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货运实训》教材研究

时间:2022-10-04 03:48:42

高职《国际货运实训》教材研究

【摘要】为适应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编写一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国际货运实训》教材来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大批量校外实习实训困难的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国际货运 实习实训 职业能力 教材研究

【项目来源】上海市民办教育骨干教师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54-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构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鉴于此作为高职教师,应以职业特点、职业场景作为参照体系,对职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梳理出“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基本框架,并通过设计适合于教学的工作场景使其具体化,形成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工作过程,将工作任务细化。在高职教育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广泛共识,但是在市场上各种针对高职层次的教材往往是案例加分析类型的教材,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专家对国际货运行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岗位为学习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课程,编写一本适合高职层次的国际货运实训教材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要求。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和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频繁,国际货运在高职教育经管学科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中经管类、物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而在不到三十年的课程发展过程中,国际货运更多的是强调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少的涉及实训操作,学生虽然将理论知识强行记忆下来,但是到了实际环节就不知该从何人手。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专家对国际货运行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岗位为学习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课程因此编写一本适合高职层次的国际货运实训教材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参阅目前市场上的众多教材,发现大多数教材虽然在局部内容结构安排上有所扬弃,更突显出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通高校教材的翻版、浓缩,绝大部分的逻辑结构遵循“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货代――铁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报检报关”。这种逻辑结构属于模块化结构,虽然内容容易理解,但当事人身份相互套用,流程不清楚,而且在内容上与《运输管理》、《国际货运》等课程交叉重复,从而不利于实操型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专业教材过于理论化,对实践环节涉及不多,且内容大多陈旧雷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体验国际货运业务流程的操作,学生对业务流程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很多用人单位也反应,学生缺乏基本的业务实操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参照这些教材,必然会存在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且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内容辨识度不大。所以,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国际货运的职业活动、职业情景为参照系,对职业活动的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设计适合于教学的学习情景使其具体化,形成教材内容编写出适合高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训教材,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实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改革的有益探索,使《国际货运》课程更具实践性,并有效衔接国际货运资格证书考试,真正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一种技能,更希望能培养出国际货运行业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同类院校教材使用现状

通过对上海市近二十所同类院校的走访和调查,在《国际货运》课程教材使用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尽管出版社和编者各不相同,但是书本主要使用逻辑结构遵循“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货代――铁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报检报关”的模块化理论体系,这类课本使用人数最多,应用最为广泛。使用这类教材的主要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体验国际货运业务流程的操作,学生对业务流程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想象中。第二种主要教材更多的偏向案例教学,以一个个案例来讲授国际货运过程中的操作实例,但是这种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再加以课程实训,教学内容不能与实训很好地吻合。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货运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对货运业务的流程了解不深。加上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状,毕业实习返校的同学也反映学到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改革现状,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放性地引入企业元素,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工作流程、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将货代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通过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分析和教学情境设计,构建教学内容中的单元和任务。

(3)以典型业务流程为项目载体重构和序化教学内容,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原理、实验、实训的内容进行教学。

(4)以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着力点。

在教材研究思路上,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设计思路是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流程来设计具体教学内容。具体实施中,首先以分析岗位能力,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工作过程,并将工作任务细化,然后选取、序化、符合课程内容,最后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四、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国际货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货代业务的操作与处理能力,培养国际货运行业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目标总结如下:一德、二基、三能、四证。所谓“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货代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货运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三能”即具备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四证”即具备国际货代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岗位资格证书,也就是培养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能直接从事国际货代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为一门实践型的专业技能课程,单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掌握操作方面的技能,仅能记住理论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弥补“填鸭式”教学的不足,但要切实开展起来却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因此本课题的创新点是将国际货运的业务流程与操作,国际货物的基本工作要求,国际货代业务中的具体内容都通过实训环节来加强训练。教材按照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进行编制,项目依据工作任务来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具体业务的过程中还了解单证之间的关系,前后工作流程之间的关系。在教材体系设置上注重高层次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板块的设置上注重与工作流程相一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模块之前加入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对近三届本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国际货运公司的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基层操作人员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初选择,而货物运输的操作部门、销售部门是国际货运公司容易受到重视的部门,需求大量的人才,不言而喻,这两个部门将成为从事货运业人员的集中地。如何使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能迅速抢占一席之地,并且拥有继续升迁的能力.这是在校学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能达到基层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还要让学生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因此在教材设计过程中工作岗位定位方面,除重点培养毕业顶岗实习的岗位,还要考虑预期的发展岗位,即学生毕业3―5年后升迁岗位,该课程重点培养业务员和该职位的上一层职位即操作主管,通过学习后达到的技能要求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问卷调查法

本次企业问卷共发放2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0份,主要调查对象为我校应届毕业生工作和实习的单位,涉及员工数在100人以上的大型物流企业,也有员工数不足10人的小型货代公司,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了目前货代或者物流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从近几年招聘各类院校的学生水平来看,普遍专业知识不过硬。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有关,且泛而不精。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却有一种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帮助的感觉,真所谓“所学非所用,所用又未学”。另外,有15%的企业甚至认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际工作岗位脱离过远。还有企业认为学生职业道德和应变能力比较差,学校在课程设计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应变能力的训练。

本次学生问卷共发放80份,有效回收问卷78份,主要调查对象为10、11、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物流管理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相关专业同学在货代公司调查显示39.2%的学生从事操作员岗位,38.5%从事业务员岗位,19.2%的同学从事单证员,其它岗位的学生人数不多。从此数据来看,国际货运公司岗位中,我校学生主要集中于操作员和揽货业务员岗位,这也将是该门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从目前教学来看,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国际货运操作类,对揽货业务、营销能力方面的教学比较欠缺。

国际货代操作员,主要负责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操作在国际货代企业中承担的角色最重要,需要非常熟悉货代的全部流程以及报关流程,了解集装箱箱型种类。国际货代业务员,主要负责招揽货源,是货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核心岗位,一般分海运销售和空运销售。货代业务员除具备一般销售员的素质和销售能力外,还要掌握国际货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法令,对船务公司的优势航线、舱位、航期、中转地、价格等有一定了解。国际货代单证员,主要负责运单、保单以及一整套出口单证的缮制和流转,熟悉各种国际结算方式,能读懂信用证并根据信用证内容制作提单,审核来自客户以及操作部门传送过来的单证。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应该围绕着这三类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职责设计,直接针对这三种类型岗位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思路清晰。

六、结论

由于国际货运企业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大批量接受学生实训基本不现实,针对这一现状国际货运课程更应该偏重校内实训,使得同学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感受到工作的情景。国际货运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和应用的重要性。国际货运行业的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而每个岗位的工作按照一定的业务流程就形成了整个货运的作业流程。据此,在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模式设计的前提下,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法是可行的。具体来说,可以将国际海运中的集装箱货(整箱货和拼箱货)及非集装箱货的进口和出口业务流程、国际航空货运中进口和出口业务流程、国际海运租船业务流程、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流程,等等。形成以某项国际贸易业务为导向的任务驱动。让学生按照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的业务流程进行真实训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M],2006,(16)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写作组编.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56

[3]扬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

[4]《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6]郑克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学情境设计[J],职教论坛,2009(5)

[7]吕振凤.《国际货运》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0)

[8]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01―304

[9]费舍尔著,杨琳、赵志群编译:在工作工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上一篇:临床青年护士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数控机床加工出现刀痕的预防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