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观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03:47:47

人本主义教学观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 人本主义学习观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本文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对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课程设计 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观简析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提出了与被称为心理学第一思潮(把人描述为本能与冲突的产物的精神分析学派)及心理学第二思潮(强调人与动物的基本相似性、强调学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要根据的行为主义学派)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其基本理论用之于教学理论领域而提出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当前西方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该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生关系应该是真诚、接纳、相互理解的;教学过程并无固定的结构或模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教学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罗杰斯认为,“教学方法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有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过教书,极大地突出教学中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是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理论。

以罗杰斯的这种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为主要的理论依据,本人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进行了尝试,和传统教学模式时的教学效果相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大为提高。

人本主义教学观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

各环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入门课的设计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及正确的引导力

根据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五年多的实践教学,认为高职第一节《VB程序设计》课程意义重大,上得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欲望,而且直接关系到本课程今后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课前应倾注心血,精心“策划”,要有“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产生一种“企盼心理”。另外,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要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并不很清楚。对学完这门课程后,自身能有什么变化,能获得什么技能,学生则更为茫然。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第一节课就要有一种正确的引导力,让学生了解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为此,笔者在入门课的教学中,注重讲授、演示、学生练习的混合应用。并借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VB集成开发环境中的代码进行解读,展示VB程序设计的简易型和可操作性。接着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红绿灯”现象,进行编程,实现界面效果,然后再对第一次形成的界面效果进行修改,获得变化后的“红绿灯”效果,反复进行,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不是一种死记硬背、枯躁、乏味、令人厌倦的活动,而是一种生动活泼、容易理解、能体会到程序设计奥妙的活动,更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课程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其他的传统教法,是一种形象直观、引人入胜、有丰富审美情趣的活动。然后在课程将要结束时,布置一些例程序还可能发生的变化,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地去了解本门课程的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持久兴趣。

2.语言基础课的设计富有可比性及实证性

对于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语言基础课的教学,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程序设计课程实际上是研究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也可称为计算机语言。它与汉语、藏语、英语等自然语言(或称母语)有共同的地方:各有自己的一套标识体系和语法规则。对自己母语的学习,先从“模仿”中获取最基本的语法概念,然后再按“字、词、句、段、篇”的次序逐层掌握,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那么,比起其他的自然语言,计算机语言的标识体系和语法规则,则更为简化。对基本语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借助学生所熟知的“字、词、句、段、篇”去对应,如“字”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字符集”; “词”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变量和关键字”; “句”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 “段”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 “篇”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或工程组”等等,即容易理解,又可以形象地反映出程序设计语言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别只是:母语或其他自然语言的学习时间更长,交流环境更丰富而已。因此,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然语言的学习方法,以“模仿”作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已知例程序的局部进行调整、变化,实现新的功能;另外,对一些功能模块的程序语句,如“加法器”、“选取最大/小数”、“排序”、“格式换行”等,可以采取“背诵”来掌握。

基本语句的设计富有新鲜感及探索性

程序设计课程,在刚接触时觉得高深莫测,但当进入状态之后,也是其乐无穷。入门课至少让一部分的学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基本语句的教学,则采用讲授、分组学习结合课堂练习的方式,力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让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新鲜感和探索性得以强化。例如:对for-next循环结构嵌套的教学,就先细讲语句的结构和各个变量参数对循环的影响,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原理,再通过举一反三的例程序,让学生熟悉循环结构的同时思考其中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在课堂讲授部分,以教材上的例1(如下图4-1和图4-4)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表格形式的分析,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内层循环控制行内列的变化,外层循环控制行与行之间的变化。”然后给学生又演示了与此相关的两种变化(见图4-2和图4-5、图4-3和图4-6),

图4-7 for-next循环结构嵌套学生完成效果图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for-next循环结构嵌套的逻辑关系。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3-6组,小组合作完成对例程序的修改,尝试产生其他的图形效果。对完成较快的学生和小组当场给予表扬。学生完成的各种图形效果如图4-7。

最后在作业的布置上,设置等级式的题目让学生选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将作业标准答案(源代码)和学生的优秀作业放入群内供学生交流和参考。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在源程序代码的编写实践中,要从多方面变化写法,比如循环变量的终值为5和为6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为常数和为含有变量的表达式对最后的结果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样便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程序内在的逻辑性。通过这种混合式的组织课堂教学,使活动的安排更细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也更充分。教师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性和差异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尊重。

数组和过程的设计富有综合性、比较性及全局性

《VB程序设计》课程数组和过程部分的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高,与选择、循环结构的结合紧密,逻辑性强。在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时,本人从实例入手,先实际后理论,积极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比较,归纳总结数组和过程应用中的逻辑性、作用域和生存期,然后结合上机操作,理论联系实例,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

复习课的设计要富有综合性、针对性及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又容易被忽视,把复习课只看作是普通的习题处理课。这样,不仅不能发挥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常常使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另外,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中,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不好的言行,也要及时否定。但要掌握“肯定回应”要远远大于“否定回应”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太君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

上一篇: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和启示 下一篇:对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