍不够成熟,2012年第三季度,国内物流成本占GDP总额的18.11%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10%左右。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与配送效率都需提高,成本居高不下,致使国内外奢侈品的价差始终无法缩小。

4.国人非理性消费

国人消费奢侈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即炫耀阶段,国人对奢侈品非理性的消费观念更是成就了奢侈品在国内的“奢侈”价格。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形势突然大好,造成很多国人的收入异化,由于偶然的暴富,在有了很好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又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于是在圈内产生攀比心理,这是扭曲的心理。

5.奢侈品国内外需求弹性差异

2008金融次贷危机及2009欧债危机之后,国内国人对奢侈品需求越高,价格越高,国外因经济不景气而促使奢侈品价格降低,从心理层面来看,国人从国外低价购入奢侈品在国内使用,会因给人高价购买奢侈品的感觉,带来虚荣感。

6.国外文化渗透带来价差效应

社会学效应决定了当代一些人的消费行为,奢侈品的概念已经超越了商品本身,更多的是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往往赋予奢侈品更多的含义。国外文化的渗透带来了奢侈品“高贵”的效应,这种力量是潜移默化并且影响重大的。

四、政策与建议

我国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人民币升值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境外游,境外一游更是把国人带去了国际顶端知名奢侈品的消费市场,中国内需大量外流,严重阻碍了本土经济的增长以及本土奢侈品牌的崛起。为有效缓解奢侈品价差问题而导致的内需外流,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适当降低进口关税,调整征税范围;(2)完善物流体系,构建电子商务平台;(3)鼓励国有品牌的建立与崛起,缩小竞争差距。

参考文献:

[1]依绍华.对国内外奢侈品存在价差问题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5).

[2]郭宏宝,伦玉君.对调整奢侈品关税两个对立观点的评述:理论评价与经验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

[3]邓敏,李东坤.抑制奢侈品消费热涨与外流的路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5).

[4]明荣华.奢侈品在中国定价过高的原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9-63.

[5]刘佳.奢侈品境内外价差过大的成因与对策[J].国际商贸,2013(8):146-147.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6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理论;奢侈品;营销管理

1 引言

根据国际上的定义,奢侈品是指“一种超出人们生产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国际公认的“奢侈品”主要包括高档服装、珠宝首饰、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少国外奢侈品品牌争相进驻中国,占有中国奢侈品市场大部分的份额,这对于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奢侈品市场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营销管理建议,为本土奢侈品品牌抢占国内市场甚至走出国外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中国奢侈品市场现状分析

自20世纪30年代,上海首先出现奢侈品零售业以来,奢侈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传统百货商场的联营制到连卡佛的买手制,从制到品牌直营店,奢侈品越来越接近大众,整个行业欣欣向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市场成为了世界奢侈品的战略要地。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富裕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信用卡消费的出现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本土奢侈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国外品牌看准了中国市场的潜力,纷纷入驻,尤其是近几年,更是扩张迅猛。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领头军,其中钻石消费全球第二大,瑞士手表消费全球最大,洋酒、游艇、高端化妆品、高端家具、豪华汽车、私人飞机等市场也不堪示弱,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劳力士(ROLEX)、唐纳·卡兰(Donna Karan)、轩尼诗(Hennessy)、丽娃(Riva)等众多奢侈品牌纷纷出现在国内诸多高端商场里,吸引无数眼光。尤其是2011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纷纷构建奢侈品商圈,更是为奢侈品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

根据世界知名独立公关公司罗德和全球第三市场研究机构益索普联合的《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的数据显示,当前购买奢侈品的人群平均年薪是16万-18万,大部分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国内购买,且越来越热衷于在网上购买奢侈品,尤其是化妆品。这与各地区在奢侈品定价上日益趋近、奢侈品牌在内地大举扩张销售网点、消费者购买奢侈品越来越日常化、购买也越来越方便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品牌认知上,消费者认知度排在前十的均为欧洲品牌,可见洋品牌优势较大,本土品牌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3]。

《福布斯》的《2012中国高端消费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财富的迅速增长引起全球注意,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高端生活方式的追求已经开始倾向贵族化、特色化。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1%,未来5年预计每年平均还有15%的增长。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成熟,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富有竞争力。此外,近年来新富群体的消费偏好也在逐步转变,豪宅、游艇等新奢侈品已逐步取代珠宝、名表等,部分富豪喜欢到全国甚至海外添置豪宅。可见,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新奢侈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按照欧洲监视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其中,网上奢侈品销售将伴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而长期增长,成为新一代的奢侈品营销渠道。

综上,中国奢侈品市场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最有潜力、最重要的消费区,未来,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光明,这对于本土奢侈品品牌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

3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奢侈品市场上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学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就以一个独立学科形式立于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之中,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自由人”,人性假定的转换推动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其行为研究也越来越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给营销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首先,效用最大化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消费奢侈品的动机,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社会层面上的消费动机,如炫耀、从众、领先、社交、身份象征等,另一个是个人消费动机,如品质精致、自我享乐、表现内在自我、自我赠礼等[7],作为具有高贵、独特地位的奢侈品,应该充分发挥其高高在上的神秘感,通过高价格、高比例、高品质、高层次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特殊偏好。

其次,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8]。而消费者的偏好又与消费时尚和广告有关,因此,奢侈品企业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如低碳环保,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并通过广告等成功引导新的消费时尚,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偏好甚至是左右消费者的偏好,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应关注到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

再次,这个理论揭示了产品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9],也就是说,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会使产品变得“不珍贵”,反而会降低其地位。作为寡头垄断的奢侈品企业,拥有着自有品牌的定价权力,奢侈品虽富有收入弹性,但其稀有性和高贵特质要求其不能以低价获得销量,因为这将降低其身份,使其丧失奢侈品应有的品位,因此在与消费者的博弈中,最好的方式便是限制产量,制造稀缺性,消费者才愿意为“限量版”买单,这样,在满足消费者高端需求的同时企业也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收入。与此同时,奢侈品企业还应注重产品多样化,“量少式多,皆为限量版”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最后,无差异曲线告诉我们,人们对两种商品消费的选择顺序和相互替代性会因人的需求不同而不同,随经济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如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转向追求多种娱乐或购买高档消费品等[10]。由于奢侈品富有需求收入弹性,其需求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大幅度提升。可以预见,未来人们收入将呈增长态势。因此,奢侈品企业需要将高收入阶层及城市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也就是说,如何引起高收入阶层,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注意,激发其购买欲望,是奢侈品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4 对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的营销建议

如图1所示,对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进行细分,可以分为5种类型:奢侈品消费的钟爱者、奢侈品消费的跟随者、奢侈品消费的思考者、奢侈品消费的滞后者、奢侈品消费的新生代。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偏好以及不同的购买动机,如何更好地满足各个群体的需求,是奢侈品企业探索的重中之重。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消费者较为年轻化,且更加注重炫耀性价值,倾向于彰显社会地位和建立社会关系,也存在较多的从众动机[11]。而与国外品牌相比,本土奢侈品品牌在高价格、高品质上虽可媲美,但在高层次和高比例上却远远不足,品牌无形价值不突出,文化沉淀不够,影响力度不足等都严重削弱了本土品牌的竞争力。因此,本土奢侈品品牌在学习国外品牌采用限量版,原产地保障、专卖店(而非品牌集成店)、价格差异、合理铺货与专业中文导购等策略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本土文化、本土品味相结合,才能在有品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更高的无形价值,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奢侈品品牌。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推广队伍建设。要强化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导购水平,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完善客户管理系统,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及忠诚度,保留现有顾客,不断吸引潜在顾客,发掘并牢牢地把握住最具赢利性的顾客,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企业应转变视角,寻求与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共创”[12],通过不同群体的交流,改进企业的运作,满足各方的需求,实现共赢。

(3)针对不同顾客,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针对现有客户,可以采用会员制,对会员每月邮递“会员俱乐部月刊”,向会员传递产品信息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活动、公益活动信息,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顾客忠诚。针对潜在客户,可以参加各种婚礼博览会、奢侈品博览会等,或者与大型企业联合,通过酒会等场合传播产品信息,让顾客为品牌代言,使品牌概念深入人心。

(4)采用合理的产品开发策略。将高利润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与一定比例的低档品或高档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有机结合,在满足上层阶级的需求的同时,要关注中层阶级的需求,随着新富群体队伍的逐步扩大,有效把握这一阶层的需求将是未来奢侈品企业的制胜之道。

(5)新媒体的运用。一直以来,奢侈品因其特有的品牌定位及特殊的目标受众(富豪等上层阶级)与新媒体的大众传播方式产生分歧,一般只会选择与其定位相符的高端报纸、杂志等平台,以此显示其高高在上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被采用,但其使用中难免会产生诸如受众选择不当(如在地铁、公交上打广告)、表现方式不当(如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投放方式陈旧)等问题,从而导致营销的失败。因此,奢侈品牌要想在运用新媒体推广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注重媒体平台与自身品牌的吻合性,选择合适的互联网资源,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网络视频等,可以在电影中植入广告,用品牌故事塑造品牌传奇,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户外媒体,如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机场、高尔夫球场等场所投放广告等,都能较好地接触到高层次的目标消费者,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在运用新媒体的时候,要协调搭配各类媒体,有机整合,保证其传播内容协调一致,提高其精准性[13]。

(6)拓宽营销渠道,发展网络营销平台及二手奢侈品市场。在进驻高端商场的同时,发展网络营销平台,借助网络科技,增加奢侈品的受众,方便顾客获得品牌信息,促进顾客购买。另外,企业可在官网上设专栏,创造二手奢侈品市场,为顾客提供一个交换产品的平台,同时也能吸引中产阶级的注意,一定程度地满足其消费需求。此外,可以通过顾客DIY产品,让顾客选择材料及式样组合,更好地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

(7)开发创新新产品,凸显时尚独特个性,满足市场新需求。随着奢侈品市场的发展,新奢侈品如豪宅、游艇等深受当前上层阶级的偏爱。这就要求奢侈品企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到消费者偏好的转变,适时创新,开发出能满足时展需要(如符合环保条件的奢侈品),与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能够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的新奢侈品,从而有效占领市场,塑造自身高端品牌。

(8)产品概念向国内文化延伸。本土品牌可以好好挖掘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带来的市场潜力,但同时要注意到这个领域带来的诸多挑战。虽然爱国主义是卖点,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本土盗版文化、低廉文化的影响,不少60、70后的人都将西方品牌视为上等、高贵的象征,对本土品牌有所质疑。随着80后、90后等新生代力量的崛起,市场主体将更多地接受本土优质品牌,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也将更能调动消费者的情绪,获得更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杨清山.中国奢侈品本土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38, 57-59.

[2]中投顾问有限公司.2012-2016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2012年1月.

[3]罗德&益索普.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R].2012年12月.

[4]2012中国高端消费市场调研报告[R].福布斯.2012年9月.

[5]晏国祥.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J].经济问题探索.2008,(4):31-36.

[6][8][9]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7]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42-48.

[10]朱天明,许祥军.生活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J].现代企业文化·经济与法.2011,(9):141.

[11]高海霞,胡萍.奢侈品消费相关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未来与发展.2012,(8):21-24.

[12]Caroline Tynan, Sally McKechnie, Celine Chhuon(2010). Co-creating value for luxury brand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ume 63, Issue 11:1156-1163.

[13]杨林.奢侈品营销中的新媒体运用——以Chanel品牌为例[J].新闻知识,2012,(8):42-43.

作者简介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7

关键词:奢侈品 商品经济 概念 定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得到长期快速发展的中国,行将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立名于世。奢侈品经济在中国已日渐显露头角,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奢侈品的经济体量相对于其它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但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的许多独特现象和特征,对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已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而奢侈品经济作为一种新起的产业部门,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对于奢侈品概念、定义、范畴、类型、属性等基础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业界、学界尚缺少统一或系统的研究阐述,已成为研究现代奢侈品经济的理论壁垒。

奢侈品的概念与定义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类表意不一。“奢侈”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强的繁殖力或创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蕴以充裕、富足、精细、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优越、优雅、精致、精细的内涵;沃尔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义是“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其定义表达和哲学意境明显要高于西方的含义释解,从字面表意上看,它较为直观地揭示出了这一概念内涵中,蕴含着财富和消费、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对立与统一关系,即通过对大量占有财富的物质化消耗,换取物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对“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许多人都将其与“奢华”、“奢靡”等同或混同起来,实则不然。虽然三者均含有“通过大量的财富消耗换取某种过分的享受诉求”之意,但究其本质,它们三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务内在品质为重心的一种消费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物品;“奢华”却主要是以追求装饰或环境外在华丽来装裱门面为重心的一种炫耀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外在的装饰或环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过过分地铺张浪费来达到外界注目的享乐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生活状况或状态(沃尔冈•拉茨勒称之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层次,明显要比“奢华”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富消耗,往往还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或者说,只要财富充裕、富足,奢华、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应当具备相应富裕的财富外,消费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精神品质。“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也应是“奢侈”真正的经济学意义。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个域外舶来名词,同样来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关于“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较为常见的定义如下:一是认为奢侈品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辞典中的词义解释,“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义中具有精神上获取愉悦、使用中得到舒逸、价格上异常昂贵的特点。三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里斯托弗•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中认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实质指可廉价替代或轻易放弃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将“奢侈品”从“量”与“质”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奢侈品就是在产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过对产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观工艺的改良而进行再加工的产品。五是国际定义,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也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一种定义。

以上各种奢侈品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内涵,但其内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属性的某个方面,这无形中扩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无论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还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内涵均只是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属性。同时,根据概念定义中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由于对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扩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义中,很难让人区分一般低、中、高档商品与奢侈品的界限,因为“生产成本”与“使用费用”原本就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这不仅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的定义中,其实质内涵也同样只是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成本构成中;至于“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义,其内涵概括明显过于笼统与抽象。

对此,本文在借鉴和吸纳有关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奢侈品多属性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并从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价值构成的角度,对奢侈品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明确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内容,即:为特定社会富有消费阶层拥有和享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高于实用价值的珍贵稀缺商品或服务。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内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只能是社会中极少数的特定富有群体;二是奢侈品的消费客体只能是具有珍贵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务;三是奢侈产品的价值构成主要由物品的实物价值(或可称原始价值)和精神附加价值(或可称引申价值)构成,并且消费主体在消费中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远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实物价值。

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

(一)奢侈品的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范畴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润等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样,研究奢侈品范畴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观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内涵的普遍本质与属性表现。从所有商品的实物生产和价值构成的对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确地找到奢侈品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质属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实物价值的稀有珍贵性。有形实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这是所有商品在实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实物生产中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加工流程、生产技术、人工成本等有形实物,必然具有明显的稀有珍贵性。这可以从维尔纳•桑巴特的“量”与“质”的概括中得以说明,即相对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实物产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实物,通常表现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贵和制作工艺的精良。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奢侈品经济基础理论中有关奢侈、奢侈品及奢侈品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揭示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划分标准与分类,以及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的关系。文章认为,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奢侈品在现代生活中是一种高品质的特殊商品或服务;奢侈品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商品经济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

关键词:奢侈品 商品经济 概念 定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得到长期快速发展的中国,行将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立名于世。奢侈品经济在中国已日渐显露头角,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奢侈品的经济体量相对于其它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但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的许多独特现象和特征,对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已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而奢侈品经济作为一种新起的产业部门,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对于奢侈品概念、定义、范畴、类型、属性等基础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业界、学界尚缺少统一或系统的研究阐述,已成为研究现代奢侈品经济的理论壁垒。

奢侈品的概念与定义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类表意不一。“奢侈”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强的繁殖力或创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蕴以充裕、富足、精细、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优越、优雅、精致、精细的内涵;沃尔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义是“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其定义表达和哲学意境明显要高于西方的含义释解,从字面表意上看,它较为直观地揭示出了这一概念内涵中,蕴含着财富和消费、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对立与统一关系,即通过对大量占有财富的物质化消耗,换取物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对“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许多人都将其与“奢华”、“奢靡”等同或混同起来,实则不然。虽然三者均含有“通过大量的财富消耗换取某种过分的享受诉求”之意,但究其本质,它们三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务内在品质为重心的一种消费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物品;“奢华”却主要是以追求装饰或环境外在华丽来装裱门面为重心的一种炫耀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外在的装饰或环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过过分地铺张浪费来达到外界注目的享乐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生活状况或状态(沃尔冈•拉茨勒称之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层次,明显要比“奢华”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富消耗,往往还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或者说,只要财富充裕、富足,奢华、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应当具备相应富裕的财富外,消费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精神品质。“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也应是“奢侈”真正的经济学意义。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个域外舶来名词,同样来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关于“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较为常见的定义如下:一是认为奢侈品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辞典中的词义解释,“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义中具有精神上获取愉悦、使用中得到舒逸、价格上异常昂贵的特点。三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里斯托弗•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中认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实质指可廉价替代或轻易放弃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将“奢侈品”从“量”与“质”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奢侈品就是在产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过对产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观工艺的改良而进行再加工的产品。五是国际定义,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也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一种定义。

以上各种奢侈品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内涵,但其内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属性的某个方面,这无形中扩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无论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还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内涵均只是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属性。同时,根据概念定义中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由于对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扩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义中,很难让人区分一般低、中、高档商品与奢侈品的界限,因为“生产成本”与“使用费用”原本就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这不仅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的定义中,其实质内涵也同样只是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成本构成中;至于“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义,其内涵概括明显过于笼统与抽象。

对此,本文在借鉴和吸纳有关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奢侈品多属性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并从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价值构成的角度,对奢侈品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明确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内容,即:为特定社会富有消费阶层拥有和享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高于实用价值的珍贵稀缺商品或服务。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内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只能是社会中极少数的特定富有群体;二是奢侈品的消费客体只能是具有珍贵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务;三是奢侈产品的价值构成主要由物品的实物价值(或可称原始价值)和精神附加价值(或可称引申价值)构成,并且消费主体在消费中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远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实物价值。

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

(一)奢侈品的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范畴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润等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样,研究奢侈品范畴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观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内涵的普遍本质与属性表现。从所有商品的实物生产和价值构成的对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确地找到奢侈品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质属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实物价值的稀有珍贵性。有形实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这是所有商品在实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实物生产中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加工流程、生产技术、人工成本等有形实物,必然具有明显的稀有珍贵性。这可以从维尔纳•桑巴特的“量”与“质”的概括中得以说明,即相对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实物产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实物,通常表现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贵和制作工艺的精良。

实物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可以通过有形实物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奢侈品,如豪宅、名车、游艇、珠宝、服装等,一般传统的奢侈品都属于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通过无形服务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没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往往通过消费者接受服务消费时所获得的无形体验和感受而实现,例如健身、社交、休闲、美容、旅游、美食、体验等,相对于传统的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应当是现代生活中一类新兴的奢侈品。

(四)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

根据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资本性奢侈品与资源性奢侈品。

资本性奢侈品一般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拥有可以实现保值或带来增值的奢侈产品,消费者拥有这类奢侈品的目的并非直接消费,而在于占有和收藏,如珠宝首饰、金银玉器、古董字画等;资本性奢侈品可以通过占有、收藏方式拥有,并可进行估值抵押融资。资源性奢侈品一般是指在生产中过分地占有人力、材料、土地等自然或社会资源并最终用于消费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的最终效用明确在于消费而非增值,如豪宅、游艇、名车、时装、腕表、箱包等。资源性奢侈品以使用、消费的方式拥有,一般很难实现保值性融资,同时它们相对于普通商品,在生产制作中会占用和消耗更多、更好的资源。

(五)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

根据奢侈品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一次性奢侈品与重复性奢侈品。

一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一次性消耗并完成全部消费过程的奢侈品,如雪茄、名酒、美食、化妆品等,这类奢侈品只能经历一次性消费,其产品实物形态随消费而消耗及消亡。重复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可以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多次循环使用的奢侈品,如服装、皮具、钟表、眼镜等,这类奢侈品虽然多次重复地使用直至其实物形态的毁损灭失,但它一般也有特定的使用周期或期限。应该明确的是,这种分类方式从逻辑划分角度而言,一次性奢侈品和重复性奢侈品只是属于消耗性奢侈品的一级子概念,而与消耗性奢侈品相对的保值性奢侈品,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无限次循环使用的重复性奢侈品。

在上述有关奢侈品的分类中,新兴的服务性奢侈品是否已脱离了对奢侈品内在实物价值珍稀性的本质范畴或属性范围,应当值得关注。事实上,现代生活中出现和兴起的康体、美容、健身、休闲以及太空旅游、极地观光等服务性奢侈产品,消费者在体验和享受中同样会含有实物价值的体现,如专业器械、专业护理、精心服务、技术指导、优美环境等等,无不体现出服务性奢侈品中所含实物、资源价值的珍贵性与稀缺性。因此,服务性奢侈品同样具有奢侈品在实物价值上的稀有珍贵性和在无形价值上的外在彰显性两大本质属性。

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

奢侈品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型,它是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必然而普遍存在的商品形态和社会现象。在现代市场商品经济体系中,奢侈品与其他类别的商品或产业一样,是现代商品经济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由于行业尖端资本的聚合、私人物质财富的集中,以及人们对身份、地位、形象等外在彰显的心理需求或对某种个性化生活品质的追求,这些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客观存在,为现代奢侈品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稳固的市场供需关系,并且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商品经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参与各方互惠为条件、以劳动产品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而奢侈品经济之所以可以相对独立地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市场主导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产业或行业内部的专业化精细分工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商品营销市场定位的必然要求。首先,奢侈品经济是一种具有完全商品特征的特殊的消费商品或服务产业体系。由于市场需求的导向和产业分级的细化,以及客观存在的商品与服务的不同档次和消费层次的个性需要,使得奢侈品从普通商品序列中分化出来,以其“质优价高,满足尖端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产业体系。其次,奢侈品经济的运行体系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的独特运行机制。奢侈品的生产制作、营销宣传、包装运输、售后服务、消费体验等商品运动过程与生产流通环节,均较之普通商品具有更多、更高的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往往明显优于行业或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尤其在原料、工艺、技术和个等资源整合中,一般具有行业的珍稀性、独创性、领先性等特点。再者,奢侈品经济具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系统属性。奢侈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的调整与运行,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部门体系,并具有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调整与运行的经济规律和产业要求。

奢侈品经济是集奢侈产品的生产制作、加工流转、营销宣传、消费文化等于一体的系统产业运行集成,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部门,其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周期性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循环运行机制。同时它所带来的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商品制造工艺、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就业岗位、满足个需求、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效用,也是引导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理论上而言,任何一个行业或品类的商品与服务,都有可能产生各自领域的奢侈商品。

在奢侈产品(含奢侈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原料选择还是制作工艺上,以及在同类产品生产所需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上,往往都代表着相应行业内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投入上也要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奢侈品生产中产品品质与工艺技术的更新更迭,使得一些适用的高新技术会梯度转移推广至其它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中,这必然有助于推动同类产品行业发展水平的改良升级。在奢侈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其在包装、存储、运输、营销等各流通环节上,较其它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品质和工艺要求,这些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品质要求,无疑有助于促进奢侈品产业在社会经济协作关系基础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发展,并形成系统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奢侈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奢侈产品的拥有和消费不同于其它普通的商品或服务,它能够更多地带动其它相关专业性强的社会服务和产品消费的需求,如奢侈服饰消费带来的服装保养、专业洗涤、品质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奢侈豪宅消费带来家政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服务需求……,这些产生于奢侈品消费过程的衍生性社会服务需求,将会延伸奢侈品经济的产业链条和范围。

参考文献:

1.[德]维尔纳•桑巴特,王燕平,侯小河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德]沃尔冈•拉茨勒,刘风译.奢侈带来富足[m].中信出版社,2003

3.[美]克里斯托弗•贝里,江红译.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奢侈品消费论文篇8

【关键词】奢侈品营销;购买决策过程;恩格尔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财富在富裕阶层迅速聚积,我国居民的奢侈品消费能力逐步提升。专注于高端私人财富管理的招商银行和著名的贝恩咨询公司联合《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我国的私人财富市场价值巨大,并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全球各大奢侈品品牌纷纷落户我国,可见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已在国际奢侈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奢侈品的特殊性质和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特殊性,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从总体上来说,还并不成熟。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现状,并通过购买决策过程模型构建我国奢侈品营销策略,对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奢侈品营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1.1 奢侈品的特性

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都对奢侈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观点不一。本文选用国外学者Dubois关于奢侈品的几大主要特点,如下:第一,价格昂贵;第二,品质卓越、做工精致;第三,为稀缺性物品;第四,非生活必需性;第五,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第六,易获得感官上的美感。

1.2 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特点

(1)奢侈品消费市场巨大,潜力无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涌现出大量的富人群体,这些因素为奢侈品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专注于高端私人财富管理的中国招商银行和著名的贝恩咨询公司联合推出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高净值人数增长了22%,达到约50万。据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会持续。据数据表明,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我国奢侈品消费额仍然持续上升,高达86亿美元,我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一强势增长随着经济危机的渐离呈更加明显势头。

(2)奢侈品消费市场不够理性和成熟

随着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个人素养的提升,我国一部分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但是仍然不排除不少消费者以炫耀性消费作为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动机,他们单纯追逐最新款式的产品,而不考虑自身对产品的体验。据统计,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大多用于商务馈赠和投资收藏,而非自我体验,享受奢侈品带来的美感。

(3)以海外奢侈品支出数额为主

国际旅行组织与经济学人智库研究发现,2010年我国约5200万人出境旅游,他们估计到2015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且由于关税、制度等因素,多数出境旅游人群都会有强烈愿望购买相对便宜的国外奢侈品。据最新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贝恩观点》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境外奢侈品消费占奢侈品消费总额的比例已超过60%(见图1)。

2.基于购买决策过程的奢侈品营销理论分析

2.1 购买决策模型理论分析

(1)尼科西亚模式。1966年,尼科西亚提出了包含广告信息、调查评价、购买行为、反馈四大模块的模型。广告信息,指厂商将产品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消费者;调查评价,指消费者对信息作出心理反应,产生购买动机;购买行为,指消费者作出决策并购买;反馈,指消费者根据对购买产品的体验以及对厂商的信息再认识,传递过程如图2-1所示。

(2)SOR购买决策模型

这一模型由Reynolds于1974年提出,S(stimulate)代表因素刺激,O(organism)代表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R(response)代表反应,该模型的传递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图2-2所示。

(3)恩格尔、科特拉等提出的恩格尔购买决策模型模型(EBK模型)

EBK模型由问题认识、获取并处理信息过程、备选方案评价和选择、做出决策和购买、购后信息反馈等五部分组成。该模式认为,厂商信息的信息进入消费者大脑,消费者通过中枢系统对信息处理并作出决策购买。购买后对产品进行体验,并将其作为反馈信息储存起来,为消费者的后续购买行为提供决策依据。由于该模型考虑因素动态、全面,被学者们广泛认同,因此本文选取该模式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如图2-3所示)。

(4)科特勒购买决策模型。该模型由科特勒2001年提出,他指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除了受商家营销方式的因素影响外,还与消费者特征密切相关,如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偏好等。该模型的传递过程如图2-4所示。

2.2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本文借鉴恩格尔购买决策模型,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奢侈品问题认知;第二,奢侈品的信息搜集和获取;第三,备选方案的评分和选择;第四,根据所选方案做出决策并购买;第五,根据购买体验做出评价。

(1)问题认知阶段

在该阶段,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自身实际的状态与期望状态有差距,从而想要改变现状。问题认知的途径有两个:1)自身的内部因素,如消费者的性格、对某一产品的态度、偏好的改变、自身的感受等;2)外部社会因素,如社会文化背景、周围人的消费观念、厂商的营销策略等。因此,企业的营销策略就应该综合考虑内、外部影响因素,使消费者作出购买产品的决策。

(2)信息搜集和获取阶段

同样地,消费者的信息搜集也包含内外两部分。外部信息通常来自个人搜集、厂商主动宣传、大众传媒途径等。内部信息来源是消费者根据自身消费历史或他人评价获得的记忆存储,构成消费者的认知集合。其中消费者了解到并且有兴趣产品的归为兴趣集,消费者了解到但不感兴趣的产品归为排斥集,消费者不了解的归为惰性集。因此,厂商的营销策略应该活跃产品往更好地集合跳跃,从消费者的排斥集和惰性集到兴趣集。

(3)备选方案的评分和选择

这一阶段,消费者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对备选方案进行评分和做出选择,消费者通常考虑的产品评价标准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的时尚化和个性化、与同类产品对比等。其中产品性能往往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一些非产品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方案选择,如所处的情境、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个性等。

(4)做出决策并购买产品

为了确保消费者最终购买产品,应分析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因素,消费者所处的情境、消费者的方案评价结果、商品的知名度等。

(5)根据购买体验做出评价

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场之前已经形成了对商品的认知和预期,因此,消费者的体验是否良好来自商品预期与商品实际表现是否一致。如若对商品的体验超过了预期,消费者对商品非常满意,这些信息会促使消费者下一次购买时仍然选择该产品,在亲朋好友有购买意向时,体验良好的消费者也会主动给他们推荐该产品;如若消费者对商品不满意,不仅影响该消费者继续选择这一产品,在向周围朋友转述消费体验时,不满意的感觉也会影响周围人选择改产品。

3.我国消费者奢侈品购买决策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3.1 消费者奢侈品购买决策模型的构建

通过上文分析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并结合恩格尔等提出的恩格尔购买决策模式,构建我国奢侈品消费的购买决策模型(见图3-1)。

3.2 因素分析与假设

(1)影响消费者奢侈品问题认知的因素分析

消费者消费奢侈品的问题认知主要受到厂商的广告宣传、产品体验、产品推荐、流行趋势改变、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分析

由于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不够成熟,因此我国消费者奢侈品的购买动机与国外不同,有着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色。我国学者朱晓辉(2006)指出,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动机主要有七大类,包括炫耀性消费、社交性消费、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性消费和从众心理的追随性消费等四类社会性动机和自我馈赠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品质追求型消费等三个个体性动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奢侈品消费的动机有炫耀性消费、社交性消费、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性消费和从众心理的追随性消费等四类社会动机和个人享受动机。

(3)影响消费者信息来源的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消费者获得产品信息的途径也逐渐广泛,特别地,价格高昂、象征身份地位的奢侈品消费的信息来源更是多元化。奢侈品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有:互联网、电视广告、历史消费、产品体验等。

(4)影响消费者备选方案评价标准的因素分析

由于考虑到奢侈品消费的炫耀性和追求质感、时尚、个性等特点,在此选取以下因素作为方案的评价标准:历史悠久和品牌故事、追求个性、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

(5)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分析

贝恩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在《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贝恩观点》中,描绘了不同种类奢侈品消费中前五大品牌在每一种类奢侈品中所占的比例,几乎每一种类都占到了销售额的一半。同样地,麦肯锡咨询、正略钧策咨询等全球知名战略管理公司都给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评价也影响购买决策。因此本文认为,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历史评价。

(6)影响消费者购后评价的因素分析

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对产品的评价主要来自真实的产品与产品宣传或消费者对产品预期之间的差距。因此,影响消费者购后评价的因素有产品的宣传、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售后等。

3.3 设计调查问卷

基于上述因素分析和模型构建,本文设计调查问卷如下,并对问卷进行了分辨率测量。

调查问卷包含三大部分:(1)问卷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2)购买奢侈品的基本信息;(3)奢侈品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内容是从六大影响因素分析展开的,其中所有的变量都是李克特五分值度量方法。具体见表3-1。

3.4 结果分析

(1)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时通过网络和现场发放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中网络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4份。现场发放200份(地点选择在高档商场),有效回收189份。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4.33%。

(2)信度分析

本文选取普遍认可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方法来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结果见表3-2。从表中可以看出,Cronbach’s Alpha系数都在0.7以上,其中购买动机、信息来源和备选方案标准的信度大于0.8,因此本调查问卷的信度良好。

(3)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内容效度;第二,构造效度;第三,准则效度。由于本文的变量选取参考了之前学者的研究和设计方法,且变量都已通过预调查并进行修正,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本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都显示良好。之后,本文又对三个效度中较为关键的构造效度进行检验。构造效度选取了巴特利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结果见表3-3。从表中可以看出,KMO检验值为0.811,即各变量之间相关性不高。巴特利球形检验P值为0.000,所以构造效度良好。

(4)假设检验

①调查问卷结果处理

本文假设调查对象若选择变量的“同意”项(第4项)或者“非常同意”项(第5项),即认为该变量对调查对象有显著影响。首先,本文对调查问卷的各个变量结果做频数统计。然后把第4项和第5项的频数相加并按此排序。频数统计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②假设检验

我们假设加总排序后的结果不仅适用于这283个调查对象,而且适用于其他的消费者。即对于问卷中的每个变量,频数统计的结果对于大多数消费者都适用。基于此假设,我们通过SPSS软件进行验证,置信水平选取95%。

零假设H0:不选第4、5项的人数所占比等于描述性统计水平的值。

备择假设H1:不选第4、5项的人数所占比小于描述性统计水平的值。

以认知过程为例的检验结果表明,单侧P值小于0.005,应该拒绝原假设。因此,从更大范围上来讲,选择第4、5项的消费者比例大于77%,不选择第4、5项的消费者比例小于23%,所以问卷的该因素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5 模型修正

基于上文的描述性统计和假设检验,该部分对购买决策模型进行修正如下:(1)奢侈品厂商对奢侈品进行广告宣传、让消费者体验产品、有针对性推荐和介绍产品,有助于消费者对奢侈品增加关注,做出购买决策,最终购买奢侈品。(2)炫耀性消费、社交性消费和个人享受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显著影响因素。(3)互联网、电视广告、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历史消费以及产品体验等是消费者获取奢侈品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源。(4)是否具有悠久历史和品牌故事、是否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个性的需求、奢侈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是消费者对奢侈品进行评判的重要因素。(5)奢侈品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消费历史评价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6)消费者购买到的奢侈品的质量和性能、奢侈品的售后服务是影响消费者对奢侈品购后评价的关键因素。

4.基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4.1 奢侈品营销策略模型(基于奢侈品购买决策模型)

通过上文对奢侈品购买决策模型的修正,本文构建了相应的奢侈品营销策略模型,如图4-1所示。

4.2 基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1)通过口碑宣传来传递奢侈品品牌价值

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口碑在奢侈品品牌宣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用途来看,不论是商务馈赠还是投资收藏,他人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非常重要。与大众传媒等广告宣传方式相比,口碑交流更容易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这种非促销式、非功利性的营销方式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奢侈品厂商应构造一个与众不同、简易而简单的品牌概念,最大限度将产品消费者培养成口碑营销者。

(2)塑造品牌的个性,表达消费者的精神追求

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缘于奢侈品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独特个性。奢侈品不应只在质量和性能上追求完美,更应注重情感和精神表达。因此,奢侈品营销应体现品牌独特个性的塑造,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体验奢侈品和奢侈品的售后服务中,感觉到奢侈品表现出了风格独特、与众不同的一面,在精神上有极大的满足感。

(3)注重奢侈品的品牌历史和品牌故事

奢侈品不仅代表一种品牌,更代表一种文化,一个故事。历史文化和品牌故事使奢侈品具备了任何普通商品都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对该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品牌故事带给消费者内心的共鸣和感悟。只有当品牌渗入历史、文化的气息时,奢侈品才会大放异彩、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

[1]招商银行&贝恩咨询.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R].2011(4).

[2]贝恩咨询.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贝恩观点[R].2012(12).

[3]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

[4]雷霞.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实证分析[D].广西大学,2007.

[5]王海贝.基于消费行为分析的奢侈品营销管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0.

[6]王金明.购后评价——不可小视的环节[J].经济师,2001(4).

[7]吉启明.中国奢侈品市场与营销策略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7.

[8]吕向晖.解读中国奢侈品消费及其发展趋势[J].商业视角,2010.

[9]朱江.中国奢侈品市场结构与整合营销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0]陈伟强.基于奢侈品态度的消费决策研究[J].东华大学,2007.

[11]杨明刚.国际顶级品牌——奢侈品跨国公司在华品牌文化战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2]邢唯.基于消费者心理的中国奢侈品营销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2010.

[13]效俊央.奢侈品网络营销之初探——以中国市场为例[J].中国企业家,2009.

作者简介:

周琦深(198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讲师,现供职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珠宝管理,奢侈品管理等。

上一篇:高中生消费论文范文 下一篇:消费者权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