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刍议

时间:2022-10-04 04:22:45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刍议

摘要: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中会遇到诸多的关系需要厘定,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有利于我们部分的实现教学目标、达成一定效果。一是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二是外国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三是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四是外国文学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关系;处理

在目前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中会遇到诸多的关系需要厘定,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有利于我们部分的实现教学目标、达成一定效果。当然,这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笔者在这里只能是进行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在庞杂关系中有几种是较为重要的。

其一是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虽然有些学者坚持认为这两者是一回事,如聂珍钊说:“我国原来的外国文学或世界文学在本质上就是比较文学,它同比较文学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互为一体的。”他的观点中固然有许多真知灼见,值得参考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仍然是两门泾渭分明的课。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那么在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一要尊重外国文学本身的含有的判断、理念、价值、意义、技巧、艺术等等。如果不做到这一点,那么整个外国文学的存在的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二是我们的外国文学的教学要有“比较”的视野,在“比较”的前提下讲授外国文学。我们所开设的外国文学本质上是应立足于中国文化上的对“他者”了解的需要,对于“自己”的和、“他人”的就不可避免的会做比较,无论你有意或者无意。而对一个成功的外国文学的老师来说,如果没有对于两种文化的深刻把握是无法真正的教好这门课的。如杨义先生所言:“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无论在知识储备上,还是由血肉到精髓的体验上,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也最能说到位,最有发言权。想在世界文化对话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可脱离这种优势:要看出西方理论的所谓世界性是‘有缺陷的世界性’,也不可不依凭这种优势……回到自己的文化立足点,是为了认识‘我们是谁’,但是‘我们是谁’的认识,必须在与文化他者的异同比较中才能看得清楚,甚至必须借用文化他者的眼光才能激发我们的对话的欲望,启发创造性学理的潜能。”所以曾艳兵对于外国文学的教学说的更加透彻:“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自己的话语,最后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两门课程,但是这二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可以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不干涉甚至是相互对立或排斥。学习好前者可以为学习后者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而学习好后者可以为领悟前者提供强大的武器。

其二是外国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这里其他学科不但是指在中文系里开始的诸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语言学等等,这些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个我们是很容易发现的,比如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现代的大师鲁、郭、茅、巴、老、曹等等代表人物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院系的,比如政治、哲学、宗教、甚至经济、高数等等科目。这些表面看上去和外国文学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按照国际通行的通识教育而言,这里面可以阐释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能正确而恰当的处理这些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王是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开设的外国文学都是翻译文学,因为在实践教学中,恐怕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通晓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能够从各种语言来教授外国文学,即便有,恐怕也无从找来合适的听众。所以从原语去教授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翻译文学毕竟与原文学隔了一层,其对于原著的忠实度是值得商榷的。这个问题似乎也无庸赘述。所以我们在对待外国文学的时候是否最好能多接触一些更多的语言的版本,比如通行的英译本,法语版本等等?这样,在把握上当然也还是存在问题,不过也许能更多的接近原著精神也未可知。故而有人说“我们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外国文学当做翻译文学来讲授,注意到翻译文学的特点、价值及其局限;另一方面,又应当经常性的将译本与原著进行对照,去考察其中有无增删、更改或杜撰?两种文本之间有何变异?其间出现了什么样的错讹?其原因和效果又是怎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文学翻译的可能性、必要性、丰富性和局限性。”

其四是外国文学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这里的多媒体不简单的指一种课堂教学的设备,而是立体的现代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潜在的事实就是学生阅读原著成为了一个难题。有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工作者“做过一些问卷调查,近60%的同学坦诚表示,他们都是先看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如果感兴趣再去阅读文本。看来,学生接受经典的路径是由影像到文本的。这个情况恐怕有扩大的趋势。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去读文本原著,但是却喜欢经过影视改变的一些经典名著,究其原因,大概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些经典作品大多产生在工业文明之前,人们对于阅读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行为习惯,这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如果再要求现代年轻人再去接受传统的阅读模式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影视文化或者是我们的选择之一,网络的普及、电子产品的滥觞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使同学们更多的接触西方名著,引起爱好。但同时我们也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因为这些改编的影视有一些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乱改情节、篡改结局、涂抹人物等等。我们有个宗旨要明确,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利用影视文化使学生再回过头去看作品。当然多媒体的教学绝对不仅仅是几个影片,几个电子课件那么简单。笔者认为她更多的是一种资源手段。这种资源可以极火的丰富我们的教学需要,开拓我们的视野。但是她代替不了我们的讲授,在这一点上她必须回归到手段上来,她不是目的本身。教师各人的人格魅力、学识涵养、智慧目光、胸襟气度等等也应该是教学的一个方面,虽然这点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才能见到效果的。比如在讲授《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使之产生一定兴趣,布置任务阅读文本;利用精彩的PPT课件,如圣母院的图片之类:在讲解完之后课下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等等,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而已。但我们从中是不难发现多媒体的重要性的。

当然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需要处理的问题还有很多,每种关系的良好把握对于我们的教学应该说都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的。这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聂珍钊,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4)

[2]杨义,经典的发明与血脉的会通,文艺争鸣,2007(1)

[3]曾艳兵,外国文学学科的困境与出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1)

[4]王子霞,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影像文化,集美大学学报,2010(4)

上一篇:中美“世界音乐”教育漫谈 下一篇:浅析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一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