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5 08:25:27

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虽然技术动作的表现形式相似,但两者在技战术运用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主要来源于室内排球,这对沙滩排球竞技水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利弊影响。论文在分析我国2005年沙滩排球运动员注册资料的基础上,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专项调查,认为:运动员选材层面的局限、运动员区域流动的不畅、训练年限及对沙滩排球制胜规律认识的不足和缺乏基础阶段的专项训练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提出沙滩排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多渠道体系模式。

关键词:沙滩排球;室内排球;竞技水平;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429-03

本文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建立多渠道体系模式培养和输送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全体参赛运动员(男、女各48人)和教练员(26人)。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查阅我国2005年沙滩排球运动员注册资料和有关沙滩排球运动员来源和培养体系的文献,确定调查内容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原理,设计沙滩排球运动员、教练员调查问卷各一份,通过专家咨询评价的方式,保证问卷的效度符合社会学调查问卷的基本要求。向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分别发放调查问卷96份和26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和23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1.3%和88.5%。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及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对比分析从数量上看,目前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人数较少。2005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沙滩排球运动员共有173人,其中男子83人,女子90人,分布在13个地区单位。男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1.4岁,平均身高为1.92 m;女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岁,平均身高为1.80 m[3]。其中,男运动员中有48人来源于室内排球转项,占57.8%;女运动员中有46人来源于室内排球转项,占56.7%。这个比例比吴平等人2003年的调查结果[2]下降了10%,但仍然超过半数以上的比例。取得“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资格的运动员全部包括在2005年注册的沙滩排球运动员之中。为方便与世界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我们统计了取得“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男、女各前8名运动员的资料(表2)。

与国际排联(FIVB)2005年11月公布的世界沙滩排球最优秀选手排名资料[5]相比,我们男运动员的身高条件达到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女选手平均身高超过世界平均水平0.03米,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表3)。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沙滩排球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为男子30岁,女子28岁,而目前我国优秀男女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均不到24岁,由此造成的经验不足,是我们与世界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2.2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原因运动员和教练员工作在我国沙滩排球事业的第一线,他们对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原因的认知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原因的认知具有一致性倾向,“运动员选材层面的局限导致优秀后备人才短缺”;“缺乏基础阶段的专项训练,使得运动员在成年后难以达到高竞技水平”;“对沙滩排球制胜规律认识不足,致使技战术落后”;“训练年限短,运动员年轻、经验欠缺、不足以达到高竞技水平”和“运动员转会流动不畅,影响整体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平均选择系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原因是目前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最主要原因。

教练员对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不高”选项的平均选择系数达到1.25,列第4位。而运动员对此选项的平均选择系数为0.39,列第8位。说明运动员对目前我国沙滩排球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持认可态度,而教练员自身并不满意。从教练员的基本情况看,目前我国沙滩排球教练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对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有着比较迫切的愿望。

2.3室内排球运动员转项对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影响的利弊因素分析根据前文的资料统计可知,目前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中,超过半数来自于室内排球转项。

2.3.1利因分析1) 室内排球运动员转项壮大了沙滩排球队伍。室内排球运动员转项沙滩排球在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沙滩排球项目时,还没有专业沙滩排球人员,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是从室内排球临时转入到该项运动的,比赛一结束,人也就全部再回到室内排球上[6]。1994年的首届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在规程上硬性规定必须是参加当年室内排球甲级联赛的选手方可参赛[7]。因为室内排球运动员转项沙滩排球后,可以直接或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训练即参加沙滩排球比赛,所以,有一部分对沙滩排球特别感兴趣的和在室内排球上没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改打专职沙滩排球。至今为止,从室内排球转项仍然是我国沙滩排球选手的主要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增加了沙滩排球的竞技人才和促进了沙滩排球比赛的举行。

与此同时,我国沿海城市有室内排球基础的许多群众也开始参与沙滩排球运动,这对增加沙滩排球人口,促使沙滩排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丰富了沙滩排球的技战术。沙滩排球的主要技术都来源于室内排球,包括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8]。

3) 为沙滩排球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2.3.2弊因分析1) 不利于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由于室内排球在俱乐部制和职业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选择去向时,明显趋向于室内排球,造成了高水平沙滩排球运动队中优秀后备人才的短缺。近年来虽然参加沙滩排球比赛的运动员人数在逐渐增加,但可供选择的优秀后备人才却不多见。因为,由室内排球淘汰下来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选材的基础,怎么能够选择和培养出大批的沙滩排球优秀人才呢?

根据我们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赛运动员的调查,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沙排选手,沙滩排球的专业训练年限为平均6.5年。而FIVB公布的世界优秀沙排选手专业训练的平均年限达到11年。由此可见,缺乏基础阶段的专项训练成为影响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的重要原因。

2) 不利于沙滩排球技战术的运用。沙滩排球比赛易受沙地质量的影响。由于沙质地面较松软,沙的流动性大,运动员在沙地上运动时重心不易稳定。另外,由于沙的缓冲作用影响运动速度,还有阳光、风向及不可预见的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沙滩排球比赛中技战术运用与室内有明显区别[9]。所以说,运动员从室内排球转项沙滩排球后,必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适应沙滩排球的特殊环境,不利于沙滩排球技战术的运用。因为,虽然沙滩排球移植了室内排球的技术,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产生了专项化的改变,例如:软化传球技术、挡球、垫击二传、轻扣球和各种特殊手法的吊球等。

3) 不利于沙滩排球技战术的创新。沙滩排球由于每队只有2人上场比赛,攻防战术组合变换频繁,特别强调队员具备灵活自主的战术意识。而沙地质量、气候情况、风向和阳光等外界环境条件,都是沙滩排球运动员采取技战术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对这些可变条件因素的把握能力,决定了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的成绩,而对室内排球运动员而言,这些都无须考虑。

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专门化的动作知觉,是保证运动技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运动员在室内排球的长期训练中对排球的客体运动知觉和自身的主体运动知觉已经形成了正确、清晰的动力定型,而对于沙滩排球的运动知觉是模糊的,这极其容易造成运动员在沙滩上完成动作失败或动作变形[10]。这提示我们,室内排球运动员转项沙滩排球,从6个人在场上到2个人搭档,运动员在室内排球中建立的客体和主体运动知觉的动力定型已不能适应沙滩排球,只有重新建立沙滩排球专门的运动知觉,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运用沙滩排球技战术。而长期形成的固有的室内排球的技战术定式往往是难以在短期内打破的,这直接影响着沙滩排球技战术的创新。项贤林等人的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训练方法基本上和室内排球训练方法相同[11]。这种情况也极不利于沙滩排球技战术的创新。

2.4建立沙滩排球运动员多渠道培养和输送体系模式

2.4.1建立沙滩排球初级、中级、高级“一条龙”的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目前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只有一级即高水平队层次的训练和培养,培养模式单一,青年队和少年队的训练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12]。因此,借鉴室内排球的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多级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是避免运动员从室内转项沙滩排球弊端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要建立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一条龙”体系,也就是在行政上支持、鼓励各省建立自己的少年队、青年队、成年队。可以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和企业合办或企业独办,采取职业俱乐部的形式,促进沙滩排球在我国的职业化进程。在此基础上,从各省级队伍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组成国少队、国青队和国家队。

2.4.2发展高校基地,建立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美国高校中的竞(竞技体育)、体(学校体育)、教(文化教育)三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同和赞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主要来自于高校,他们不仅有骄人的竞技成绩,而且文化水平也很高。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开展沙滩排球运动,鼓励中小学、高校办高水平队。中小学沙滩排球队中优秀的运动员可以进入省青少年队,进而进入国家青少年队,也可以进入高校高水平队,形成多条输送渠道。

2.4.3室内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作为有益的补充在巴西、美国等沙滩排球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室内排球也是培养优秀沙滩排球选手的重要摇篮。因此,从室内排球中选拔优秀选手从事沙滩排球,是一条捷径。但,这种选拔不能是从室内排球淘汰的选手中进行选拔。所以,要想尽快提高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必须彻底改变沙滩排球后备人才依靠室内淘汰的局面。

2.4.4采取沿海为主、内陆为辅的模式建立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应加大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沿海为主、内陆为辅的模式,提高这些有条件地区沙滩排球的普及程度,这是促进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措施。

2.4.5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日本,企业实体作为输送竞技人才的主干力量,既普及率高又减少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在澳大利亚,国家体育竞技人才输送的基础是社区体育俱乐部。其共同特点就是群众基础好。沙滩排球项目的特点是集竞技、健身、娱乐为一体,因此是一项非常便于普及的项目。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吸收,推动我国沙滩排球事业的全面发展。

3结论

1) 运动员选材层面的局限、缺乏基础阶段的专项训练、对沙滩排球制胜规律认识不足、训练年限短和运动员转会流动不畅等因素是目前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最主要原因。2) 目前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主要来源于室内排球,这对沙滩排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利弊影响。虽然壮大了沙滩排球的队伍、丰富了沙滩排球的技战术、为沙滩排球运动提供了很多可参考的宝贵经验,但又不利于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也不利于沙滩排球技战术的运用与创新。3) 构建多渠道的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模式,摆脱主要依靠室内排球培养体系输送模式的局限性,把室内排球培养体系作为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建立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一条龙”培养和输送体系,建立体教结合培养模式,采取以沿海为主、内陆为辅的模式建立后备人才基地,借鉴国外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是提高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陆卫平.对我国女子沙滩排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2):80-82.

[2] 吴平,等.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37-41.

[3] www.sport.gov.cn/files/jts/reg2005/05shapai.doc.

[4] 马晓薇.沙场风云录――记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J].中国排球,2005(6):12-13.

[5] www.fivb.org/EN/BeachVolleyball/PlayerBios/Player.htm.

[6] 翟帅,等.谈我国沙滩排球的发展之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5):117-118.

[7] 靳小雨.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排球,2004(5):18.

[8] 黎禾.沙滩排球技、战术运用特征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增刊):91-93.

[9] 徐伯彤.沙滩排球新规则对技战术训练的影响与向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68-70.

[10] 李世明.试析排球运动员从室内排球转打沙滩排球后运动知觉的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08-110.

[11] 项贤林,等.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33-36.

[12] 项贤林,等.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5(3):117-119.第30卷第10期

上一篇:对我国啦啦队竞赛规则演变的分析 下一篇:振动训练时发展肌肉力量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