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8 04:42:43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这里主要从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发思维;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能力;巧设练习,强化思维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教材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大动手操作的分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发思维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那么你就必须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维意向。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意注意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有意注意,并能使之保持较长的时间,就能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自己想去探求问题的根源。从而积极主动地把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敢于自由的想,大胆的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开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趣味性设问。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有趣有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悬念性设问。设计有悬念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思,能够深思,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拓宽思路,才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启蒙教育。应用设问制造一些悬念,无疑像离弦之箭,可射向学生思维的深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初始阶段是从动作开始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依托而逐步发展过渡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思维的起点。作为小学阶段,形象思维还是占主体地位,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以教具、学具(实物、图形、课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运算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计算。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个体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五、巧设练习。强化思维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练习中突出关键

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和充分的讲解,但也有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善于根据疑难问题,抓住关键,专项设计练习,突破学生遇到的思维障碍。

2 练习中抓本质

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的,而学生辨别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知识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应针对情况进行进行归纳整理,揭示本质。

3 练习要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工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下一篇: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生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