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策略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2-10-04 06:50:36

特殊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策略的创新实践

摘 要 提高特殊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效能,必须坚持“特职需求导向”与“精准职业指导”相结合。大连市盲聋职业高级中学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创新职业指导策略,即通过“三项功能集成”来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效能,强化“三专合一”以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实施“三位一体”以实现职业指导的精准性,以“三者利益的共益性”为驱动来提升职业指导的满意度,拓展“三程衔接”以实现职业指导的泛过程性,打通“三方信息畅通路径”以实现职业指导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真正有效地指导特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 特殊职业学校;职业指导;需求导向;特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50-04

特殊职业教育又称残障人职业教育,既是特殊教育的一种基本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职学生由于身体的残障因素和来自外部的压力,使这一群体在职场上处于弱势地位,残障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长、学校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特殊职业学校对残障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以此选择适合自己兴趣、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的生存能力。但是,由于残障学生身体条件的特殊性所致,在特殊职业学校对残障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和职业指导人员有一颗真挚的爱心,而且还要形成针对残障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应对策略。几年来,大连盲聋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开展针对残障学生的职业指导的研究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三项功能集成”来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效能

特殊职业学校对特职学生的职业指导绝不是单一的仅仅局限于就业工作方面,而是一个以职业指导为平台全面提升特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发展要求的系统性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教育。根据特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特长爱好和专业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线,有计划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热爱工作、遵纪守法和懂法用法观念,使特职学生逐步形成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是注重发挥职业指导的引导。对特职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关注和准确把握特职学生的身心自我发展现状、技术技能自我生成的实际现状和自我职业需求的真实诉求状况,做到职业指导的有的放矢,实现“指导”有方向,“引导”有路径,“导向”有目标。

三是突出职业指导的选择。担任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避免用教师主导性来完全替代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自主性问题。因为具有正常智力但存在听力、视力障碍的特职学生,既了解自己的身体缺欠及补偿状况、清楚自己对技术技能掌握的实际状态,也知道自己到底适应在哪些领域就业和创业,学校和教师决不能代替和包办特职学生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和胜任的职业。教师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对特职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而不做全部代替,既体现了对特职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对特职学生能力的肯定和鼓励。

二、强化“三专合一”以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

学校在发挥职业指导全员性基础上,根据不同特职学生身心发展和技术技能形成的多样性差异,使整个职业指导工作形成“面为基础、生生皆知,点为目标、精准指导,点面结合、聚焦重点”的策略性思路和专精化状态。

一是强化职业指导业务的专业性。与一般职业学校相比,特殊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导不仅涉及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学、人力资源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而且还进一步涉及到特殊状态下的特殊教育学、残障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因此,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宽泛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耐心周到的服务心态和能够吸引特职学生的自我人格魅力等,以实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特职学生进行富有感染力的专业性的系统教育,在择业技巧、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对特职毕业生进行卓有成效的专业性的全面指导。

二是突出职业指导人员的专职性。这种专职性人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专业资质,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二是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对学生开展面对面职业指导的专门工作人员。近年来,学校聘请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取得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丰富的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经验的人员承担特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鼓励校内一部分专业教师和就业安置部门的骨干人员讲授职业指导课。学校还组织专门从事特职学生就业安置人员到同类学校参观学习,到专门的就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请校外职业指导名家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到校作就业指导讲座辅导等。加大校本培训,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改善教师群体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等。

三是加强职业指导机构的专门性。特殊职业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这种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必须是专门化的而不是兼职性的,必须是常设的而不是临时的,必须是稳定的而不是随意变化的。为此,学校设立特殊职业教育发展指导中心,由专人、专职、专门研究和实践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工作,几年来在职业指导课程上做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在职业指导教材使用上实现了全国统编教材与个性化本土教材相融合,在职业指导工作上实现了生本化服务与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诉求反馈相贯通,收到良好效果,深受特职学生和家长欢迎。

三、实施“三位一体”以实现职业指导的精准性

为了提高对特职学生职业指导的精准性,2013年以来,将职业指导工作通过学校与企业、家庭、学生之间的三方合作,实现了职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多元参与、多元互动、整体化运作的工作格局,提高了对特职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做到了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定位的精准性。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指导的企业引领性。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使职业指导教师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特职学生的就业诉求来开展职业指导;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让企业更全面了解特职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状况;三是在校企合作中使特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更深入理解和把握企业的岗位工作性质和用工要求,同时可以让特职学生尽早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自觉地依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提升职业能力和提振就业信心。近年来,学校实现了订单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聋生职业教育和大连经济贸易学校牵手共同与大连科曼公司、大连艺美科技公司、辉氏科技公司等企业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使特职听障学生的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100%。

通过校家合作实现职业指导的家庭介入性。将职业指导延伸到特职学生的家庭,让家长也能接受职业指导,以提高家长对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参考度,这是学校针对残障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为了给家长提供方便,学校实施了“走进学生家庭,说给家长听”和“请您到学校,做给家长看”的举措,同时根据学生家庭居住的区位差异实施了城乡分类集散结合的办法。学校对家住市内的学生家长,实行定期集中邀请到校参加职业指导专题讲座和对话活动,而对家住农村的学生家长,则采取了与家长提前预约不定期地分散送教入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路径实现了职业指导的家庭介入性,不仅将就业创业信息传递给每个学生家长,而且通过与家长共同探讨,也使学校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家长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意见及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建议,提高了职业指导工作的精准性,也提高了家长对学生就业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校生合作实现职业指导对学生服务的精准性。学校通过职业指导,在学生入学后采取了科学的专业选择路径,允许学生对专业有一个从“试学”到“转学”再到“定学”的适应过程,实现了特职学生专业选择的“精准”性,实现了由订单培养到定岗就业,避免了特职学生学非所用的非专业性就业问题,实现了学什么就做什么的精准就业。

四、以“三者利益的共益性”为驱动来提升职业指导的满意度

就业在本质上既是一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履行和贡献的实现,也是一种自我利益的工作性获得和自我利益的满足。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利益的满足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自我利益行为,所以特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和企业等各方具有利益的共益性时才能使就业成为现实。因此,作为特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各方利益诉求的共益性,在各方利益共益性的运作过程中,实现特职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利益需求的满足性。应该说就业本身就是学生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共益性的实现。几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特职特普学校间的融合发展等多种办学形式,在学生“定岗就业”和“对口升学”方面一直保持着两个100%。通过职业指导使特职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真正解决了特职毕业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最为现实的利益目标,又为社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努力实现家庭利益需求的满意性。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个别与集体访谈得知,特职学生家长的精神负担要远远高于经济负担,这已经成为家长们普遍的心理压力,而孩子能否通过中职教育学有一技之长,是否能够找到胜任的一份稳定工作,则更是特职学生家长的最大期盼。因此学校把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让特职学生选好喜欢的专业和在此基础上怎样指导特职学生选择质量较高的就业岗位,并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全过程指导和帮助上。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使家长卸掉了思想包袱,解除了精神压力。

三是不断提高企业利益需求的满意度。特职学生深知获得职业岗位的不易,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地努力工作,求得自我工作岗位的稳定。由于特职学生工作态度认真、专业技能强,能够与常人一样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学校还向企业宣传政府对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为接受特职学生就业的合作企业联系政府资金支持等,使企业真正感到接受残疾人工作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褒奖,从而在学生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双赢,实现了“生、企、家、校、政、社”的多方利益诉求的满意。

五、拓展“三程衔接”以实现职业指导的泛过程性

职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化教育过程,是由前后相继的、连续发展的、具有不同职业指导取向的多个教育阶段组成的。学校根据特职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的优势,在常规的职业指导基础上,进行了职业指导的前置性和后延性探索,并对学程性职业指导赋予了新的策略,从而实现了职业指导在学生“入学前、学程中、就业后”的泛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在前置性过程中及早介入职业指导。由于学校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办学,因此采取了将职业指导前置化的策略,即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就开始将职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之中,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逐步接受职业指导教育。因此,家长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虽然是盲聋学生,但是在没有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心里就基本明白了将来到中职学校后将要学什么,学成后能干什么,毕业后可以到哪些领域就业的问题。

二是在后延性过程中跟进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后延到学生就业以后,实行岗位跟踪服务。学校对每个步入社会已经就业的毕业生逐一建立个人就业岗位工作档案,以方便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学校对每个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方面逐一地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出详细记录,每次走访结束后,都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肯定成绩,及时改进。学校还允许能力偏低的学生回校补课,或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

三是在学程性顶岗实习阶段使职业指导岗位化。一般三年制中职学校都将职业指导教育安排在顶岗实习前的第一至第四学期中进行,在这四个学期中学校根据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来开展职业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由于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视障听障的特职学生,学校根据这种情况,将职业指导延伸到顶岗实习阶段,使职业指导具有岗位化的鲜活特点,教师和师傅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了解和观察工作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企业的用工情况,亲身感受职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顶岗实习反思自己与企业要求存在的差距,以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六、打通“三方信息畅通路径”以实现职业指导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视障和听障学生的最突出问题是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存在着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生理,这就导致其对现代通讯手段的运用水平和对现代传媒信息的接受程度必然存在差异。为此,学校对用工信息等的采取了现代传媒手段与传统的人人互传互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就业信息和传递的及时性。

一是就业指导要与学生联系畅通。学校根据听障和视障学生的差异性残障所导致的在接受信息上的不同性,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按时收听校园广播和随时观看学校LED屏幕的习惯,及时了解职业指导信息的情况。建立能被不同残障学生可以互相认知和彼此互传的人人传递形式,以提高对职业指导信息的接收力、传递力、扩散力。

二是就业指导要与家长联系畅通。学校与每一个特职学生家庭都建立了信息联络关系,同时也与家长所在地的城乡社区、村委会等建立了信息沟通代转渠道,确保学校的就业信息等能够顺畅、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家长。

三是就业指导要与企业联系畅通。学校搭建与企业信息交流的平台,时刻关注企业的用工情况,随时将企业用工变化反馈给学校,学校再经过信息筛选、确证,将相关用工信息及时地传达给适应此项工作的学生和家长。

上述六项职业指导特殊策略的实施,使残障学生既清楚自己的缺陷之处,更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既清楚自己来到学校学什么,更知道怎样学和如何学得更好,既清楚自己毕业将从事的工作,更知道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近5年来,学校取得了残障学生就业率100%和升学率100%的双百成绩,形成了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和学校多方满意的良好局面。

参 考 文 献

[1]于慧珠.用爱点燃希望 让生命绽放华彩[J].人民文摘,2013(8):27-28.

[2]任登封.我国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38-139.

[3]张明平.关于我国特殊青少年职业教育的文献综述[J].考试周刊,2012(32):166-167.

上一篇: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 下一篇:天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