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6 01:33:45

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就创新性思维教育的现实而言。上述理念还不能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因而不可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思维的特点。笔者将依据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对这一观点作出具体分析,希望能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从而能够对于实际教学活动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引导质疑问难,激活创新意识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小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蕴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而这都是激活思维的诱发剂和原动力。作为教师要不怕学生提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哪怕是离奇的,甚至是荒谬的。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二、让学生参与观察,发展想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这对堵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有利。因为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而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使他们在形、声、色、光的直接作用下感受到学习能得到精神上最大的满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便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把那些有趣的画面制成幻灯片,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中参与观察学习,启迪思维。三、让学生参与讨论。发挥主体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讨论,最大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创设了参与的情境和气氛,能使各类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在教学关键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讨论,参与到教学中来,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先通过“猴妈妈分桃”这个故事引入,在黑板上出示这一组算式:

8÷2=4;16÷4=4;48÷12=4;480÷120=4。

让学生观察讨论:“被除数怎样变,除数怎样变,才能使商不变?”顿时,学生议论开来,有的说:“被除数乘以一个什么数,除数也乘以一个和它相同的数,商不变。”有的说:“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也除以一个和它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时,我进一步提出:“乘以或除以零。可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思考、验证的兴趣。经过讨论、验证,学生终于找出了商不变的规律。我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学生表现欲更高。创新意识更强。在这不断的讨论、验证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撞击。闪现火花,不断发现新点,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创新意识

“转化法”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注重对数学转化思想的挖掘和渗透,这样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转化思想方法的训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在多次的感知后理解,在反复的运用中逐步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求异创新,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五、开发开放习题。增强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开放性习题,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分析、去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汽车站2小时发出5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要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去解释各种各样的方案。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又如:学了“混合运算”后,设计习题:(8-)×=8,让学生练习。这样不仅能拓宽解题思路,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样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深刻领会这种观点,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