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30 12:59:06

浅谈小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人遭受失败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社会适应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如今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因此,遇上挫折有的学生就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一、在挫折中感悟挫折

多利用报刊登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进行教育。

1.利用自然环境挫折,开展教育。自然一旦横施,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但如果这时人的心理堤坝没有被冲垮,人才可以迎来生命的转机。例如,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后,在结合学校的捐款活动的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教育,让学生懂得了即使面对困难,只要自己能正视它,终有解决的办法。

2.利用社会环境挫折,加强教育。由于社会条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每当班中要进行班干部选举时,班干部的上下变 动总会较大,有些班干部总会因未被选上,而导致心理失衡。针对这一情况,我会在班干部选举之前,抓往时机,在班中开展 “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等小型讨论,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

3.利用个体的挫折,深化教育。当一个人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就以一个自幼丧母的女孩为例,自从我接班后,除了对其生活、学习上给予适当帮助外,我绝不对其搞特殊化。刚开始时,她相当受不了,经常无端发脾气,甚至有时会因上课举手没被我叫到而闹上一节课。于是,我抓住这些细小事例,找其谈心,告诉她,这个社会是公平的、竞争的社会,总会有不顺心的地方,遇到挫折,应想办法克服,而非怨天尤人。同时,我还在班中开展了一次“如何参与 竞争?”、“万一竞争失败,该怎么办?”、“万事要靠自己争取”等大讨论,使小朋友知道了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道理。终于,在第二学年的一次班干部选举中,这个女学生以自己的努力,被同学们推选为小队长。事后,她对我说:“通过自己 努力争取来的荣誉,要远比老师送给她的中队长更令她感到高兴。”后来,该生耐挫折力渐渐有所提高了。

二、在磨练中提升抗挫能力

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各种障碍,把他们置于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让其在各种身体与意志的磨练中提升抗挫水平。

1.结合教材渗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榜样的典型事例,步步渗透,让学生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克服挫折的勇气。如《一定要争气》一课中的童第周面对考试成绩差、要被开除等困难发愤学习,以惊人的毅力成为了伟大的生物学家。

2.结合多元活动。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应善于发掘其中能培养学生耐挫折力的活动,加强教育。如,我校开展了开学前的军训活动,应该说这对于我们那些父母眼中的宝贝们是有很大困难和挑战性的。刚开始时,学生们有的站不了半小时便会晕过去。针对这一情况,我马上在班中开展军训前教育,让学生谈谈军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完成校方交给的任务。与此同时,我又要求教官更严格地加强训练,我也帮助一起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可组织诸如远足、野营、登山、自炊、值厨、拉练、支农、学工、军训等主题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发展为“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锻炼。

3.结合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可以仿效的榜样有中外著名人物;有全国著名的少年英雄;有身边的先进。其中学生们身边的先进,他们学起来更亲切。如我校的张红同学,他左手残疾,但他仍然勤奋学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是,我将他介绍给同学,请他为我班同学讲讲他顽强学习的事例,同学们在感动之余,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耐挫折教育。因此,要注意找寻学校、班级同学中的闪光点,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

三、在合力中保持抗挫

人具社会性,小学生也是如此,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物,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而,为了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就需要让他们与社会、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打造合力。

1.在家庭教育中体现。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围,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教育。据说犹太人的家长在小孩子刚学会走路时,把他们放在桌子上做出要抱他们的样子,可当小孩子扑过来时,有意让孩子从上面摔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灌输给孩子这样一种观念,即你生来就是要经受磨难的,你必须用自己的努力来战胜困难。磨难是人们所要面对的基本事实,而幸福则是用努力争取而来的,千万不能无原则的溺爱。

2.在社会关爱中体现。充分发挥各种校外德育基地和模范人物的作用。可以请老红军、老八路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请著名劳模、企业家介绍他们的创业之路;请消防战士讲述如何在危险的现场战胜恐惧降伏火魔等等,让学生感受挫折可能相伴一生,促使学生从小树立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信念。

上一篇:Beggars Barred from Temple Fair in Nanchang 下一篇:小井眼修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