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引领师资培训

时间:2022-10-04 10:15:24

以文化引领师资培训

作为服务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下部分地区的师资培训确实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培训本来目的的乱象。探寻这些乱象出现的原因,我们要回到“师资培训”的原点:培训的对象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具有能动意识的、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培训的目的应当是符合教师成长需要、服务于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教科研人员,在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时,应当将“师资培训”的主体看成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

1.创造文化。挖掘资源条件,提升培训的认同感。如果师资培训机构只注重传播主流教育思想,而不注重基层教育经验的归纳、提炼和互动,就会造成师资培训机构“眼高手低”的病症。综观教育系统的师资培训,当前的体制流弊很容易形成师资培训机构成为主流教育思想“中转站”的角色。在这种角色定位下,所有先进的主流教育思想都成为“嵌入式”外来文化的角色,这种明显和校本文化有所区别的文化势必会带来受训教师的文化融合困境。就受训教师熟悉的“校本教学文化”来说,虽未形成完善的文化系统,但也有其合理的成分,且多数“校本教学文化”具有实践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校本教学文化”植根于教师多年教育教学的实践,在“课例研究”、“集体叙事”、“行动计划”三类研究范例中发挥了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两点原因,“校本教学文化”应当成为师资培训重视的文化范畴,而不应当被置于师资培训的文化之外。和“校本教学文化”类似的还有“区本文化”、“县本文化”、“市本文化”、“X派文化”等,这些文化都有传承和传播的理由,基层师资培训机构能否将这些文化和主流教学思想的关系处理好,往往影响着基层教师能否形成恰当的文化心理,实现比较快的文化认同,甚至会决定师资培训的效果。

2.主体文化。树立为研修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理念。现代师资培训的主体是受训教师,师资培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应当是服务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定位不得错位、混乱。树立这种培训理念,充分尊重受训教师的文化个性和培训需求,既着眼于培训实施的可能性起点,又关注培训的实效和细节,充分调动受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为师资培训开辟新路。树立为研修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理念,首先要通过了解受训教师个体和教育教学实际的真实需求来确定研训的内容和主题。例如,师资培训机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业咨询、会议磋商等途径调查真实需求,从师资培训的学科之需、教师之需、学生之需、发展之需、过程生成等角度,通过调查、遴选、整合等方式确立研训主题。这样的主题源于真实、基于实际,对提升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帮助。

3.融通文化。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培训追求。融通首先要做到在培训项目中既有理论培训又有实践机会,既有实践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活动的平台;融通还要注重将“范式”和“情境”结合起来,“范式”虽是相对科学的操作系统,但在科学表述上必须严谨务实、规范简单。“情境”是丰富多样且复杂多变的,师资培训既要注重对“范式”的研究,更要注重对“情境”的思考。此外,融通意识还表现在新的“培训情境”的开发上。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师资培训的方式要思考更多的与新技术融通的现实技术。例如,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让教师异地参与教研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信息和资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网上适时同步的研讨和交流,较之于寻常的课后研讨,更具现场性、同步性,更加及时、生动、细致、具体,不仅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也消除了受训教师异地奔波之苦,更丰富了活动形式,提高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和效益。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想做一辈子的好老师 下一篇:窗台上盛开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