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承受之轻与重

时间:2022-10-05 12:54:24

记 忆 语 录

大学第一年过生日那天,一起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的朋友送了我一本书《世网》,书拿着沉甸甸的,蓝色的封皮,当时就随便瞅了几眼,大致知道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痛苦与不幸的磨难如何使主人公日臻成熟。后来又断断续续地翻,实在是觉得书太厚而将其搁之书柜了,再之后就知道了原来这本书还被译为《人生的枷锁》。近日拿到这本已变成浅绿封皮的《人生的枷锁》,重新来读也已不同于当初的浅尝辄止了。不禁让人感慨:时间洗刷的除了书页的颜色,还有人之生命历程中所承受的轻与重。

这次看完《人生的枷锁》有另番感受:它不如某些小说般引人入胜,那么多人物经历的描写一度让我厌烦和痛苦,这种痛苦源自于对生活真相毫不掩饰的揭露,因而触痛了我内心深处残存的理想主义之故。但待沉下心看完它,众多接近生活真实的人物命运开启了视野,一幅巨大的生活画卷展现在面前,让你不由屏住气,凝住神,开始默默地思考。人可能无法通过延长寿命来延长生命,但可以通过经历更多种种的体验来实现生命的扩展,比如阅读这样的小说。

选 段 重 读

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啊。人们却要为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付出饱尝幻灭之苦的惨重代价。痛苦、疾病和不幸,重重地压在人生这杆天平的一侧,把它压倾斜了。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菲利普联想到自己的一生,想起了开始步入人生时自己所有的凌云大志,想起了他身患残疾给他带来的种种限制,想起了他举目无亲、形单影只的景况,想起了他在没有疼爱、无人过问的环境中度过的青春岁月。除了做些看上去是最好的事情以外,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做过别的什么事情。即使如此,他还是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陷入了深深的不幸之中。有些人并不比他菲利普高强多少,却一个个飞黄腾达;还有些人要比他菲利普不知高强多少倍,可就是郁郁不得志。一切似乎纯粹是靠碰机会。人无论是正直的还是不正直的,雨露毫无偏向地统统洒在他们身上。这里面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在思念克朗肖的当儿,菲利普记起了他送给自己的那条波斯地毯。当时克朗肖曾说那条地毯可以为他揭示生活的奥秘。蓦然间,菲利普悟出了道理,不觉扑哧笑出声来。啊,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好比猜谜语,百思不得其解,但一经点破谜底,你简直不能想象自己怎么会一下被这谜语所难倒的。答案最明显不过了:生活毫无意义。地球不过是一颗穿越太空的星星的卫星罢了。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生物便在地球上应运而生,而这些条件正是形成地球这颗行星的一部分。既然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地球开始有了生物,那么,在其他条件的作用下,万物的生命就有个终结。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罢了。菲利普想起了有关东罗马帝国国王的故事。那国王迫切希望了解人类的历史。一天,一位哲人给他送来了五百卷书籍,可国王朝政缠身,日理万机,无暇披卷破帙,便责成哲人将书带回,加以压缩综合。转眼过了二十年,哲人回来时,那部书籍经压缩只剩了五十卷,可此时,国王年近古稀,已无力啃这些伤脑筋的古籍了,便再次责成哲人将书缩短。转眼又过了二十年,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的哲人来到国王跟前,手里拿着一本写着国王孜孜寻求的知识的书,但是,国王此时已是奄奄一息,行将就木,即使就这么一本书,他也没有时间阅读了。这时候,哲人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一行字,写好后呈上,上面写道: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想到这里,菲利普心头掠过一阵狂喜,正如他童年时当摆脱了笃信上帝的重压后所怀有的那种心情一样。在他看来,生活最后一副重担从肩上卸了下来,他平生第一次感到彻底自由了。原先他以为自己人微言轻,无足轻重,而眼下却觉得自己顶天立地,强大无比。陡然间,他仿佛觉得自己同一直在迫害着他的残酷的命运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了。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不论是做过的还是没来得及做的事,一概都无关宏旨。失败毫不足奇,成功也等于零。他不过是暂时占据在地球表层的芸芸众生中间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动物而已;然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能从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其奥秘来。菲利普思想活跃,脑海里思潮翻腾;他感到乐不可支,心满意足,不禁深深地吸了几口气。他真想手舞足蹈,放喉高歌一番。几个月来,他还没有像此刻这么心舒神爽。

“啊,生活,”他心里喟然长叹道,“啊,生活,你的意趣何在?”

这股突如其来的思潮,以其无可辩驳的力量,向菲利普明白无误地表明了生活毫无意义这一道理。在这同时,菲利普心中又萌生出另一个念头。他想原来克朗肖就是为了向他说明这一点才送给他波斯地毯的呀。地毯织工把地毯的格局编得错综复杂,并非出自某种目的,不过是满足其美感的乐趣罢了。正如地毯织工那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度过其一生的。倘若一个人不得不相信其行动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也可以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其人生,人生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生活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从生活、行为、感情和思想的五花八门的事件中剪辑些材料,他完全可能设计出一种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图案,一种错综复杂的图案,或者一种色彩缤纷的漂亮的图案。虽说这兴许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他认为自己可自由选择的幻想,虽说这兴许总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幻象与缕缕月光混杂在一起的戏法而已,但这一切均无关紧要:生活看上去就是如此,而在菲利普看来生活也确实是这样的。眼下,菲利普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一切都微不足道。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他认为一个人可以从那宽阔无垠的生活长河(这是一汪无源之水,奔腾不息,却不汇入大海)中掬起几滴不同的水,拼凑成那种格局,从而使自己心满意足。有一种格局,最明显,最完美无缺,同时也最漂亮动人。这种格局是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渐渐长大成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为挣片面包而含辛茹苦,最终登腿弃世而去。但是生活还有别的样式的格局,这些格局虽杂乱无章,却是妙不可言,幸福从未涉足其间,人们也不追逐功名,但从中可以感觉到一种更加乱人心思的雅趣。有些人的一生,其中也包括海沃德的一生,他们的人生格局尚未完美之前,盲目的、冷漠的机会却使它突然中断了。于是,有人就说些安慰话,虽暖人心窝,却于事无补。还有些人的一生,正如克朗肖的一生那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难以效法的格局: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到他们哪些人的一生本身就证明其人生是正当的,观点就要改变,传统的标准就又得修改了。菲利普认为他抛弃了追求幸福的欲念,便是抛弃了他的最后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幸福这根尺来衡量,那他的生活就显得很可怕;然而当他意识到还有别的尺来衡量他的生活时,顿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幸福跟痛苦一样的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罢了。霎时间,他仿佛超然物外了,感到生活中的种种意外和不测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使他的情绪为之波动了。眼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过是使得生活的格局更趋复杂罢了,而且当最后的日子到来之际,他会为这格局的完成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将是一件艺术珍品,将丝毫不减它那动人的光彩,因为唯独只有他才知道它的存在,而随着他的死亡,它也就立即消失。

想到这里,菲利普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记 忆 语 录

我想喜欢这本书的人,多多少少是有些关乎自己的。《人生的枷锁》里的菲利普是最易引起我们共鸣的一个了。因为菲利普所有成长中的困惑,他的不息的探索,他的犹豫与挣扎,都是每个人不陌生的。只要你也成长过,你就会时时感到与菲利普神思和一。

对主人公菲利普而言,人生的枷锁在少年时表现为对上帝的敬畏,在破除上帝的枷锁后,世人或是社会认可的“幸福成功的”人生标准成为另一个枷锁,让他向往且自卑,人生的意义似乎存在于那无穷尽的美好愿景中。在经历了自身感情和生活的痛苦困境,与友人的种种际遇之后,在目睹了世人如草芥般脆弱的生命如何挣扎着存在于残酷的人世间之后,“人生毫无意义”的念头浮现出来,真相水落石出。那张波斯地毯上的图案,或简单,或复杂,或华丽,或奔放,凝结着编织工的审美的乐趣,别无它意。就像人生的图案,人们编织着,体验着,它纷繁多样,或美或丑,随着编织者的离世而消失,完成了或只做了一半都无关紧要,因为终究只是一幅图案。

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一线之隔,现实不断地、无情地敲打,与其说是生活丑陋不堪的真相浮出水面,不如说是在生活的不断摧残,折磨下,自己的眼光变得深邃了,毒辣了,以致于一眼就望见了潜伏水底的暗礁。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自己成熟了,深刻了,或者说是世故了,冷漠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并不值得羡慕,真正值得欣赏的是那些经历过人生苦难,心中却还保有理想的火种的人们,那些套着人生的枷锁翩翩起舞的人们,才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选 段 重 读

菲利普竭力驱遣内心的痛苦。他想起了莎莉,眼前不时地闪现着她那对温柔的蓝眼睛,这当儿,他嘴角下意识地露出了一丝笑意。菲利普顺着国立美术馆门前的台阶拾级而上,接着坐在最前面的一个房间里,这样,莎莉一出现,他就可以看到她。他每次置身在图画中间,心里总有一种怡悦之感。其实他并不是在观赏图画,只是让那嫣红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陶冶自己的心灵。他一刻不停地思念着莎莉。在伦敦,莎莉亭亭玉立,宛如店里的兰花和杜鹃花丛中的一株矢车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早在肯特郡长满蛇麻子的田野里,菲利普就知道莎莉并不属于城里人。他深信,在那柔光满天的多塞特郡,莎莉定将出落成一个世上罕见的绝代佳人。正当他遐思蹁跹的时候,莎莉一脚跨了进来。菲利普连忙起立,迎上前去。莎莉上下一身黑,袖口滚着雪白的边,亚麻细布领子围着脖子。他们俩握了握手。

“等好久了吧?”

“没多久。才十分钟。你饿了吧?”

“还好。”

“那我们先在这儿坐一会儿好吗?”

“随你的便。”

他们俩肩挨肩坐在一起,但谁也不说话。看到莎莉就坐在自己的身旁,菲利普心里喜滋滋的。莎莉容光焕发,使得菲利普顿觉温暖如春。生命的光华犹如光环照亮了她身子的周围。

“嗯,你近来觉得好吗?”菲利普终于憋不住,开腔问道,说话间,脸上带着微笑。

“哦,很好。那是一场虚惊。”

“是吗?”

“你听了不高兴?”

顿时,菲利普心里涌泛出一股异样的情感。他一直确信莎莉的疑心是有充分根据的,可不曾想到会出差错,这样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连闪也没有闪一下。眨眼间,他的种种设想都被打乱了,朝思暮想勾勒出来的生活图景到头来不过是一枕黄粱,永远成不了现实。他又一次摆脱了枷锁!自由啦!他设想的种种计划,一个也不必放弃,生活依然掌握在自己的手心之中,要把它捏成啥样就可以捏成啥样。他无激动可言,有的只是满腹惆怅。他的心沉甸甸的。展现在他眼前的未来,却是那么荒漠、空泛。仿佛多年来,他备尝艰辛,越过了一片,最后终于来到美妙的天国。但是,正当他要抬脚跨进天国之际,骤然间刮起一阵逆风,又把他刮进大海之中。因为多年来他耽迷于下界的一块块芳草地以及一片片赏心悦目的丛林,所以这苍茫寂寥的大海使他心里充满了苦恼和烦闷。他再也经不住孤单寂寞的侵袭和暴风雨的冲击。莎莉张着她那对明澈的眸子,凝神地望着菲利普。

“你听了不高兴?”她又问了一遍,“我还以为你会洋洋得意呢。”

菲利普瞪大了眼睛望着凝视着自己的莎莉。

“我也说不清楚,”他嘟囔了一句。

“你这人真怪。多数男人听了都会感到高兴的。”

菲利普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答话完全是自欺欺人。其实,并非是什么自我牺牲精神驱使自己考虑结婚一事的,而是自己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渴望。眼看着妻子、家庭和爱情统统从自己的指缝里漏掉了,一种绝望的心情攫住了他的心。他需要妻子、家庭和爱情比需要世间任何别的东西更为迫切。什么西班牙及其科尔多瓦、托莱多和莱昂等城市,他还在乎它们什么呢?对他来说,缅甸的宝塔和南海群岛的环礁湖,又算得了什么呢?美国就近在咫尺。他仿佛觉得,他一辈子都是遵循着别人通过嘴说手写向他灌输的理想行事,而从来不是依从自己的心愿行事的。他的一生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受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他做了个不耐烦的手势,不再考虑那些事情。他老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里,却接二连三地坐失眼前的良机。他的理想是什么呢?他想起了他那个要从纷繁复杂、毫无意义的生活琐事中编织一种精巧、美丽的图案的愿望。一个男人来到世上,干活,结婚,生儿育女,最后悄然去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然而却是最完美的人生格局。他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呢?屈服于幸福,兴许就是承认失败,但是,这种失败却要比千百次胜利有意义得多啊。

菲利普匆匆瞥了莎莉一眼,心中暗自纳闷,不知她在想些什么。接着,他把目光移向别处。

“我刚才是想向你求婚的,”菲利普说道。

“我想你兴许会这样的,不过我可不想碍你的事。”

“你决不会碍事的。”

“那你不去旅行啦?不是说要到西班牙等地去吗?”

“你怎么知道我要去旅行的?”

“有关这一类事情,我应该了解一点。你同我父亲议论这件事,最后两人还争得面红耳赤的。这些我都知道。”

“那些事情,我现在都不在乎了。”菲利普略微停顿了一下,随即操着嘶哑的声音对莎莉低语道,“我不想离开你!我也离不开你!”

莎莉没有回答。他不知她是什么心思。

“不知你愿意不愿意嫁给我,莎莉。”

莎莉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从她脸上,捕捉不到一丝表情。她说话时眼睛并不望菲利普。

“随你的便。”

“你不愿意?”

“哦,我当然很想有个自己的家啊,再说我也该成家立业了。”

菲利普粲然一笑。现在他算是摸透了她的心思了。至于她的态度,他倒并不觉得奇怪。

“可是你不愿嫁给我?”

“我不愿意嫁给旁的什么男人。”

“那事情就这样定了。”

“我父母亲一定会大吃一惊,对不?”

“我太幸福了。”

“我想吃中饭了,”莎莉说。

“亲爱的!”

菲利普笑吟吟地拿起莎莉的手,把它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他们俩站起来,双双步出美术馆。他们在栏杆旁边站了一会儿,注视着特拉法尔加广场,只见那儿马车啦、公共汽车啦,来来往往,穿梭不息,人群熙来攘往,步履匆匆,朝着各个不同的方向涌去。此时,太阳当空,光芒四照。

记 忆 语 录

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菲利普得出的结论是世间万物一切皆空,真的如此吗?可是故事的结尾却是“太阳当空,光芒四照”。

既然如此,我们从头再来思考人生的枷锁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大概就是以为人生有意义吧――是人生是毫无意义的那个意义,而当人真正参悟到在这个层面上的人生无意义的时候,他便挣脱了枷锁,于是他的人生又似乎有点意义了。我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人能够面对任何一种生活状态。我们从小习惯了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希望能在生活中有所获得,能赋予生活更精彩的内容,我们以为,这样,叫做有意义的人生。可悖论就是,这些,恰恰是我们给自己安上的枷锁。就像菲利普的学画,在我看来,成为一个画家、艺术家这一目标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学画的意义在于,他不知不觉地培养了美感,他最后能说,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能理解美、感悟美了。

对我们来说,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给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获得什么名利,这些都是表象的,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如果有意义的话,它的意义在于,这些东西,作为路杖,它让我们对生命所承受之轻与重有所感悟,感悟到人生的意义。而在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大概却是,反过来,要去挣脱人生大大小小的枷锁,去探求本真的生命吧。

这样想来,我确觉得一阵子的轻松,生活纷争并无所谓,而重要的是,我们能放下这些追名逐利的纷争,去体尝当下生活的滋味,并从容地面对它的苦乐和它作出的各种玩笑般的面目。

上一篇:罗兰:一直在旁边奔跑的人 下一篇:冒天下之大不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