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观泉·“泰和重宝”及其他

时间:2022-06-30 05:30:21

吉林王永兴先生提供的几枚“泰和重宝”颇值得把玩。其中图“泰和重宝”,王君曾携来西安,上手后感觉很舒服,钱文字清晰、笔划毫无粘连含糊之处,正背面钱肉部分光洁平整,定为母钱,当无疑义。

背合欢图之“泰和通宝”,锈色较单,铜质亦欠佳与金章宗铸钱“三绝”之一的称号名实不符,应为后铸。

其他几枚如合背、四出日月亦颇为开门。作者匹马单枪,不长时间收集全此数枚“泰和通宝”颇难得也。

另外,四川泉友罗圣智从大堆普品中“拣漏”得一枚金质“开元通宝”,真乃天上掉馅饼,奇缘也。此钱长期混于流通钱中,锈蚀严重,品相亦遭严重破坏,但却是开门见山的真钱,与近年出现的用真金铸造的假币之别,一望即知。

此钱含金量不是太高,与北宋“宣和通宝”金质钱成色接近,唐宋之间的金钱有成色很高的金“开元通宝”、“淳化元宝”,多为宫廷寺庙中用,此类成色较低之金钱,亦出土面世数枚,概用途应不同也。

近年各地出现金质古钱多起,包浆、钱文风格虽有瑕疵,但却用真金铸造,颇能迷惑人,大家需留意。(老董)

六品篆书折十“泰和重宝”赏析

我收藏古泉已逾三十整年,初涉此道时,因知识贫乏,实践操作经验不足,也交了不少“学费”,所幸量力而行,微薄工资收入先顾养家糊口,以节衣缩食方式集泉,没搞得倾家荡产。在本世纪初,为防挨“踹”(东北人称贩卖假古币者为“踹古币”),我执意“扬长避短”,由泛泛收藏历代古泉,转入以收藏发端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所建立之王朝流通的钱币为主,即辽、金、元、清四朝钱币。又一改“求全”方式,以集藏这几朝的珍稀品种和特殊版别为主,就这样,金章宗泰和(1201―1208年)年间铸篆书(折十)“泰和重宝”便成为我竭力搜寻之目标。董大勇先生在他所著《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中给予金代大书法家党怀英篆书“泰和重宝”以极高评价:“(我们)见到这仿佛神来之笔的书法时,就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它是不是像古人说的‘篆籀入神’、‘当朝第一’、‘笔力精绝’呢?书法与金石学相通,讲‘气息’,讲‘感觉’,它的流畅、厚重、工整和谐美,的确达到了先声夺人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党书“泰和重宝”的搜求颇有所获,时下已有六种版别,可谓异彩纷呈、赏心悦目。

其一,党书“泰和重宝”母钱

此品直径45,6毫米,穿径15毫米,厚2.9毫米,重18克。此钱品相极佳,字体深峻精美,钱文端庄工整,笔划清晰纤秀,微毫悉辨,传世包浆自然柔和,地张严整光洁,不用放大镜亦见纤细的雕刻痕迹,字口呈“口”形圆浑状,在我所接触的本埠泉界中人见人爱,称羡不已。董大勇先生见过此钱,也予首肯。我曾判别此钱为雕母,只因泉界尚无党书“泰和重宝”雕母的定论,故不敢造次妄说。

其二,党书“泰和重宝”合背大钱

直径42.5毫米,穿径14毫米,厚3.1毫米,重22.5克。

其三,党书“泰和重宝”背四出星月钱

直径43.5毫米,穿径14毫米,厚2.9毫米,重19.5克。笔者见过背四出者或背星月者,将三种图案合同一钱背,应属罕见。

其四,党书“泰和重宝”镏金品

直径44毫米,穿径14.5毫米,厚2.2毫米,重14.5克。

其五,党书“泰和重宝”普品

直径43毫米,穿径13.5毫米,厚2.5毫米,重18.2克。

其六,党书“泰和重宝”背秘戏钱

直径41.5毫米,穿径12.6毫米,厚4.2毫米,重28克。

笔者一直认为花钱中的秘戏品始自明代,于今出现于金代泉之背,想见对秘戏钱的考查年代应向前朝移动了。

(责编:丁丑)

上一篇:陈炉新发现的明代龙凤纹瓦当和滴水 下一篇:早期香港汇丰与渣打银行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