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范文

时间:2023-10-18 17:00:48

职教中心

职教中心篇1

一、“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

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内容任务化、模块化、项目化,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导向,以工作职责为心理导向,以职业发展为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和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工作环境下项目教学法与职业发展导向培养的有机结合。”表达公式:“13•37”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核心是“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均围绕“工作任务”开展,问题因任务而起,因任务而做,因任务而终,“工作任务”可以被看作一个个的项目任务。所以,“13•37”教学模式采用的也是项目教学。然而在项目之外,“13•37”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工作环境的塑造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更注重学生个人的因素,因此与项目教学法相比,“13•37”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流程式教学法,而是一种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教学环节的设置来讲,“13•37”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三段七环”教学法。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包括客户沟通、方案设计、组织生产、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诸多方面。

二、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特点

“13•37”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支配课堂”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新型教学模式。

1.目标指向具有多样性。学生层面,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分析、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层面,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校层面,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13•37”教学模式的实施,寻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体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课程体系。2.职业定位准确,效率高。“13•37”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衔接,具有学习目标明确、职业定位准确、易形成职业素养的特点,并且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3.针对性强,可控性好。“13•37”教学模式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教学环节重实践、轻理论,适合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能力相对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技能。

三、“13•37”教学模式模型

学校应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以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为核心的学法取向和以自我定位、自我认知、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归因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取向外,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强烈诉求。课节时间轴与学业业绩报表时间轴和学法取向、能力取向、资源取向相互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维三取向”模型,使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更趋成熟。

四、“13•37”教学模式学法取向的资源诉求

“13•37”提倡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学法取向,该学法取向要求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既提出内在的学法精神诉求,又提出外在的精品资源诉求,这些诉求的核心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必要资源。”为保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实现这些诉求,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微课、练习题、图文教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等。

五、“13•37”教学模式模型分析

1.从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来说,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完成“创设工作情景”“制定工作任务”和“鉴定工作成效”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已经确定,在实施过程中只需做好铺垫、明确工作任务,后一个环节与工作任务验收小组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所占时间为十分钟。其他四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占时四十分钟。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为1∶4,教师还权课堂,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学实施的主体来说,“确定工作角色”“确定工作方案”两个环节由学生完成,既满足了新教学理念的需要,又彰显了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势所在。这一转变把教师的主动权归位给学生,让学生实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更有动力,合作学习更加高效,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3.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来说,教学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诸环节始终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有四个方面好处。一是学生进行岗位角色定位,培养了学生岗位责任意识。二是师生拥有共同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教师从作业布置者变成助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顾问,构建出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四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4.从课程评价体系来说,单个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验收小组通过填写任务实施鉴定表、客户采纳意见两种方式实现,体现形成性评价;工作效果反思是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全面反思,体现过程性评价;学科单个工作任务汇总,形成月工作业绩报告、学科工作业绩报告、年工作业绩报告,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的统一。在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取得进步的高效之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广泛试用推广。

职教中心篇2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教育 对策

心理教育是一种直接关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本性教育,也是一种关注社会对个人心理影响的社会性教育。从深处讲,它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根部”;从广处讲,它直接关涉个体与周围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探究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年龄一般为15一20岁左右的中职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转型环境.具有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需要更高的艺术性和更大的“心理投入”。更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的要求。正确、慎重地定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的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心理教育化解人的心理矛盾和提升人的心理素质的功能.使它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灵成长的建设性桥梁。[1]

一、心理教育的存在问题

1.学校方面。中职学校教育只注重专业技能和就业方面的学习,而不注重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和处理。有的学校以为学生在校平安无事就行,而认为没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与辅导。有的学校将心理教育误认为是个别教育,只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宜大量的实施,担心大规模开展心理教育会对学生的就业和学校招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学校虽有心理教育机构,但进行实际辅导的效果不明显。没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心理状态。

2.中职生自身方面

2.1自卑心理

中职生在初中读书时成绩差,是被老师们排斥或忽略的对象,基于家庭原因,选择职校多半属于无奈之举。到中职学校学习以后,中职生在面临着学好专业技能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就业压力。他们因为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较弱,在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使自己的自卑心理越来越重,导致了消极的学习状态,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自卑心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阻碍作用,也是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2交际障碍

刚入校的中职学生带有一定的幼稚性、幻想性、依赖性等特征。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异性关系中,出现种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有的因羞怯,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而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因自负而不屑与人交往;有的在交往中缺乏宽厚、包容,而无法与人交往。特别是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舒适无忧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的不正当溺爱,使其任性自我,在与人交往中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很容易与人发生矛盾;另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 岁到20 岁之间,价值观、人生观还不够明确,个人不够成熟,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际时,部分学生会因不够自信而出现语无伦次现象,形成恶性循环。[2]

2.3青春期

中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也称为青春烦恼。

2.4不良个性

有些中职学生性格急躁、冲动,过分争强好胜,自我评价过高,碰到力所不能及之事,为了“面子”勉强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即使遇到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也会怯弱退缩。由于不同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地出现矛盾也是正常的。但有些同学不能把握自己,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和集体,同学关系紧张、不合群。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1.家庭方面的因素。从很多中职学生家庭来看,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经常性的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必要的关注。孩子有时处于失控状态,极其容易养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一旦问到孩子的学习不理想时,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极易使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创伤。

2.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一味地采用严厉的管束教育,用苛刻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出现错误后严厉批评,甚至有些学校采取体罚情况。这些学生从心理角度而言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注和赏识,但是他们往往难以得到必要的激励,因此,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对教育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3.社会方面的因素。一是不良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等,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很多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二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喜欢上网的中职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中职生凭着自己的阅历、心理品质等,难以辨别真假、分清是非。其中,网络色情、暴力对中职生的影响最大,导致中职生出现很多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很多中职生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三是从社会评价来看,普遍认为职教要低于普教。在中职生就业时,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积极进取心理。

三、加强中职心理教育的策略

1.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学生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中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要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使他们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

2.认真做好入学指导,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中职新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可以组织新生参观学习、生活环境,利用参加集体活动来增进与新同学的友谊。同时教师尽管的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新生的职业意识,清楚以后的就业方向。另外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的开展自我调节,在学生自愿和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其取得的成绩,挖掘学生的潜能,争取更大的发展。[3]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新生入校后,应根据学生情况建立新生档案,跟踪心理变化情况,关注有问题倾向的新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同时要及时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紧张、压力大的新环境极易让新生压抑自我,不能放松心情。所以应努力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让新生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尽快消除人际之问的隔阂,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能彼此敞开心扉,增进感情,解除心理压力。

总之,中职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系着中职生能否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不断创新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方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策略,采取激励性教育方式,鼓励中职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校携手确保心理教育质量,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强对中职教育的正面宣传,以促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莉. 挖掘中职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09,(07)

[2] 陈呈超,李英. 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的年度分析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7,(01)

职教中心篇3

[关键词]职高教育平视教学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127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真正踏上中职学校的三尺讲台,才发现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则需要融入更多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以生为本的精神。职高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教师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作为一名行走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成绩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部级重点职业高中,但它并没有因为是“国家重点”而收到更多高分数的学生。每年中考结束后学校的录取情况总是不太令人满意,因为我们几乎集合了全县所有普通高中挑拣剩下的学生。那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意味着职高生就没有优点可言了?不是的。因为我们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他们的能力。以我校为例,每年举办的国家、省市级别的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均有获奖。幼师专业的学生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能强,他们总是很抢手,甚至一些在校学生被个别幼儿舞蹈中心聘请做教练,真正做到学教结合。演讲比赛中,我校的学生代表和重点高中的学生同台竞技,很多次都能拔得头筹,并且在省市都有获奖。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安徽赛区,我校的学生也是榜上有名。这些都是闪光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一味地抓住成绩不放,学生累教师也累,学校也没有发展的空间。既然是职业教育,我们就应该以职业为主,形成我们独特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因有特长而充满自信。

二、平视教学,拒绝俯视和仰视

“俯视”有盛气凌人的威严,“仰视”则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这两者都不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轻松愉快的交流,只有“平视交流”才可让双方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状态。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往往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因为教师总是把自己放到师者的位置,高高在上,大有“我的讲台我做主”的心态,而学生则可能持有一种拘谨畏惧的心理,这种状况怎么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讲着对于学生来说“高深”的知识,学生或畏惧或抵触不配合,这样的教学不能算有效,这样的交流不能算和谐。所以,教师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坦诚相待。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平等。教师和学生都要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只有双方保持平等的心态、平等的语气,才可实现平等的交流,也只有做到平等交流才能保证交流的顺畅,才能出现和谐的景象,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

三、用心、尽心、尽责、用平学生受伤的心灵

中职生来到职业高中,大多数人其实是不甘心的,但在成绩面前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成绩不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可能在小学、初中就处于中下等,这样的成绩自然得不到教师的青睐、同学的艳羡,更多的是呵斥与鄙视。这样的学生进校后,如果教师也是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那么他们会很快厌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教师所能做到的就是用心、尽心、尽责、用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平时多关心,上课多用心,生活上多费心,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沟通交流,向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诚意。

四、赏识教育很关键

职高生之所以破罐子破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人赏识。他们并非没有闪光点,只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点不一样,他们在“以分数论优秀”的年代,显得狼狈不堪。另外,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赏识,这是物质上的爱替代不了的,当然赏识要真诚。有个学生在邮政局上班,他感叹如果不是当时笔者对他的赏识,他的命运也不会被改写。那时,笔者担任他们班语文老师,痛心于这些学生大把挥霍青春年华而不知珍惜,尤其是他,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还是不为所动。直到有一天,笔者让他帮忙核对数据,他很认真,笔者突然想这会不会就是个突破口呢?趁此机会表扬了他的态度,并且之后总不间断。笔者真诚地赏识他,他也慢慢转变,毕业时考取了石家庄一所高校。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让赏识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时时给学生树立自信,要相信每朵花都有它的花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王晓春.今天怎么做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4]张鹏.培养孩子成长的21个关键[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职教中心篇4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精神,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必修课,而将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教程。其实,在必修课的课程中,就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如高一年级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四章的“职业性格”内容,其实就是在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过程中,怎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又如在《哲学》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参加社会实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形成正确认识、提高自身认识能力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而不喜欢人批评。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学习成绩差,从初中时便较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尤其是到了职中以后,更加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因此一般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要多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正如周弘所说的:对孩子要多用“大拇指”,少用或慎用“小拇指”。多说“你真棒”“再讲一次,肯定会比刚才讲得好”等,及时发现,及时赏识,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以中肯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满希望的语气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课堂上,学生发言必须举手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实际教学生活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想发言的学生并不是都举手,而是等着教师的点名再回答问题,于是有的教师干脆就不提问,你听我讲成为一种病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时明确规定,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无限制”,即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随时提出来,学生自己的观点可以无限制地发表出来,学生自己的即时情绪可以无限制地表达出来,使课堂成为一个“乱哄哄”的课堂。如在高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关于“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中“如何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我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人人上讲台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老师综合得出结论。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得出,消费既是个人的行为,家庭的行为,又是社会的行为,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四、运用幽默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在枯燥的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恰当地运用幽默、动作、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如在高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关于“人生理想”中,我提出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理想前途的理解,即“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等等。又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第三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引用了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种诗歌引用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当然,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运用角色渗入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互换角色能够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反馈,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学生走向讲台,尝试教师的角色,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内在的能量将得以充分释放,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也只有这时才能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和教育观念,充分展现其创新能力和平等观念。因此,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居于幕后,是师生角色互换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它不仅遵循了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角色渗入法教学可以将师生距离拉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第五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的内容:“拜金主义”“游戏人生”等,我就让学生上台发言,让他们来当老师,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同时也说明自己在读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从而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注意倾听,掌握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在政治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听取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同的心声,注意“听”的技巧“,听”出学生所体验的感情,所持有的观点,解释语言背后隐藏的密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把心理测试、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职教中心篇5

一、完善工会组织机构,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随着两校区的成功合并,原有的工会委员因工作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使原有的工会委员会工作难以开展。为履行《工会法》和确保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行,务必尽快成立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开学初,学校党总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会组织的组建工作,起草了《句容市职教中心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组建方案》,并借助教师节表彰大会,请全体教工推荐心目中的工会委员,统计结果将交党总支研究决定后,予以公示。在新当选的委员中,采取竞职演说、教工选举产生工会主席1名和副主席1名,最终组成句容市职教中心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第六届工会委员会(7人组成)。同时成立句容市职教中心第六届女工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3名)和财经审查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3名)。为改善工会干部办公环境,提高工会干部的办事效率,积极争取党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尽快解决工会干部无办公室的问题。为了落实《教代会条例》和确保我校六届一次教代会的顺利召开,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决定将于2011年12月由全体教工选举产生六届教代会代表66人。通过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工会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运用当代工会的先进理论,提高办事效率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工会的层次和知名度。

二、强化师德建设,确保四星创建成功

由于我校已成为一所拥有教工260多人、占地280亩的现代化雏形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和确保学校今年创建四星级任务的完成。为同心同德,共谋发展,需做好教工的思想德育工作,为此,学校工会根据党总支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师德教育活动内容与学校教工思想实际,借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之际,向全体教工再次发起倡议: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推广“十提倡”用语和遵守“八要十不”承诺,目的旨在强化师德教育,提升学生自信心和教工思想德育素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规范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引导教师争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提高师生生活的幸福指数,以此促使我校校风、学风有较大的改观,把我校真正建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学习工作的乐园,从而推动学校和谐校园的创建和四星级学校成功晋级。

学校工会将通过倡议和利用网络、公开栏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教育,以此希望广大教工能自觉使用“十提倡”用语和履行“八要十不”承诺,做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和四星级学校的排头兵。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冷漠;多赏识,少批评;多理解,少挖苦,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对学生的教育要能真正彰显人文关怀,把学校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进一步落实到实处,要“急学生之急,想学生所想”,为学生美好的明天“撑起一片蓝天”,把我校打造成具有现代化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四星级学校。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工会要始终把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激发教工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创建和谐校园当作工会的重要工作任务。而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通过教代会和校务公开两项制度来实现的。所以,工会要以加强教代会规划化、落实教代化职权为重点,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如抓好教代会中心议题的确立、教代会代表的选举和培训、提案的落实以及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等环节,提高教代会的质量。同时,工会要引导教工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确立主人翁的姿态和胸怀全局的意识,群策群力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等。工会还要为“进一步重视和满足教师参政议政的意愿”、“真正做好校务公开、阳光操作”创造环境,充分落实教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真正使校务公开工作转化为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和谐要素、一种管理理念,更是学校凝聚力积蓄的动因。

四、切实履行职责,维护教工切身权益

今年是我市新一轮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小学兑现绩效工资的重要之年。校工会要借此东风,主动参与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参与教师职称评审,参与学校考核方案的制定或修订,配合学校党政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继续做好“有难大家帮”的互助互济工作,对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教工,工会要及时地给与热情的帮助和解决,要把教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要“想教工所想,急教工之急”,从而维持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同时,还要继续开展“三关心”行动,真正关注教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教工解决思想、情感和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困惑、困难等问题,要通过对教工的尊重与支持、对教师的真切关心与帮助解决教工的民生问题,要把好事办好办实,并拓宽为教工办好事办实事的渠道,如利用教师节,联系中医院和妇保所,为符合条件的教工体检;要借中小学实行绩效工资之际,制订客观公正、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在财政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教工的经济待遇,共创学校发展与教工无忧的双赢局面。 【1】

查阅更多 职教中心工会工作计划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五、开展寓教于乐活动,促进教工身心健康

为帮助教工构建和谐的内心世界,校工会要大力发挥工会群众组织的优势,组织教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喜闻乐见的一些文体活动。为便利教工活动的开展,学校花巨资修建了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为教工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大舞台。校工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工活动场所,如乒乓室、台球室、室内馆场等,结合教工的兴趣与爱好,多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工消除疲劳、调整心态,愉悦教工的身心,减轻教工的心理和生理压力,确保教工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推动学校的四星创建等工作有序开展并顺利完成任务。

总之,工会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尤其是工会干部自身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要确保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工会干部务必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敢于作为,要在上级工会和校党总支的有力领导下,团结教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为学校四星创建与未来发展而努力。

附具体计划:

九月份:

1. 做好庆祝教师节有关工作、向教工发出师德建设倡议;

2. 成立第六届工会委员会、第六届女工委员会、第六届财经审查委员会;

3. 制订工会工作计划;

4. 联系中医院、妇保所为符合条件的教工体检;

5. 改善工会办公环境,落实工会办公场所;

6. 做好我校参加句容市关工委组织的“我爱我的祖国”演讲工作。

十月份:

1. 鼓励教工用实际行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2. 上报一份调研报告,力求参加镇江市教育工会的评比;

3. 做好迎接“江苏省教科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和“镇江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授牌工作;

4. 利用公开栏、网络等阵地,大力宣传“十提倡”用语和“八要十不”,强化师德建设,为学校创建四星做贡献;

5. 征求教工建议,开展一次文体比赛活动(内容待定)。

十一月份:

1. 在情况可能的情况下,邀请部分退休教师回校参观、交流;

2. 协助有关部门,要求教工继续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确保我校顺利通过验收;

3. 配合学校,鼓励教工为四星创建比贡献;

4. 加强“教工之家”的建设,为教工的业余活动提供便利。

十二月份:

1. 征求教工建议,开展一次文体比赛活动(内容待定)。

2. 做好宣传发动和选举六届教代会代表工作;

3. 尽可能在学生中广乏地做一次师德建设调查;

4. 加强对室内体育馆的管理与使用。

二0一一年一月份:

1. 组织教工用实际行动庆祝元旦;

2. 整理2011年工会工作目标考核材料;

3. 落实六届一次教代会召开的时间、程序、内容;

4. 做好困难教工的帮扶工作;

5. 争取党政主要领导支持,落实教工相关待遇;

6. 做好离退休教师的春节慰问工作

不尽事宜,另行通知!

(2)

查阅更多 职教中心工会工作计划

                

职教中心篇6

是什么原因使中职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少孩子的父母将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圆自己当年的梦想。而当孩子没能如愿踏进大学校门而上了中职时,他们首先就泄了气,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打了折扣。在他们眼中,孩子成了没跳过“龙门”的“鱼”、成不了“钢”的“铁”,鼓励和关心就相应少了,甚至冷言冷语地指责。如此一来,就给孩子造成上中等职业学校对不起父母的心理压力。

第二,来自社会压力的影响。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部分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中职学校是“筛子漏”学校,不会培育出多少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甚至片面地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低层次的受教育群体。这种只看重文凭而忽略个人能力的社会评价,自然会给中职学校的学生带来压力。

第三,来自个人因素的影响。就读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智尚不成熟,面对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考试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多方面冲击,很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将自己束缚在“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阴影里面,造成了走出校门“底气”不足的状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用自己的信心鼓舞和感染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楷模。老师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甚至老师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和精神风貌,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样不仅能保证老师的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二是发现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之所以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没能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每个学生都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老师会注意学生的“过人之处”,一旦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潜能,就会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以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的方式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并非事事不如人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作为老师不仅要积极发掘学生的特长,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自己的长处在于所学的专业,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更高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打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过多的失败体验,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四是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老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品味”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

五是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要善于同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亲自到学生家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自信心家庭社会个人偏见培养鼓励一技之长成功体验

职教中心篇7

摘 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具有情绪稳定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等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体育素质教育的实现,也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熟。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这既不利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现。本文将重点来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讨论,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 团队能力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健康的学生,内心一定是充满阳光的,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行为活动中去,从而来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改革的主张保持一致,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目前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学生受到家庭因素和影视教育的影响,他们很容易性格孤僻、不合群,始终将自己放到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去,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障碍,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十分不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差,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育,成为未来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学习压力较大,造成心理扭曲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造成了心理的扭曲。同时,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同学都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担忧,认为学习是今后唯一的出路。这种错误的心理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发育。加上青春期本来具有的内心错乱心理,很多学生的心理容易扭曲、变形,他们无法正视自我,从而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降低了自身身心的不平衡性。

(三)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受到国家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自我、骄傲等心理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到了个人的人际交往。同时,个人主义、盲目攀比、自我认识不足等问题也凸显出来,他们往往不能客观理性地来认识自我,对于自己的有点和缺点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衡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总而言之,面对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对此进行足够的重视,以此来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个人心理健康发展。

二、如何实现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解学生情绪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及时环节学生的情绪问题。比如太极拳,要求静中生动、静中生智,能平缓情绪,克服急躁、冲动等不良情绪,遇事能冷静对待,有条不紊的处理突况,对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体育活动为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提供了很好的排解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该减少理论教育,通过具体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能力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很多项目都是与学生团队能力息息相关的,团体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双打乒乓球等,都是多人参与的团体项目,均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感受集体力量,从而融入人群,改善孤僻等性格。将个人放到团队中去,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力量的不足,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力量的巨大,在与人的交流和沟通中,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态度、心理问题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进步。

(三)注重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是保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比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进行,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重塑自信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心理问题。其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对症“下药”,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准确有效地判断,从而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解决之道,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素质、实现个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帮助学生环节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心理素质朝着更加健康的状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有效的完善自我,对于自己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从而来不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郭慧.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职教中心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 语文教学 职业核心能力 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中职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院校一直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而往往忽视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育。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实力,更是促进中职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直接培养社会专业对口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增多,更多的企业反馈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专业能力强,但实际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弱,大多数的企业反应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强。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其他的知识觉得不必费心。一些学校在设置语文学科课时时,没有经过科学的安排,认为只要修完语文学科的学时就是完成任务。其次,语文教学材料与专业知识脱节,甚至互相背离,使得很多学生感到语文教学没用处,甚至不愿意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不仅如此,很多中职教师也认为语文学科不必过于重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只是走走形式,因此导致学生的而不关注,教师的不专业。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各项综合能力较差,企业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弱等等问题。

二、中职语文教学怎样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整合。

1、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中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义务教育的中学生,其压力主要来自于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工作压力。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其紧张感要远远少于与普通院校学生,因而可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表现得过于散漫、积极性也相对较差。而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要开展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应多多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增加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学生与人的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改革等能力的综合,也就是说职业核心能力是关系中职院校学生将来职业生涯好坏的关键。这些能力无一不需要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链接。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块,将语文基础知识与职业核心的各项能力培养联系起来,通过设置一些合作任务,运用多种手段,来收集和运用信息,以一并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

3、从专业特点出发,培养实力。

语文教学对于中职学生实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将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与专业训练结合在一起,以突出专业的专业性和特点,势必能起到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和实用能力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整合,使得语文教学能够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整合;另一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专业特点出发,就语文教学的过程逐次递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结语

总之,职业核心能力是中职院校学生必备的综合技能。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整合专业教学与语文相关实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各项综合实力的提升。

上一篇:大智慧范文 下一篇:职教论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