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香港汇丰与渣打银行纸币

时间:2022-10-06 10:39:11

早期香港汇丰与渣打银行纸币

香港发行纸币的银行先后有八家,有的发行纸钞时间短、数量少,对市场影响不大。这里主要叙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货币的发行和演变。

一、汇丰银行纸币

汇丰银行成立于1864年,总行设在香港,是纯属英资经营的银行,是香港获得钞票发行权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的银行,其发行量占香港货币流通量的81.7%。1865年成功地发行纸币,1872年政府授权发行一元面额纸币为法定货币。从此,汇丰银行就成为香港主要发钞银行。

一元券,1872年至1888年发行第一类,共发行14次。中英文行名为“香港上海汇理银行”,背面是几条缎带及圆形、椭圆形围绕大行徽组成的图案。票幅:第一类分3种,第二类有4种,钞票正面无大变化,行名为“香港汇丰银行”。

1904年至1925年发行5种,钞票正面、背面印制3人物形象,正面左中部是一戴头盔的英国妇女头像,背面中央是一迎风站在岩石上的女子弹奏里拉图画。1926年至1935年发行第四类,背面图案为一手持火炬的女子,并增加了水印。

5元券,1865年开始发行,一直未停。共有四类:1865年至1900年发行第一类,共发行22次。1865年至1867年发行的钞票中英文行名为“香港上海汇理银行”,1890年行名改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901年至1905年发行第二类,钞票正面仍以中英文行名与数字为主,背面为3名妇女、一个狮子头、一把砍刀及一筐水果。1909年至1923年发行第三类,共发行5种,票面正面左右下部分分别为乡村景色和海岸风光图,背面中央为汇丰银行大楼。1927年至1934年发行第四类,正面图画放在左上角,为一妇女手捧谷物。

25元券,1865年至1889年共发行3种,其图案尺寸与同时发行的5元券和10元券相似。

50元券,1865年至1898年发行第一类,共发行7种,其图案与同时期5元、10元券相似。1901年发行第二类,正面图案与5元、10元券相似,背面的人物是一位戴花环的女子,周围是塑像绘画材料及一个里拉。1905年至1923年发行第三类,共发行4种,正面图案中央为面朝右的人头像。1927年至1934年发行第四类,共发行3种,正面左边是一位两脚立于有双翅的轮子上的妇女。

100元券,1865年至1895年发行第一类,共发行8种。1901年至1906年发行第二类,共发行3种,背面图案为票面中央一坐姿女子,手持画板,其右有一雕塑。1909年至1923年发行第三类,共发行4种。正面左边图案是中国劳工房前劳作,右边图案是中国劳工院中劳作,票幅126×202毫米。1927年至1934年发行第四类,共发行4次,增加了水印,在票面右边,背面左边为一坐姿女子。

500元券,1865年至1897年发行第一类,共发行5种。1901年至1907年发行第二类,共发行4种,背面图案是一坐姿女子、三个带翅天使、犁耙、水果和蔬莱。1909年发行第三类,共发行5种。正面左边是黄牛犁地景色,右边是香港植物园景色。1927年至1930年发行第四类,共发行2种,正面右边为一坐姿女子,手持匾额,脚下为一捆小麦。1935年发行第五类,票面左边有水印,右边是汤姆斯・杰克逊头像,背面中央是新建的汇丰银行大厦,左边有戴花环的人头像。

新版钞于1985年1月1日发行。10元券,插图为帆船及现代货船;20元券,1986年1月1日发行,票幅71.5×143毫米,插图为旧九广铁路火车站钟楼及海港景色;50元券,插图为龙舟竞赛;100元券,插图为沙田万佛寺;500元券,1987年1月1日发行,插图为香港总督府;1000元券,插图为香港立法局大楼。

“86”版票面设计正中均为汇丰银行1日行徽(狮马图案)以及装饰图案。背面中间均为汇丰银行总部大厦以及位于大厦入口的一对狮雕像,并增加防伪特征。

1993年1月1日又发行了“93版新钞。有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等5种。

“93”版与“85”版有较大改变,正面中间下部为香港海滨景色,左侧是较大的狮头,“港币××元”上方加有“凭票即付”字样。钞票上的两组连号数字由小至大的方式排列,两组号码呈垂直排放印刷。背面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改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二、渣打银行纸币

渣打银行是英国私营商业银行,1853年经皇家特许设立,故称“特许银行”。原名“麦加利”银行,是以上海分行第一任经理麦加利为名,1859年在香港成立分行,香港称“渣打银行”。1 862年开始发行钞票,并获得港府库房接纳认可。发行钞票有6种面额:

5元券,1862年至1897年发行第一类,钞票上的中英文行名是“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正面除行徽在正中上部,除中英文行名、香港地名及面额数字,中央为圆形大“5”字。背面两侧各有花环装饰成鸟的两翅,上下有半圆形花环。1897年11月1日后发行的钞票背面有花纹,中间置一个大菱形,上下是中英文行名,票幅为118×186毫米,121×195毫米。1903年10月1日发行第二类,图案同一类,票面为121×201毫米。1911年至1927年9月1日发行第三类,行名为“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行徽放大,正面为两幅河岸风景,背面中央为渣打银行大楼,票面为121×202毫米。1930年8月18日至1935年3月1日发行第四类,正面正中为行名行徽,左边为一戴盔武士半身像,右边是水印,背面右边是河流、帆船、舢板。

10元券,1911年前发行第一类,图案与5元相似。1911年12月1日至1929年8月1日发行第二类,正面图案为小船、桥、宝塔和海湾的帆船、舢板。1931年7月1日至1935年3月1日发行第三类,正面图案与5元相似,增加了水印,背中央是田野、塔及稻谷丰收景色,右边写一大“10”字。

25元券,共发行三种,票面图案与5元相似。

50元券,共发行四种。1910年以前发行为一类,图案与10元券相似。1910年9月8日发行第二类,正背面图案与5元相似外,背面菱形四边各增加“FIPTY'’英文字母。1912年1月1日至1929年11月1日发行第三类,正面行名已改,图案为宝塔、稻田。1931年7月1日至1934年11月1日发行第四类,图案与5元相似,增加了水印。背面正中花团图形中写“50”字,右边是一幅稻田丰收图。

100元券,共发行5类。1910年前发行之钞票为第一类,图案与5元券相似。1910年9月8日发行第二类,图案与50元券相似。1912年2月1日至1926年2月1日发行第三类,正面左上部是小桥,右上部是亭子,其余与5元相似。1929年12月2日和1930年6月2日发行第四类,正面增加水印,背面中央是大帆船及小舢板,左右两边各有一椭圆形,左有水印,右印“100"。1934年5月1日和7月2日发行第五类,票面正中为一持矛英国妇女坐姿像,身旁有一头狮子及盾牌,右下角有水印,背面左下角有水印,图案为当时香港最高法院及广场。

500元券,共发行4类。1910年发行第一类,图案与5元券相同。1910年9月8日发行第二类,图案与50元、100元券相同。1912年3月1日至1921年2月1日发行第三类,中英文行名已改,票面中央是两只渔船在航行,背面与100元相同。1930年8月1日和1934年6月1日发行第四类,正面图案与100元相同,有水印,背面为河上的船和舢板。

新钞,于1985年1月1日发行的“85”版新钞有:10元券为鲤鱼图案;20元券为神龟图案;50元券为北狮图案;100元券为麒麟图案;500元券正面图案为凤凰图案;1000元券正面图案为龙。

“85”版新钞行名为“香港渣打银行”,但文字排列为自左至右,改变过去的自右至左。删去了“殖民地货币”字样,票幅缩小,图案采用神话中的瑞兽为主题,背面均印渣打银行大厦和皇家徽章。

1993年1月1日发行新版(93版)港元有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

“93”版港元左边突出了面额阿拉伯数字,竖的宽线条缩短,背面中间改为香港市花紫荆花,左侧改为渣打银行新大厦,其他与“85”版相同。

(责编:丁丑)

上一篇:老董观泉·“泰和重宝”及其他 下一篇:谷仓罐的名称、器型及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