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住散文的情

时间:2022-04-25 03:10:49

拽住散文的情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行文似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叙事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流淌在文字间的情似鱼流于水间,可扑可捉,却又难扑难捉。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在。有人说,散文难写,散文更难读;其实,只要你拽住了散文的情,就领悟到了它的魅力。

一、把握散文的情感

优美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行文叙事,结构布局,无不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因此,阅读散文、理解散文要从广泛自由的取材里、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中寻找始终牵住作者的那份情感。散文重生活的感受,好借用联想与想象,把作者自己的情感融入一切可以假托的物象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叙之物,所言之事,皆寄寓了作者的感情,因而,在阅读散文时,我们不能小觑文中的任何对象,这些“形散”的小物一一组合,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情。如张承志的《汉家寨》中写作者走近汉家寨一路行来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苍凉广袤、空旷寂宁、慷慨悲凉在感情层面的认同与肯定;走进汉家寨后的泼墨如水的环境描写、惜墨如金的人物描写,表达了那份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下的由衷感慨;离开汉家寨后的精神之旅,表达了对坚守精神的赞许。自始自终,作者的目光没有离开过汉家寨,感情寓于深沉的目光之中,润物无声地把情感表达出来了。 所有的这些叙述、描写终极表达了作者被荒凉中的强悍生命所震撼,对贫瘠中的执著坚守油然产生的敬畏,激荡作者义无反顾地对骨子里思想自由的坚守。

二、探究散文的情缘

存在皆有理,那么这种理何在?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的把握。了解散文的情感后,那么这种情感产生的缘由是什么呢?作者视野范围内那么多相关相连的小物,为什么单单选择了文中这些呢?这些小物对于情感的表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在《汉家寨》中,我们通过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我们不难找出答案。作者从“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行来,全程全是大西北特有的荒凉沉寂、难见人烟的环境,然而作者却对这荒凉环境执欣赏态势,是源自作者对这种绝地中强悍生命所震撼。步入了汉家寨后,老人和小女孩对他木讷而近乎静态的表情,作者非但不生气,反而满含情感地去描绘他们。这是缘于贫瘠中执着坚守的敬畏情感的寄托,作者在汉家寨人身上读到了一种坚守的精神,坚守祖先留给他们的家园,坚守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绝地的异域环境中坚守尚有一口食的艰难生存。这种坚守与作者坚守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作家相共鸣。这就是作者一切情感的缘由。正是由于这种坚守的精神情绪,作者才用赞许的眼光去审视汉家寨老人与小孩,才用肯定的眼光去观察老人与小孩生存环境的苍凉、广袤……

三、剖析散文的情言

“言者心声”,语言和文章是人的思想的外在表现,从语言可以窥见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散文当然也是用语言这个载体来表情达意、感染和打动读者。因而,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当认真去发现、解析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句子,去发掘情感与语段之间的联系。如《汉家寨》中许多精彩词语与语段。“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 g 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作者极尽描绘之能事,把天山南麓的环境之恶劣摆在了读者的面前。然而就这恶劣环境却又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在红色、淡红色的色调上,碧绿色却是这幅死气沉沉的画面的一个亮点,它正暗示着希望、彰显着活力。即便环境再恶劣,作者对前方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再如文中: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

――它通到哪里?

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这条路呢?

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仅有的两个人,仅有的两次对话,老人是两次摇头,女孩是两次盯而不眨眼。在作者这么极省俭的人物描写当中,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表明老人与女孩的不知吗?当然不是,必有其深层含意。从两人的表情可以读出那份环境被打破的不安与戒备,表现了难有人烟的荒凉,以及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大人在戒备心理下,秉守言多必失的不信任。生存境地的恶劣而产生的与生俱来的恐惧压抑着女孩好奇心,使她对忽从天降的外来人难表好客之热情。这种木讷近乎雕塑的表情表明了他们的恐惧不会掩饰,也不能掩饰。“摇摇头”一丝恐惧就写在摇头中,“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恐惧进而放大,以至于手足无措。“不眨眼地盯”好奇心形象生动地表达,“盯住我不眨眼睛”,那份恐惧可感可悟。

高明的作者,一个“情”字了结;精明的读者,拽住一个“情”字得了。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注重四项共... 下一篇:学生也不妨来点儿“非功利阅读”