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本分析,挖掘德育内容

时间:2022-10-05 12:09:45

加强文本分析,挖掘德育内容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多语文学科知识的美,如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人性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成功。本文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的事例和方法,提出现阶段语文学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 德育 渗透

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很多课文都直接和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课文的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在教材中能找到很多种现成的内容,教师若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很有帮助的。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多语文学科知识的美,如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人性美。檀传宝教授一再强调美对德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美让抽象的德育内涵变得形象可感、美让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需要、美让德育精神得以延续和创新”。而初中生往往被五光十色的生活所迷惑,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以丑为美,以恶为美,再加上他们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阴影,会带着悲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会产生一种悲观的心境。如我班有位学生,她生得很丑,却以为自已很美,把自己打扮得人不人,鬼不鬼,根本不像一个学生。加上父母的过份溺爱,并受网络游戏的诱惑,在学习和生活上无法摆脱失败的阴影,经常离家出走,逃学,仍至割脉自杀。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文本分析,挖掘德育内容。通过教育带领学生走出那个失落的世界,重拾信心,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一、挖掘文本中的语言美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任何作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叶圣陶指出:“文艺作品跟寻常读物不同,是非辨出真滋味来是不可能的。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从而培养高尚的情趣。

1.利用哲理的语言教学生学会做人,热爱生活

初中的许多课文,蕴含着启迪人智慧与教诲人做人的哲理。教师要利用好富有哲理的语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利用抒情文字教学学生体会人性美

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体意识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很少去考虑父母亲的感受,也很少去关心身边的亲人。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讨论如看待父爱和母爱,讨沦后有位学生这样说;“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已的父母开始吧!”初中语文课文有许多这样描写人性的文章。那些写出了真实、丰富、细腻的人性的课文,都蕴含着美;那些描绘出善良、富有同情心、爱心的人性的课文,都闪烁着美的光辉。

3.通过诗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我们知道在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作品,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诗歌教学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而且也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初中生本来就难以接受枯燥的说教,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着初中生,感召他们的内心世界,净化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二、挖掘文本中的形象美

与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相比,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具有独到的优势:形象性,初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用自己的生命带给别人希望的老画家,夏衍的《包身工》中命运悲惨的包身工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加强形象感染,让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基础上,受到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利用优秀人物感染学生

一些优秀的人物身上含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中优秀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形成健康的人品。因为深刻地揭示优秀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可引起学生审美上的共鸣,使之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是位足智多谋、善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善于以小见大,动脑想办法,终于说服了齐王。从他身上,学生可以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练出出色的口才,遇事善于动脑的智慧。

2.利用反面人物引导学生

初中学生的文学素质相对低些,他们缺乏一定的鉴赏、区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形象教师要正确引导。

某一段时期,我国的电影、电视、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总是有两个极端,正面人物集所有优点于一身,反面人物集所有缺点和罪恶于一身。其实如果用多种角度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就会发现反面人物身上也会有人性的地方。

3.利用乡土教材感化学生

乡土教材是将乡下最朴素的事件作为教材来教育学生,我们学校旁边有一个村的原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山区的穷山恶水的面貌,积劳成疾,最后英年早逝。死后留下的唯一财产是一间破房子和存折内的一元五角钱。通过参观他的陈列馆和听他的事迹介绍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民的情感。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北大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就是给学生一个精神底子。”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德育观念,抓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契机进行教育。然而教书育人也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教师只有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语文德育的功能,并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才能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目的。

上一篇:刍议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体系结构 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