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问题诊断及矫正建议(上)

时间:2022-10-05 07:45:58

议论文问题诊断及矫正建议(上)

“二诊”考试结束后,我校高三年级组选用了“重庆市高考模拟调研卷(七)”里的新材料作文题(以“孤独”为话题)作为月考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前的冲刺训练。笔者在教师阅卷结束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阅了部分学生的作文试卷,并且评改了高三年级组送来的六份“优秀”作文卷。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笔者发现我校学生所写的议论文中有诸多毛病,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此就议论文写作的问题作一讲评。

一、论证部分无分析

如《享受孤独》这篇议论文,作者首先用一组排比句从探讨人生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中心观点后安排了三个并列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述采用了事例论证,首先概述“杨帆在孤独中沉淀自己,升华自己,终于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的事实经过,然后展开议论:“她,是孤独的,但她并没有在孤独中选择自我毁灭,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其次举了世界著名演讲家尼克・胡哲遭受了不公的命运仍自立自强终有所成的事例,围绕他展开了假设论证,得出了“享受孤独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享受孤独,为生命之舞增添最优美动人的舞步,让生命之舞更加绚烂夺目”的结论。作者最后以“在孤独中永远的沉睡”的画家梵高、诗人海子、作家三毛为例,从反面展开论证,得出“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孤独,只有直面孤独,承受并享受孤独才能打败自己的心魔,抒写出专属自己的人生华美篇章”的结论。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了论证中心观点列举了多个事例,但对其主人公如何在孤独中沉淀自己终有所成的过程,作者却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譬如,杨帆莫名其妙地“萌发了对十字绣的喜爱之情。很快,她就学会用双脚制作十字绣”;尼克・胡哲也如有神助般的“他从不(注意!是从不如此。那还谈何“沉淀”呢?又谈何“克服物质和精神所带来的孤独,把孤独变成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从而享受孤独,走向人生的辉煌”的重点内容呢?)自暴自弃,现在的他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成为了世界公益组织Life Without Limbs(没有四肢的生命)的首席执行官”。画家梵高、诗人海子、作家三毛都死于自杀,似乎是没有“打败自己的心魔”――这是笔者的猜测,原文并没有进行论证,只是叙述了三个事例。如果作者分析了文中的人物是如何打败自己的心魔的,文章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二、抒情代替议论

议论文在进行事例论证时呈现出事例后没有进行分析,只用结论句收尾,甚至文章的结尾处也没有进行有力的审视或总结,只是敷衍塞责,写些无关痛痒的抒情句滥竽充数。

如《享受孤独》的结尾:

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江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溪水不争流,独在山林幽壑,清澈婉转,映照了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一世清誉。人也要学会享受孤独,即使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打败孤独。享受孤独,方可摘取胜利这朵彼岸花。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人只有在经历孤独,打败孤独、享受孤独之后,才能看见一轮明月高悬天际,享受那一地的莹白。

笔者认为,学生写议论文要想走出世俗、矫情、虚假的歧途,就要运用缜密的逻辑对事例或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不断弥补自己原有观点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尽量有新的发现,有个人的创见,在现有认识水平上完善所提出的论点。尤其是文章的结尾,如两军对垒厮杀正酣之时杀出的那支奇兵,要有意识地在结尾处对论点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审视和认识,这样才能显出我们所写文章的思想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改文的结尾如下:

众所周知,“孤独”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的孤独是一种摧毁人的意志的腐蚀剂,一沾上它就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悲观厌世,甚至恐惧、绝望,最终走向人生的尽头。积极的孤独是一种为孤独而产生的诸如超越时代的预言家、纷扰世事的明白人、超前变革的独行者,以及洞明世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毅力、唤醒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深广的情怀、当时不被人们理解现在才被人们景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悲壮等积极因素的催化剂。

“孤独”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容回避,也不可能回避,关键看你对它取何种态度,选择以何种方式对待它。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我们的人生道路才刚刚在我们面前延伸开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孤独,战胜孤独,从而在“沉淀人生”的过程中,去享受孤独所带来的胜利感、喜悦感、成就感,书写好自己今后的美好人生篇章,为国为家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魏书生民主教学理念与语文新课标(下) 下一篇:心怀目标,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