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赏析

时间:2022-02-25 08:10:14

安徽省青阳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1987年6月出土于该县庙前镇,一级文物。釉陶罐通高32厘米,最大腹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灰陶质地,胎体厚重,腹上部施青黄釉。罐肩部以上由五联罐与人物堆塑两部分组成,中间大罐卷沿、丰肩、平底、深腹。大罐肩上堆有4个小罐,呈十字对称布置,其间堆贴四组人物塑像,共计16个人物。第一组为舞乐6人,1人跪坐,置琴于膝,2人吹箫击鼓,3人歌舞。第二组厨事4人,1人坐在前切割食物,1人提壶倒水,1童子匐状抬手向俎,另1人托盘向童子,示意取食。第三组为宰羊3人,2人分执羊腿,1人持刀宰羊。第四组有3人,中坐者在刺龟,在右坐者执杵春臼左立1人作进食状。这些人物塑像或戴尖顶、元宝形帽,或系巾帻,均为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

堆塑谷仓罐,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是专为陪葬烧制的一种冥器。它流行于三国吴、两晋时期,陶、瓷均有烧制,在江南广大地区的孙吴和西晋墓葬出土较多。西晋谷仓罐的器肜特征是:上部中心为主罐,周围依附有四个小罐,是在继承东汉五联罐(又称“五管瓶”)造型基础上略加演变而来的,启上面堆塑有人物、家畜、飞鸟等,下部为罐。这件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的器形与装饰,均充分体现了西晋早期谷仓罐的特征。其器物上部的五个罐门,象征着五谷丰登之意,贴饰在四小罐周围的16个姿态各异、各作其事的人物,是墓主人生前庆祝丰收、享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企望死后仍能过着像生前耶样富裕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该罐上部表现生活场景的堆塑纹样被刻画得细腻且逼真,其人物造型比例匀称,手法粗犷,但神形兼备,很为生动,是件难得的西晋早期谷仓精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釉陶堆塑谷仓罐所表现的16个人物全为胡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江南地区所出土的西晋谷仓罐上全为胡人的占很大一部分,也有少数谷仓上是汉人和胡人相互杂列的。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汉书》记载:“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不同,自相晓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须”。《博物志》又云:“西方少阴,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据此现今考古界将出土的深目、高鼻、多须的人物形象统称为胡人。三国两晋时期,江南(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水陆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商贸发达,文化先进等因素,吸引着大量胡人向江南迁徙。这些胡人,除了依附于豪强地主的佃客外,有些则是自由的传教徒、艺人、商人等。他们就此在江南各地劳作生息、安家落户,完全融入到汉人的社会生活当中。此外,古文献中“胡人多髯矬足,羌人拗鼻仰首。胡夫越妇,生子似父”的记载表明,徙居江南的胡人与当地汉人是互通婚姻的,这就揭示了民族融合所达到的一个程度。所以说这件釉陶谷仓罐不但是对当时丧葬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研究所依据的重要实物,更是当时民族融合的有力见证。

上一篇:免费后的博物馆如何化蝶 下一篇:陈炉新发现的明代龙凤纹瓦当和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