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园区多样化发展论述

时间:2022-10-05 03:53:27

职教园区多样化发展论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需要在不停地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在寻找一套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将通过实例来阐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职教园区;多样化;发展

职教园区建设,在初步发展阶段,主要汲取工业园区建设的灵感,形成依托型、共建型建设模式;在快速发展阶段,从聚合经济的视角,形成经济助推型、互动发展型、多元互动型建设模式;从城市空间管理的视角,形成职教城型、城市新区型、城园结合型建设模式;在理性发展阶段,主要从集团化办学的视角,形成政府主导型、行业主导型建设模式。职教园区建设模式的构建,应突出多样化、开放化,注重特色化,尝试虚拟化。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布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大力培养面向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特别是2007―2009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立起首个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我区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格局;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覆盖市、县、乡、村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一技之长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发展阶段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完成规模增长,进入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期。2009年,我区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住校生数已达289695人,占全区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8%,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广西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经过一段时期的恢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量比例达到1∶1以上,基本实现了中职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与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技工学校校均学生人数名列全国第5位。三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一校多制、企业校区、企业办学、职教集团、车间进校、企业课堂等多种办学模式取得突破;职业教育在国家和自治区级示范院校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三)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急需的高、中等技能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十一五”以来全区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892359人,其中高职313588人,中职578771人。截至2009年,公办高职教育连续5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中职学校毕业生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且大部分在广西就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成为全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本级财政拿出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这4亿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村劳动者、大学毕业生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各行业培养、培训了100万二产技能型紧缺专业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在岗人员职业技能的提高培训了60万人,为农村培训实用人才1000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万人次,经过培训后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升。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的两大功能:就业与升学

从学生培养目的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实际上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就业前教育和升学教育,而后者在人们的讨论中往往被忽视。就I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学校给予学生的主要是就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培训;而升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学校要让学生为参加相应的升学考试做好准备。

各地中职学校在这两种功能上的侧重不一样。办好就业前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昂贵的实习实训设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以及深度的校企合作,成本较高。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这些毕业生不愁就业;但是,从预期收入、劳动环境、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方面来说,中职毕业生毕竟比不上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这类教育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具有吸引力。

升学教育满足了部分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有限而又面临当地普通高中学位不足情况的家庭的教育需求。近年来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政策已经在全国普遍推行,部分省区甚而有本科院校定点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政策。虽然后者的覆盖范围有限,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种政策的影响十分显著。例如在课题组调研的某省,中职的对口高考本科指标全省超过2000人,升学教育因此成为该省各个县中职学校的主要功能。而在另一个调研省,对口高考本科指标不足200人,在该省就很少看到以升学教育为主的中职学校。

撇开各级政府发展中职的政策目标不谈,仅仅关注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话,我们看到,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下,一个中职学校生源多不多、是否有活力,与其是否选择了符合自身条件与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有重大的关系。办升学教育,受财政投入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良好的学校管理是关键,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县的中职学校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升学教育。与之相比,就业前教育在师资、设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多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在财政投入不足、其他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办好就业前教育很不容易。

三、长江三角洲”的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地域范围最广、分布密度最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意味着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的深化。在经济、社会、城市等各方面的作用下,长三角城市群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选择区域。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意识到需要有种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由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都对专门的技术人才要求更加严格。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也需要不同规格和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综合,技术教育向人文社会领域扩展,最典型的体现是现代服务业。

2.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培养形式的多样化。

3.高等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的缩短、产业结构调整及更新换代随度快。从而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按区域经济统一规划布局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配置,加速整合与重组,并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开发区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政府、企业纷纷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力度,比如走创建职业教育园区的道路,走校企合作,或者学校和企业联手走集团化道路,这些发展模式为开发区人力资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文中以苏州工业园的发展、经验来具体说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成功的借鉴了新加坡、日本、德国的职教经验,与企业紧密合作,成为培养技术人员的摇篮。一是组建董事会,充分利用外企管理优势,由董事会根据需要,为学院大政方针进行决策和监督,从根本上保证学院的办学方向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二是形成优秀的老师和顾问团队,充分利用外企人才优势,要及时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去调整学院专业设置,根据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技能和技术市场的变化,相应的对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的调整提供咨询和建议。三是利用外企设备优势,建设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职教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四是利用外企技术优势,为学院培训一批技术过硬的师资力量,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从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五、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台湾的工业和商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的转变给台湾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台湾职业教育很有特色,在办学理念上,宣传“终身教育”观念,强调以“重学力”取代“重学历”让受教育者明白职业教育跟大学的教育的不同,但是是同等重要的;在毕业方式上,实行学分制管理,使学校的学生可以采取“随时进出”和“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学业;在办学方向上,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的个人条件,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这跟毕业上实行学分制是相呼应的;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

台湾职业学校管理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在学校管理上,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这种注重家长参与的管理方法,既提高了家长对W校管理教育的认同,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在课程、培训和学习上的合理规划;在教学管理上,更是结合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主要是台湾教育局为了那些在初级教育阶段就没有升学欲望的学生,或者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无法完成正常学业的学生准备的。为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潜能,实行因材施教理念;在学生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但是学生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

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上积极发展、投入上相对加大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也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坚持按照(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市场需求走产学结合、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办学运作模式的多样化,更加合理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闲置。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行业性、区域性、时段性和外向性等特征,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现在的以社会需求为主,逐步建立,经济多元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发展格局。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人尽其职,物力人力得到最大力度的协调,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抑制人才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培养外企灰领的“西点军校”――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记实[N].中国教育报,2003年06月14号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析 游玉桃,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 第10期

[3]从比较的视角探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陈剑芬,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年 第04期

上一篇: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刍议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