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6:14:00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公立医院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日益为大家所关注。文章对公立医院现行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规范科研经费合理、有效使用,促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升质量。

【关键词】 科研经费; 规范预算; 制度建设; 协作监督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不断扩大,医院科研工作无论在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科研经费规模方面均发生了巨大改变。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为例,自2006—2012年以来,医院科研项目从几十个发展到几百个,科研经费规模从过去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目前累计经费超过亿元,课题增长率逐年提升。医院科研工作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仅2012年,卫生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对本院承担的几十个“十一五”重大课题进行审计。审计虽然对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在经费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执行与批复内容存在差异,超预算内容使用科研经费

首先表现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审计中发现,医院个别科研项目购置设备型号与预算所列示内容不一致:如:预算列示购买a设备,而实际购买时,发现b设备的功能比a设备更加全面而且价格便宜,在没有报批的情况下购买了b设备;其次表现在随意扩大预算内容,如在预算编制中未列示的情况下,在“测试化验加工费”、“材料费”中发放病例观察费、病例录入、病例采集等人员劳务费等;最后表现在预算内容调整频繁,既包括课题内部各种费用间的调整,也包括各课题之间的调整,且部分调整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此外,也存在项目立项后,上级科研部门未完全按照其申请数量下拨经费,下拨金额少于申请经费数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进而导致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不合理的开支或不符合实际的支出。

(二)个别经费使用未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主要表现在科研经费在报销过程中,财务人员只关心票据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而对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开支是否合规审核不严。科研课题经费在使用时未严格按相应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国家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执行,如会议费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大型会议缺少会议通知、会期、会议人数等明细资料;有些费用超标,如差旅费;有些大额支出原始依据不足,难以界定支出与课题的相关性及合理性;另外还存在诸如设备、材料采购缺少入库手续、外拨合作经费缺少协议、合同或外拨单位非预算列示内容等情况。

(三)财务核算质量不高,数据准确性差

这主要体现在部分科研课题财务核算时调账频繁,费用科目核算混淆。产生调账频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财务部门在经费使用的记账过程中课题项目多,且有些项目名称类似导致错记;另一方面是前期支出环节未对各费用额度有效控制,造成一些费用超预算额度,故在课题结项审计时需要对账项进行调整,且个别调整手续不规范、不健全。产生费用类型核算混淆的主要内容是指财务记账时,费用归类发生错误,例如将通讯费、病人交通费、餐费在“材料费”中核算;将会议费误记入差旅费,差旅费误记入会议费等,造成财务核算结果有误,财务数据不准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首先,除少数课题外,医院主要作为主课题的任务单位或承担子课题,课题预算编制原则上应该由主课题及承担单位共同编制,但实际上预算批复后,往往由主课题方将批复的预算额度下达至医院课题负责人,预算内容可能与原申报内容有差异。如果课题负责人与主课题方缺少沟通,很容易造成实际执行内容与批复内容不一致。另外国家在医疗支出方面未建立一套科学、成熟的预算定额标准,课题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如果缺少与财务人员的配合,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考虑不全面,编制内容较粗,预算经常会出现不能全面真实体现预算成本、虚列费用支出项目、预算编制不够详细、虚高申报等问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计划性差也给预算的执行和审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而导致在实际报销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使经费开支难以按预算内容执行。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医院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复杂,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自然科学基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市教委项目等。这些渠道的科研经费一般都有独立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有关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的管理与监督,财政部、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政策进行了修订和改进。2006—2012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新规定,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 〕159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218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 〕277号)等。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在经费执行方面要求建立、健全与科研经费管理有关的内控制度,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滞后,旧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现行经费管理的需要,应及时修订并加以完善。

(三)科研人员对合规、合理使用经费缺乏正确认识

工作中由于缺少对科研人员系统的培训和宣传,很多科研人员甚至包括科研管理者对哪些费用可以列支、哪些费用不能列支、费用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是什么等概念模糊。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对经费的错误、违规使用,或是在临近结题审计时心里没底、不踏实。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在管理和使用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身的能力争取来的,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经费,不需要受经费管理的严格要求,也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了种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协作、沟通

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的争取、项目级别的突破、到位经费的增幅以及成果的鉴定和评价。科研项目一般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在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环节,项目负责人没有让财务人员参与协助,而在经费使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到科研管理部门申请报账,财务部门则只注重经费的收支核算,往往忽略对经费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配合,从而导致课题在结题验收检查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的现状。

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要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细化经费预算内容。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制定支出预算,使预算经济合理,既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又要增加经费的实操性,在不影响课题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和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必须随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更新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满足现行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除了修订和健全新的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相关制度、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中得以正确的贯彻和落实。

(三)各部门加强沟通、配合,严把经费支出审核关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配合尤为重要,只有部门联合才能真正起到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审核监督职责,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其次要规范报账流程、加强财务监管。财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科研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各费用类型的开支政策规定,在经费报销记账流程中,要注重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是否合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支出报销时是否符合相关合同的约定,票据、清单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规定。财务人员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开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时与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对账、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各项支出是否偏离预算,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进管理。

(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门。与国家审计、社会中介审计相比,内审部门充分了解单位各项内控制度,更容易发现并纠正经济上的违规现象。因此,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各类风险预警系统的积极作用。通过审计,发现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或漏洞,改进管理,增加效益,尤其是国家在对科研管理不断加强监督和改革时期,必须加强内审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合作,促使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喻涛.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会计师,2011(6).

[2] 陈莹.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的探讨[J].经济师,2010(9).

上一篇: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