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04 05:14:21

低年级数学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的现象非常多,课堂上被动的学习知识,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学多少,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很多学生的头脑中都只有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而不能再具体的情景中区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来解答简单的小问题,离开来教师就不会学习了,这就是应试教育造就的弊病。因此,现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在这里讲讲我自己的体会

一、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子在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的时候,会经常的出现主要力不集中,学习的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所以培养好学习的兴趣能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结合一年级的小孩子的心理特点,首先,我给他们讲一些伟人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一些英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的热爱学习的。比如岳飞小时候没有钱上学,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在学堂外面学点老师讲解的知识,童第周在外留学的时候每天利用路灯及厕所的灯光来学习、最终他们都有了不起的成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直观具体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他们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和决心,当然,学习的兴趣肯定不是一两个故事就以下子解决,还需要日积月累的慢慢培养。随着孩子的成长,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力薄弱的个别孩子,要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辅导。建立学习的兴趣后,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得靠老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引导。

小孩子注意力相对分散,精力不集中,兴趣容易变。针对这些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及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形象直观的语言,结合教具的演示,及学具的操作,慢慢的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在孩子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取了本领。

二、学会学习的方法,是拥有学习能力的关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包括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技能)以及学习方法。

以前重视的是试教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没有注重智力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加强学习能力的锻炼,现在注重双基教学的时候,也重视思维和记忆等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教材,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以及方法。现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在老师要求学生打开书时才知道翻书。教材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用的资料,更是学生学生学习的资料,所以,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学习资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的方法,就是使用教材的重点。新课标版的教材大量的使用图画、直线、图形、线段等直观形象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生观察图形、图画时要注意下面几点:看图画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比如上下、左右、远近等。学会根据图画的要求用语言叙述,讲出一个完整的事件。根据要求会填数、填加减符号和计算。能明确图意,弄清哪些是已知的条件,哪些是要求的问题。

重视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快乐。为了应试教育的需求,很多的教师在数学课中都以“讲”代“学”,用老师的思维过程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数学课来讲,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体现。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表露,不但要知结果,更要孩子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得来的,从而帮助学生消化。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就是通过掌握的某种工具的操作方法才能完成的某项活动任务的一种能力。比如:制作、测量、画图等。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忽视对学生这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为考试过程基本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现在更加突出了这方面的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学生学会画线段、测量线段的方法;会判断直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能再方格纸上画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掌握方法获得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老师的示范作用,重视教会学生方法。在教学情景中,一般分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我一边操作一边讲方法,使学生清楚的知道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具体操作动作,形成直观的印象;其次,在有了具体印象的基础上,自己亲手实践操作,体验所学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和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帮助。

好的学习习惯应养成,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1)上课认真听讲,用心去记;(2)仔细观察、独立思考;(3)书写规范、细心计算;(4)学会检查、养成习惯。

当然,到了中高年级我还要重视学生验算习惯的养成。这些学习习惯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进行系统、耐心的培养。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儿童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在课堂学习中,我教会孩子独立思考,会解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碰到一个实际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题的思路是什么,怎样解答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用心去记方式方法。小学低段的教材中形象直观的内容比较多,高年级的线段图比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教会学生观察、比较,做出推理判断。例如:在教7加几和6加几的时候,要先让学生说一说7加几和6加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得出7加几和6加几的运算的方法相同都是用凑十法;它们的不同点在于:7加几想的是7加3等于10,把另一数拆成3和几;而6加几的时候想的是6加4等于10,把另一个数拆成4和几。就这样教会孩子仔细观察,比较,找联系、区别。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记,是指用心记忆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定理,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也让孩子们更的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书写规范、细心、准确的计算。小学低段的孩子,往往只注重书写的速度,对书写规范的要求都不高。比如,对于大于小于符号的书写,要加强练习,才能快速,规范的书写。计算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小孩子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必须强调计算的准确度。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小学生大多喜欢做题、也追求做题的速度,却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多数的孩子甚至都不会检查。我在数学练习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有:一看是否抄错数或题;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粗心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数学题中一道题常常都有很多种解题方法,而一题多解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最好的方法。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在教归一应用题时,我教给学生许多种解题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但强调指出的是应该注意帮助学生从中选出最简便的方法来解答或者是自己最习惯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最根本的教学思路。只有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的特点坚持不懈地练习与训练,就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上一篇:一花引来百花开 能工巧匠细雕琢 下一篇:用爱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