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05 10:29:3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

摘要: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为依据,对双语教学的背景、双语教学的定位、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基础;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是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大门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该课程从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在此期间,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实施双语教学的背景

计算机学科起源于欧美国家,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操作命令本身就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英语平台开发的,最新、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文献也几乎都是英文的[1]。因此,在IT行业中,英语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词汇,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计算机行业的特点来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普及,很多学生在中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非双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新鲜感,容易缺乏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专业学习,需要在专业英语上有所加强。从高职学生

的特点来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必要而有益的。

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的设置正是针对上述背景做出的一项课程改革,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打破了传统课程的设置框架,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两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在其中加入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的部分知识。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双语教学的定位

根据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就是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使学生实现掌握专业知识和第二种语言的双重目的。国内的双语教学主要指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结合汉语的学科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来说,英语讲授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英语只是一种教学语言,关键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授[2]。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语言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协调好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比例,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定位是: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组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时能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应用软件;另一方面能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英文词汇,对于专业英文文档或资料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从中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信心,并培养学生通过英文媒体获取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选取

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采用“逆向制定法”来设计课程,即根据IT职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先导来构造课程体系和选取教学内容,并使课程模块化,确立每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组成,对内容进行甄选与整合,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来序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为依据将教学内容组织为四大模块:认识计算机系统、认识计算机硬件、认识计算机软件和认识计算机网络,并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首先将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整体、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分别学习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三大组成部分,从而能对计算机系统拥有更全面、理性的认识。同时,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环节中,始终贯穿专业词汇的讲授和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课程各个模块的知识组和技能组成如表1所示。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国内的双语教学都会选用原版英文教材,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但对于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纯英文教材容易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选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的“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教学用书”系列中的《计算机导论(第6版 双语版权)》。该教材作为国外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入门教材,其内容由浅入深,从计算机基本概念入手,全面地讲述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管理、防病毒和备份、网络技术、计算机工业等知识以及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科学。作为中英文双语教材,该书在将原版教材中每个章节的正文、实验和实践内容编译为中文的同时,还保留了英文原版的课堂讨论、科技论坛、快速测验、课后总结以及情境问答等内容,并且对于正文中的专业术语都提供了中英文对照,能够较好地满足本课程双语教学的需要。

4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4.1实施分层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基础

通过对已经实施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的2006级、2007级和2008级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发现,总有小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太弱而无法兼顾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最终可能导致“两头空”的结果。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本课程在2009级首次实施分层教学,打乱了传统的按专业分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入校后的计算机技能测试成绩以及本人意愿将该课程的教学分为多个双语教学班和一个非双语教学班。通过分层教学,双语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可以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实施教改;对于非双语班,则将教学重点集中在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保证学习基础很弱的学生也能学有所获。

4.2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虽然主张用英文授课,但并不排斥中文,应合理分配使用两者的比例[3]。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双语课程的学生而言,双语教学难度较大,如果开始就采用全英文教学,肯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语言教学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双语教学,制作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使用双语教材及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堂之外提供相关内容的中文或英文参考资料来辅助教学,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以多媒体课件为例,在为模块1“认识计算机系统”制作的幻灯片中,每一句英文都会有对应的中文解释(如图1所示)。

图1模块1课件截图

而在为模块2“认识计算机硬件”和模块3“认识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幻灯片中,就会出现一些没有中文解释的句子或段落(如图2所示)。

图2模块2课件截图

到了为模块4“认识计算机网络”制作的幻灯片中,大多数时候看到的则是全英文的段落(如图3所示)。

图3模块4课件截图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步接受双语教学,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4.3搭建全英文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很多时候体现在对软件的英文开发环境、英文操作环境的使用,因此,本课程搭建了英文版操作系统(Windows XP)+英文版应用软件(主要是Offices办公软件)的全英文实践教学环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下完成各模块的实践任务,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也搭建全英文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式学习。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4.4加强作业和练习环节,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普遍对英语阅读有畏难情绪,教学中注意加强作业和练习环节,让学生多动笔、多动手、多动嘴。学生在各个教学单元中的每个小节结束后要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快速检查(QUICK CHECK);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首先要在课外时间完成交互式总结(INTERACTIVE SUMMARY)和交互式情境问答(INTERACTIVE SITUATION QUESTIONS),然后由老师指定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作业,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评和总结。这些作业和练习都是以填空和判断题型给出的全英文段落,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既能够达到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目的,也能够提高英文段落的阅读能力。

4.5引入ISAS,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体系中的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训练(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ISAS是针对IT行业的特点所设计的一种,由教师提出论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加以分析整理,形成Word文字稿和PPT演讲稿,而后组织学生分组演讲并进行现场评分。在完成ISAS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寻找多种途径、搜索多方面的信息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协同合作来完成论题的论证及演讲。通过ISAS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检索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

4.6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改变原有以一次性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的做法,考核方法不再只是卷面笔试,课程的考核也延伸至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考核设计为三大部分:

1) 平时作业占30%,该部分的计分将综合学生在各个模块的作业完成情况;

2)ISAS成绩占20%,该部分将根据学生在完成

ISAS过程中的演讲评分、提交的Word文字稿和PPT演讲稿综合计分;

3) 期末卷面考核占50%,该部分的考核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

4.7加强师生互动,设计调查问卷,及时掌握学生反馈

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测试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并组织调查问卷,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反馈,以便在必要时对专业英语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所占比重做出适当的调整。

5结语

双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大都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在总结多轮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背景、双语教学的定位、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期望对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桂英,赵敬梅,刘凤.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7(4):125-126.

[2] 何洁月,王茜,王伟,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12-114.

[3] 胡斌,黄伟,黄天强. 数据库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190-191.

Reform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P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8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this paper discusses bilingual education background, bilingual teaching positioning,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 which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应用型大学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SOPC计算机系统结构应用型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