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正义

时间:2022-10-04 04:24:33

论法律与正义

【摘 要】人来社会诞生以来,正义就成为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关于正义的内涵直到今天其争论也未停止。随着法律的诞生,人们更是把对正义目标的实现与法律的运行紧紧联系起来,到了现代社会,法律被认为是正义代言人,正义也被看做促进法律完善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正义;法律;关系

一、正义的内涵以及分类

有人考证 ,中国“正义”一词最早可能出自先秦儒家最后一位思想大家荀子之口。《荀子・儒效》 云:“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但当时的正义显然与现代汉语中的不同,现代汉语中的正义多与公平连用,表示公正、公道。在西方 ,古希腊语中的“正义”来源于“dike”,指划分、划定出来的东西。也有人认为它和直线是一个词,表示一定之规 ,而且正义与法官也是一个词。现代英语中的justice,就有公平,公正;正义;司法;法官;法律制裁,可见正义与法律的关心也已经深深地刻入西方人的心里。“正义有着一张普罗修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以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正义在我们生活实践中的各个方面出现,表现不同的形式,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以给正义下不同的定义。历史上的许多先哲都曾经对正义做出过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客观正义论认为:正义是一种客观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正义论则认为:人的正义观随事物的变化与人们的经历而变化,很难给每个人的正义标准给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理性正义论认为:理性就是最高的正义标准。理性是一种善的表现,人们遵从内心的善的要求去行事就是正义的。在中世纪,由于教会与神学的盛行,认为正义的标准是神的意志,神法就是正义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神学正义论。法规正义论认为,法是统治者的指定的,服从了法律就是服从了正义。

在笔者看来上述的各个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是不完整的。客观正义论忽视了正义评判的主体是人,纯粹的客观标准会导致正义的绝对化。主观论者的问题,在于把正义标准泛化,没有相对可言。理性论中的理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然有的学者说理性是一种善的表现,但有一种让道德代替正义的倾向。神学论在今天看来已经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法规正义论者钟情于法的正义性,本身没有把法与正义区分。笔者认为:正义的是一种价值追求,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最初生产生活,其中分配的公平是正义的火种源。长期的实践,让人们形成了,相同的事情要求被给予相同的对待的理念,进而发展为正义。社会需求是人类长期以来发展的结果,对于事物公平合理的一种判断是正义社会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正义的也会随之有所改变。因而,正义是一种社会合理需求与社会认识的统一。

二、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从法律诞生以后,人们就开始在法律中寓于正义的理想。法律是正义的化身,不断地维护着正义;同时正义的实现也让法律更具权威。总得来说正义与法律监督关系如下:

正义对法律的指引作用。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从立法开始,这种指引作用就已经开始体现。人们只有制定了包含社会普遍认同的正义观念的法律,才能要求人们去遵守,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在法律创制的过程当中,为社会所接受的正义能在多大程度上在法律中得以体现,那么社会成员的认同度也同样在守法的实践中得以体现。正义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触犯法律时,对违法者给予制裁,使得正义得以伸张,就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了法律公平正义的信念。正义促进法律的完善。法律不可能包含社会生活的每一面,但是正义却在人类社会的每个方面都发挥着它的作用。当出现了法律的空白时,就要求法律自身进行完善。同时应看到,虽然正义是永恒的追求,但是正义的意义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法律自身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现在社会的人们,已经把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公平有效地手段。通过法律,人们慢慢学会接受一些新的关于正义价值观,如我国长期以来只重视实体正义,忽视了程序正义。现在的诉讼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让人们也慢慢有了程序正义的意识。同时,一些旧的正义价值的基础也是去了其合理性,在法治的实践中,人们也逐渐抛弃这种旧的观念。

三、正义与法律的冲突

法律与正义间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总是不断变化的,法律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生活多变性的之间的冲突,有时就表现在社会认同的正义与法律所要维护的正义之间的矛盾。大概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为追求一种正义法律有时不得不抛弃另一种正义。典型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权衡比较。现代司法对程序正义的要求十分突出,往往有时因为程序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实体正义的缺失。美国的辛普森案就是很好的诠释。(2)为了追求更重要的正义价值时,法律会牺牲另外一些正义。米兰达法则就是这个冲突的表现,在冒着可能导致实体正义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在宪法的权力与实体正义之间彼此权衡,美国人选择了宪法权利。(3)有些时候民众对某些案件表达的态度―民意,往往与司法专业工作者的立场不同,就会表现出社会呼唤的正义与法律所要维护的正义的不同。这样的冲突,在十分严重的时候,或者会导致司法被民意左右,或者导致民众集体的失望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

矛盾无处不在,但是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采取公开透明的司法制度,适时合理的司法改革,正确的正义价值引导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正义的冲突。同时,也应看到矛盾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冲突也正是导致彼此不断发展的动力。正确地认识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把握正义与法律运行的规律才能制定符合正义的法律,也能让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心理得到满足,让社会更有秩序。

参考文献

[1] 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孙国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6.

[3]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糖皮质激素与解热镇痛药治疗脾动脉栓塞术后综... 下一篇:《孙权劝学》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