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时间:2022-10-04 10:51:24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可提供如下教会学生预习的做法。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题,把自己通过第一次读课题提出的质疑记下来,再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揣摩课文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看自己的判断和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课题,提出质疑,爬山虎是老虎吗?爬山虎有怎样的特异功能能在墙上爬呢?它的脚像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前两步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更便利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太阳》一课后,在课堂上检查这预习情况,发现学生能否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课文中,注意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要学会理解鉴赏语言,主要对美句,好段理解和赏析。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学生预习时,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最后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为所用”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预习中都可尝试进行,例如在学习叶圣陶的《荷花》一文,针对作者对荷花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想象,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写成片段作文。

(二)学会质疑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慧的荒原。他们不仅仅有了完全属于自己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有一定的质疑问难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大致篇章的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养成复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必不可少的部分,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的复习,才能达到巩固知识保持记忆的目的。如生字的识字,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达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枯燥的抄写,只是一种机械重复。而采用各种形式的复现,可以使学生在兴趣中巩固生字,达到复习的效果,如:“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词语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能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知识。

上一篇: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燕子专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