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时间:2022-10-04 09:05:25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其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途径,以期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25-02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用5到10年的时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文件也明确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0%为合格,达到70%为优秀。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决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目前职业教育界有很多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双职称型。所谓双职称型,是指教师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例如,一名教师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他既是高校讲师,又是软件工程师。

2.双证书型。所谓双证书型,是指教师既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例如,一名教师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他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又具有焊工技师证书。

3.双素质型。所谓双素质型,是指教师既具有教师的基本理论素质,又具有实践技能素质;既能讲授理论课,又可指导学生实践。

4.双资格型。所谓双资格型,是指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资格,又具有其他行业或职业资格。例如,一名教师既是高校教师,又是律师、经济师、心理咨询师,等等。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多样性丰富了双师的内涵,但却导致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界限不清、标准不明,缺乏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办学时间短、经验少,但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含副高)教师偏少,中级、初级职称教师比例偏大;②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教师所占比例偏大,缺乏担任教学、科研与实践指导的中年教师;③从学历上看,硕士、博士学历教师偏少;④从教师来源看,高职院校招聘的新教师多是应届毕业生,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论,但缺乏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从企业引进的特殊人才虽然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有待改进。

2.双师认证标准不明晰,缺少政策支持。目前各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资质的认定标准不明晰,缺乏执行依据。在教师评聘标准上也缺乏与双师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许多教师将精力用到提升学历、学位和上,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锻炼。

3.师资培训渠道不通畅,缺乏激励。首先,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导致生师比剧增,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暇深造,很难有机会到企业进行锻炼和提高;其次,教师外出进修和培训的经费需要学校自筹解决,高职院校的资金大都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培训资金极少;再次,很多企业、单位与校方教师的合作交流实质性不强,常常以参观和研讨为主,很少能让教师参与具体的岗位生产运作项目,学习流于形式;最后,高职院校没有从待遇、评优评先上制定鼓励措施来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因而缺乏积极性和激励性。

三、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1.更新观念,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强化人才意识,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支持人才成长和发展转变。

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制度上激励教师,提高教师工作和发展的积极性。具体措施有:

(1)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明确的认定标准给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而首先要明确本院校的双师认证标准,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2)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高职院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学院师资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学院的师资建设计划,明确师资发展方向和目标,建设一支规模适度、技能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完善专业人才引进制度。为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渠道,高职院校要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引进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向社会和企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吸引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中坚力量。

(4)更新职称评定政策。目前,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定上要求教师完成一定的论文、著作、科研项目(课题)等,但对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在职称评定时可以有意识地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将双师作为专业课教师职称申报的基础条件,让教师在完成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的同时,加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

(5)更新绩效、津贴发放政策。进一步完善绩效、津贴发放政策,在薪酬、课时津贴、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双师型”教师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励广大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3.加强培训,注重教师技能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教师技能发展,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方式有:

(1)校内培训。①要求和鼓励专业课教师自主承担认识实习、课内实验、课程集中实训等教学任务,通过校内的实习、实训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②利用校内实训中心,邀请校内骨干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在假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起校内“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③鼓励专业教师承担本专业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在筹建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④实行轮岗制,对专业课的理论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定期轮岗,全面培养教师的理论体系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2)校外培训。①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目标的国培、省培计划或师资培养的培训计划;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

(3)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推进器。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在校内组织各类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锻炼和能力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参加技能竞赛,通过参加比赛促学、促练、促教。

(4)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人才流通渠道。具体形式有:①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研发等过程,一方面切实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了解企业一线的科技动态和最新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把企业和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迁移到课程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水平;②安排专业教师带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既便于指导和管理学生,又能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5)国际交流。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知名职业院校签订“双师型教师互培协议”,一方面可聘请国外的“双师型”教师来校担任教学和实践工作,传递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前沿技术;另一方面能选派本校初具双师潜力的教师去国外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专业技术和发展动态。

4.评建相促,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企业、行业对职业的需要变化,动态地设置“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管理制度,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与评价指标结合起来,既要全面调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向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2])[Z].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2])[Z].

[3]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2004[16])[Z].

[4]陈强.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5]魏明等.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8,(11).

上一篇:情因景生 景因情美 下一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中职英语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