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06 08:20:34

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摘 要: 本文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学生创造性学习条件;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创造性学习 学习意识 学习能力 学习条件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也是势在必行。新的教学大纲强调:加强创造性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怎样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也成为现在众多老师探索的课题。我在近几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意识

如果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作是一场戏,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离开演员的主动参与和积极精彩的表演,就无戏可看。因此,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如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呢?其关键就是要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探索归纳数学知识与方法。如在初三几何弦切角定理证明过程中,在对比圆周角定义得出弦切角定义后,我作了如下探讨:问由直径和切线组成的角是弦切角吗?学生根据弦切角的定义,很快得出是弦切角。我进一步让学生探讨其角度大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得出为直角,并发现它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我抓住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猜想一般情况下的弦切角的大小是否存在这样的结论呢?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我再进行收集,便得出了弦切角的定理。在课堂上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充分自主地去探讨归纳小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我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意识。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学生创造性学习条件

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个人务必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可以说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因此教学的任务不单纯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以便于他们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这应该是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数学是中学生认为较难学的学科之一,教师应就其学法多作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中学的数学学法的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应指导学生各环节和不同内容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环扣一环。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熟知去探新知,从易到难去推理归纳学习。如中学的“式”和小学的“数”很多定理和规律是一脉相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从简单入手,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分辨它们的异点,引导学生自己推理归纳,从而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去学习。

其次,应教会学生学会建模。建模是学会学习数学的一个手段。数学建模是根据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与渗透的教学模式。一般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拓展”这样的基本方式,使学生在一般的问题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师可列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各项的系数的关系,通过列表分析讨论等方式,学生自己会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其性质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

最后,应多从数学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数学教学的精髓是其思维方法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会让学生触类旁通,养成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数学思维方式常有整体思维、化归思维、推理思维、动态思维、数形结合思维等。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剖析思维过程、小结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全一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数学思维方法,进而用此思维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能力又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教育。武汉大学的齐民友先生在《竹子的哲学》一文中说过,数学的生长像竹子,根在大地,然后自己一节一节向上长,间或爆发新笋,长出新竹。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现代数学教学的内蕴。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爆出更多的新笋,长成新竹呢?

第一,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猜测,鼓励学生创新。学生是求知的载体,是带着无数的问题走进课堂的。在课堂上,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猜测是创新的前提。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纵观数学史,很多著名的结论就是从猜想开始的,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教师对于每一个定理都可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再引导学生讨论证明,多渠道地证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第二,设置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必然要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能让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性高,不同层面的学生会有不同收获。真正做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三,注重数学应用,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如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的研讨,共同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轴对称思想在最短路线问题上的应用 下一篇: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