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倾听习惯

时间:2022-10-05 01:53:21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学会倾听”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学会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就学习来说,通过倾听,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可谓是学习中的一条捷径。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呢?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

首先,我对孩子明确要求,在课堂上,既要注意倾听老师讲课,又要注意倾听同学发言。其次,我阅读了有关倾听的理论书籍,并告诉孩子们:面对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听时,把注意力集中到将探讨的问题上,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同时,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辅助: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重;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当然,在别人回答完毕后,亦可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别人回答的意见。另外,为了引起学生心理上的重视,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这样做,待学生表达完意见后,随时请其他的学生复述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并让其给予补充或评价。作为教师,我也会及时鼓励或指正,以此来调动学生听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逐步乐意倾听。

毕竟是低段的孩子,有时想听,却不知应该怎样听。除了理论上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的激励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小朋友听得多认真啊!”同样,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见我这样的评价语言:“这位孩子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他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个孩子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他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将自己的意见补充进来,真棒!谁能说的比他更好!”这样的语言能更好的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对此毫不吝啬。

二、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倾听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老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三、提出问题,用心倾听

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四、持之以恒,养成倾听的习惯

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小学生的特点,而良好的倾听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重视倾听,做到及时提醒,及时表扬,促使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我想,学会倾听既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

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我愿意陪着孩子们一起来铸就这把神奇的金钥匙,并引领着孩子们用这把神奇的金钥匙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和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殿堂里畅游。

上一篇:数学课堂上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下一篇:例谈科普类阅读理解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