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5 01:02:09

我国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招聘、培训、考核、调整等步骤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和效。我国事业单位主要从文化、卫生等综合层面服务于社会,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优质人才,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有保证。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性对策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1.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的。事业单位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占据了大量的国有资产,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维系社会的公平发展,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国家资源进行管理与利用。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要借助于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辅助。例如:定期的在社会范围内招聘高级技术型人才,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对人才进行任用;各层工作人员的薪酬、补助等资金来源;退休工作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等资金来源都要借助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级的帮助。

2.为国民经济提供基础性保障。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相关方面的服务性工作,由于事业单位承担重要的社会职能,如果人才管理不当、不科学产生的后果势必也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其功能的发挥。各地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都是唯一的,只有让人力资源正常发挥效用,才不会影响整体的国民经济运作,且这种保障是基础的不可替代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1.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也要顺应市场化的趋势,然而目前大部分事业单

位管理仍然遵照计划经济式的简单管理理念,即人员的分配由组织决定,以工龄论资排辈。造成有些人才不能发挥能力,专业的技术技能无法得到施展。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沿用至今,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新制度和方法。导致与当前形势差距越来越大,进一步阻碍人力资源效率的提升。

2.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机制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激发员工的上进心,促进员工的自省和自我完善。同时也是监督员工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事业单位的所有人员都要参加考核,经过调查,我国现存的事业单位考核制度亟需优化,首先就要解决形式主义考核方式的弊端。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人际关系的制约,总是走走形式和过场,考核要真正做到切实有效,结果有效,奖惩分明,真正反映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3.收入分配方式不合理。部分事业单位中存在着不同工作,相同薪酬的现象,这样的收入分配方式对员工来说存在不公平性。我们认为在事业单位中也可以适当的实现按劳分配和按技能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的分配方式让勤劳的员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让有所懈怠的员工能积极的鞭策自己。此外还可以采取按技能分配收入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促使员工潜能的最大化。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1.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事业单位需要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制度,保持公平、公正。避免因为人际关系造成的走后门现象。岗位招聘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质,还要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要有一定的危机处理的能力,把单位的工作当做是为社会创造切实利益,不要利用工作的方便条件为自己谋取私利。

2.适当增加技术型人才的比例。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对人才进行整合,根据职工的专业能力为其安排后续的培训课程,促进员工的整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为优秀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晋升渠道,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在理念上都是最先进的,最能符合时展的脉搏,最能与时俱进,只有让新鲜的力量灌输到陈旧的事业单位,才能使事业单位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3.加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功能。事业单位人员的所做所为需要媒体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一直以来,媒体和群众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监督不够,主要的原因在于群众和媒体很难深入到事业单位中去。在政府部门的指引下,适当的增加群众和媒体去事业单位调研的机会。

四、结语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事业单位为市场主体服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招聘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改善本单位的情况,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闯.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具体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2).

[2]许宏.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12(02).

作者简介:刘诗畅(1992- )女,黑龙江大庆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上一篇:我国日用瓷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