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6-17 09:07:55

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众多数学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去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教学之目的。只要教师在教学时避免照本宣科,挖掘其中的可参与因素,将学生学习内容赋予感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以下谈谈我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几点做法。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任意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其四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通过对矩形、菱形、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研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系列问题情境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兴趣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识数、算数的能力,而进入中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空间想象、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如在讲“轴对称”一节时。可向学生引进这样一道题目:“要在河边建一个水泵站。向同岸的张庄、李村送水,应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所用管道最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用上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产生数学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意设疑。激发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地方、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索处精心设计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任想一个整数,将它乘2加7。把结果再乘3减21,然后告诉老师结果,老师就能一口说出学生想的整数是多少。这样学生感到好奇,争先恐后地想整数,告诉老师结果,让老师回答他所想的整数,来验证是否正确。使学生都知道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动手操作,发展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课,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木棍(长度分别为10cm,8cm,6cm),问学生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如果把最短的边剪去4cm会出现什么现象?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拼成三角形?通过实验,教师再次设问:三条线段的长度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三角形?学生对能亲自动手的实验感到很有趣,对“能否围成三角形”这个问题很有兴致,从而引发不断的认真探索,直到发现结论。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策略 下一篇: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